国学666 » 古文词汇 > 仪同三司的解释

仪同三司的解释与出处

〔1〕出自《太平广记》吝啬中的「李崇」篇,“仪同三司”解释为官名。始于东汉。本意指非三公(太尉、司徒、司空)而给予与三公同等的待遇。 原文 »

〔2〕出自《三国志》黄李吕马王张传中的「魏文帝谓权曰:“君舍逆效顺,欲追踪陈、韩邪?”权对曰:“臣过受刘主殊遇,降吴不可;还蜀无路,是以归命。且败军之将,免死为幸;何古人之可慕也!”文帝善之,拜为镇南将军,封育阳侯;加侍中,使之陪乘。蜀降人或云诛权妻子,权知其虚言,未便发丧;后得审问,果如所言。及先主薨问至,魏群臣咸贺而权独否。文帝察权有局量,欲试惊之;遣左右诏权,未至之间,累催相属,马使奔驰,交错于道:官属侍从莫不碎魄,而权举止颜色自若。后领益州刺史,徙占河南。大将军司马宣王深器之。问权曰:“蜀中有卿辈几人?”权笑而答曰:“不图明公见顾之重也!”宣王与诸葛亮书曰:“黄公衡,快士也!每坐起叹述足下,不去口实。”景初年,蜀延熙年,权迁车骑将军,仪同司。明年卒,谥曰景侯。子邕嗣。邕无子,绝。」篇,“仪同三司”解释为仪仗队的规格与三公相同。这是一种给予级别较三公低一些的官员的特别荣宠。 原文 »

〔3〕出自《三国志》宗室传中的「皎弟奂,字季明。兄皎既卒,代统其众;以扬武中郎将领江夏太守。在事年,遵皎旧迹;礼刘靖、李允、吴硕、张梁及江夏闾举等,并纳其善。奂讷于造次而敏于当官,军民称之。黄武年,权攻石阳。奂以地主,使所部将军鲜于丹,帅千人先断淮道;自帅吴硕、张梁千人,为军前锋:降高城,得将。大军引还,权诏使在前住;驾过其军,见奂军阵整齐。权叹曰:“初吾忧其迟钝;今治军,诸将少能及者:吾无忧矣!”拜扬威将军,封沙羡侯;吴硕、张梁皆裨将军,赐爵关内侯。奂亦爱乐儒生,复命部曲子弟就业;后仕进朝廷者,数人。年,嘉禾年卒。子承嗣,以昭武中郎将代统兵,领郡。赤乌年卒。无子,封承庶弟壹,奉奂后,袭业为将。孙峻之诛诸葛恪也,壹与全熙、施绩攻恪弟公安督融,融自杀。壹从镇南迁镇军,假节督夏口。及孙綝诛滕胤、吕据,据、胤皆壹之妹夫也;壹弟封又知胤、据谋,自杀:綝遣朱异潜袭壹。异至武昌,壹知其攻己;率部曲千余口,过将胤妻奔魏。魏以壹为车骑将军,仪同司,封吴侯;以故主芳贵人邢氏,妻之。邢美色妒忌;下不堪命,遂共杀壹及邢氏。壹入魏(黄初)年死。」篇,“仪同三司”解释为享有的仪仗队规格与三公相同。 原文 »

下一词汇:仪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