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民的解释与出处
〔1〕出自《淮南子》第一卷 原道训中的「昔舜耕于历山,期年而田者争墝埆,以封壤肥饶相让;钓于河滨,期年而渔者争处湍濑,以曲隈深潭相予。当此之时,口不设言,手不指麾,执玄德于心,而化驰若神。使舜无其志,虽口辩而户说之,不能化一人。是故不道之道,莽乎大哉!夫能理三苗,朝羽民,徙裸国,纳肃慎,未发号施令而移风易俗者,其唯心行者乎!法度刑罚,何足以致之也?是故圣人内修其本,而不外饰其未;保其精神,偃其智故,漠然无为而无不为也,澹然无治也而无不治也。所谓无为者,不先物为也;所谓无不为者,因物之所为。所谓无治者,不易自然也;所谓无不治者,因物之相然也。」篇,“羽民”解释为:南方羽民国。 原文 »
〔2〕出自《淮南子》第四卷 地形训中的「河水出昆仑东北陬,贯渤海,入禹所导积石山。赤水出其东南陬,西南注南海丹泽之东。赤水之东,弱水出自穷石,至于合黎,余波入于流沙。绝流沙,南至南海。洋水出其西北陬,入于南海羽民之南。凡四水者,帝之神泉,以和百药,以润万物。昆仑之丘,或上倍之,是谓凉风之山,登之而不死;或上倍之,是谓悬圃,登之乃灵,能使风雨;或上倍之,乃维上天,登之乃神,是谓太帝之居。」篇,“羽民”解释为:传说中的南方的国名。 原文 »
〔3〕出自《山海经》第十一卷 海内西经中的「洋水、黑水出西北隅,以东,东行,又东北,南入海,羽民南。」篇,“羽民”解释为:指羽民国。 原文 »
下一词汇:雨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