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666 » 古文词汇 > 云中的解释

云中的解释与出处

〔1〕出自《三国志》武帝纪中的「年春正月,天子立公中女为皇后。省云中、定襄、原、朔方郡,郡置县领其民;合以为新兴郡。月,公西征张鲁。至陈仓,将自武都入氐。氐人塞道,先遣张郃、朱灵等攻破之。夏月,公自陈仓以出散关,至河池。氐王窦茂,众万余人,恃险不服。月,公攻屠之。西平、金城诸将麴演、蒋石等,共斩送韩遂首。秋月,公至阳平。张鲁使弟卫与将杨昂等据阳平关,横山筑城余里。攻之不能拔,乃引军还。贼见大军退,其守备解散。公乃密遣解(、高祚等乘险夜袭。大破之,斩其将杨任。进攻卫,卫等夜遁;鲁溃,奔巴中。公军入南郑,尽得鲁府库珍宝。巴、汉皆降。复汉宁郡为汉中;分汉中之安阳、西城为西城郡,置太守;分锡、上庸(郡),置都尉。月,孙权围合肥;张辽、李典击破之。月,巴姓夷王朴胡、)邑侯杜濩举巴夷、)民来附。于是分巴郡:以胡为巴东太守,濩为巴西太守,皆封列侯。天子命公承制封拜诸侯、守相。冬月,始置名号侯至大夫。与旧列侯、关内侯凡等,以赏军功。月,鲁自巴中将其余众降。封鲁及子皆为列侯。刘备袭刘璋,取益州,遂据巴中。遣张郃击之。月,公自南郑还,留夏侯渊屯汉中。」篇,“云中”解释为郡名。治所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和林格尔县西北。定襄:郡名。治所在今山西右玉县西南。五原:郡名。治所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西。朔方:郡名。治所在今内蒙古自治区磴口县北。 原文 »

〔2〕出自《三国志》满田牵郭传中的「文帝践阼,拜招使持节、护鲜卑校尉,屯昌平。是时,边民流散山泽;又亡叛在鲜卑中者,处有千数。招广布恩信,招诱降附。建义中郎将公孙集等,率将部曲,咸各归命;使还本郡。又怀来鲜卑素利、弥加等余万落;皆令款塞。大军欲征吴,召招还。至,值军罢,拜右中郎将。出为雁门太守。郡在边陲,虽有候望之备,而寇抄不断。招既教民战阵,又表复乌丸百余家租调;使备鞍马,远遣侦候。虏每犯塞,勒兵逆击,来辄摧破;于是吏民胆气日锐,荒野无虞。又搆间离散,使虏更相猜疑。鲜卑大人步度根、泄归泥等与轲比能为隙,将部落万余家诣郡附塞。敕令还击比能,杀比能弟苴罗侯,及叛乌丸归义侯王同、王寄等;大结怨仇。是以招自出,率将归泥等,讨比能于云中故郡,大破之。招通河西鲜卑附头等余万家。缮治陉北故上馆城,置屯戍以镇内外;夷虏大小,莫不归心;诸叛亡虽亲戚不敢藏匿,咸悉收送。于是野居晏闭,寇贼静息。招乃简选有才识者,诣太学受业;还相授教,数年中庠序大兴。郡所治广武,井水咸苦;民皆担辇远汲流水,往返里。招准望地势,因山陵之宜,凿源开渠,注水城内,民赖其益。」篇,“云中”解释为郡名。治所在今内蒙古托克托县东北。东汉末年废。 原文 »

〔3〕出自《三国志》乌丸鲜卑东夷传中的「书载“蛮夷猾夏”,诗称“ 狁孔炽”;久矣,其为中国患也!秦、汉以来,匈奴久为边害。孝武虽外事夷,东平两越、朝鲜,西讨贰师、大宛,开邛、苲、夜郎之道;然皆在荒服之外,不能为中国轻重。而匈奴最逼于诸夏,胡骑南侵则边受敌;是以屡遣卫、霍之将,深入北伐;穷追单于,夺其饶衍之地;后遂保塞称藩,世以衰弱。建安中,呼厨泉南单于入朝,遂留内侍,使右贤王抚其国;而匈奴折节,过于汉旧。然乌丸、鲜卑稍更强盛,亦因汉末之乱,中国多事,不遑外讨;故得擅(汉)漠南之地,寇暴城邑,杀略人民,北边仍受其困。会袁绍兼河北,乃抚有郡乌丸,宠其名王而收其精骑。其后尚、熙又逃于蹋顿。蹋顿又骁武,边长老皆比之冒顿;恃其阻远;敢受亡命,以雄百蛮。太祖潜师北伐,出其不意,战而定之;夷狄慑服,威振朔土。遂引乌丸之众服从征讨,而边民得用安息。后,鲜卑大人轲比能复制御群狄,尽收匈奴故地;自云中、原以东抵辽水,皆为鲜卑庭。数犯塞寇边,幽、并苦之;田豫有马城之围,毕轨有陉北之败。青龙中,帝乃听王雄,遣剑客刺之。然后种落离散,互相侵伐;强者远遁,弱者请服。由是边陲差安,(汉)漠南少事;虽时颇钞盗,不能复相扇动矣。乌丸、鲜卑,即古所谓东胡也。其习俗、前事,撰汉记者已录而载之矣。故但举汉末、魏初以来,以备夷之变云。」篇,“云中”解释为郡名。治所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和林格尔县西北。五原:郡名。治所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西。辽水:河流名。即今辽河。 原文 »

〔4〕出自《容斋随笔》乌丸鲜卑东夷传中的「田叔」篇,“云中”解释为郡名。治所在今内蒙古托克托。 原文 »

下一词汇: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