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666 » 古文词汇 > 义阳的解释

义阳的解释与出处

〔1〕出自《三国志》王毌丘诸葛邓钟传中的「邓艾字士载,义阳棘阳人也。少孤,太祖破荆州,徙汝南,为农民养犊。年,随母至颍川。读故太丘长陈寔碑文,言“文为世范,行为士则”;艾遂自名范,字士则。后宗族有与同者,故改焉。为都尉学士,以口吃,不得作干佐,为稻田守丛草吏。同郡吏父怜其家贫,资给甚厚,艾初不称谢。每见高山大泽,辄规度指画军营处所,时人多笑焉。后为典农纲纪,上计吏,因使见太尉司马宣王。宣王奇之,辟之为掾。迁尚书郎。时欲广田蓄谷,为灭贼资;使艾行陈、项已东至寿春。艾以为:“田良水少,不足以尽地利;宜开河渠,可以引水浇溉,大积军粮,又通运漕之道。”乃著《济河论》以喻其指。又以为:“昔破黄巾,因为屯田,积谷于许都,以制方。今隅已定,事在淮南;每大军征举,运兵过半,功费巨亿,以为大役。陈、蔡之间,土下田良;可省许昌左右诸稻田,并水东下。令淮北屯万人,淮南万人,分休;常有万人,且田且守。水丰常收倍于西,计除众费,岁完百万斛以为军资。年间,可积千万斛于淮上:此则万之众年食也。以此乘吴,无往而不克矣。”宣王善之,事皆施行。正始年,乃开广漕渠;每东南有事,大军兴众,泛舟而下,达于江、淮,资食有储而无水害:艾所建也。出参征西军事。迁南安太守。」篇,“义阳”解释为郡名。治所在今湖北枣阳市东南。棘阳:县名。县治在今河南南阳市东南。 原文 »

〔2〕出自《三国志》刘彭廖李刘魏杨传中的「魏延字文长,义阳人也。以部曲随先主入蜀,数有战功,迁牙门将军。先主为汉中王,(迁)还治成都,当得重将以镇汉川。众论以为必在张飞,飞亦以心自许;先主乃拔延为督汉中,镇远将军,领汉中太守:军尽惊。先主大会群臣,问延曰:“今委卿以重任,卿居之欲云何?”延对曰:“若曹操举天下而来,请为大王拒之;偏将万之众至,请为大王吞之!”先主称“善”,众咸壮其言。先主践尊号,进拜镇北将军。」篇,“义阳”解释为郡名。治所在今湖北枣阳市东南。 原文 »

〔3〕出自《西京杂记》卷三中的「介子弃觚」篇,“义阳”解释为春秋时为申国属地,汉代为平氏县(今河南桐柏)的义阳乡。故义阳侯为乡侯,义阳乡是傅介子的食邑。《汉书·傅常郑甘陈段传·傅介子传》曰:“上乃下诏曰:‘……平乐监傅介子持节使诛斩楼兰王安归首,悬之北阙,以直报怨,不烦师众。其封介子为义阳侯,食邑七百户。士刺王者皆补侍郎。’” 原文 »

下一词汇:以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