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666 » 古文词汇 > 虞翻的解释

虞翻的解释与出处

〔1〕出自《文选》赞-袁彦伯中的「《魏志》九人,《蜀志》四人,《吴志》七人:荀彧,字文若。诸葛亮,字孔明。周瑜,字公瑾。荀攸,字公达。庞统,字士元。张昭,字子布。袁涣,字曜卿。蒋琬,字公琰。鲁肃,字子敬。崔琰,字季珪。黄权,字公衡。诸葛瑾,字子瑜。徐邈,字景山。陆逊,字伯言。陈群,字长文。顾雍,字元叹。夏侯玄,字泰初。虞翻,字仲翔。王经,字承宗。陈泰,字玄伯。」篇,“虞翻”解释为会稽余姚(今属浙江)人。历事孙策、孙权,常犯颜谏争,遣徙交州(今广东广州)。 原文 »

〔2〕出自《三国志》钟繇华歆王朗传中的「王朗字景兴,东海(郡)郯人也。以通经,拜郎中。除菑丘长。师太尉杨赐;赐薨,弃官行服。举孝廉,辟公府,不应。徐州刺史陶谦,察朗茂才。时汉帝在长安,关东兵起。朗为谦治中,与别驾赵昱等说谦曰:“《春秋》之义,求诸侯莫如勤王。今天子越在西京,宜遣使奉承王命。”谦乃遣昱,奉章至长安。天子嘉其意,拜谦安东将军;以昱为广陵太守,朗会稽太守。孙策渡江略地。朗功曹虞翻以为力不能拒,不如避之。朗自以身为汉吏,宜保城邑,遂举兵与策战;败绩,浮海至东冶。策又追击,大破之,朗乃诣策。策以其儒雅,诘让而不害。虽流移穷困,朝不谋夕,而收恤亲旧,分多割少,行义甚著。太祖表征之。朗自曲阿辗转江海,积年乃至;拜谏议大夫,参司空军事。魏国初建,以军祭酒领魏郡太守。迁少府、奉常、大理。务在宽恕,罪疑从轻;钟繇,明察当法:俱以治狱见称。」篇,“虞翻”解释为传见本书卷五十七。 原文 »

〔3〕出自《容斋随笔》钟繇华歆王朗传中的「《易·说卦》」篇,“虞翻”解释为虞翻(164—233),三国吴会稽余姚(今浙江余姚)人。精于《易》学,其所传称为“虞氏《易》”,所撰《易注》九卷,已佚。干宝:新蔡(今属河南)人。东晋元帝时,以佐著作郎领修国史,撰有《搜神记》。干宝精通《周易》,著有《周易注》《周易爻义》等,皆佚。駹(máng):面额白色的马。 原文 »

下一词汇:玉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