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666 » 古文词汇 > 曾子的解释

曾子的解释与出处

〔1〕出自《论语》学而篇中的「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篇,“曾子”解释为孔子晚年的学生,名参(shēn),字子舆,比孔子小四十六岁。生于公元前505年,鲁国人,是被鲁国灭亡了的部国贵族的后代。曾参是孔子的得意门生,以孝著称,据说《孝经 》就是他撰写的。 原文 »

〔2〕出自《文选》论三-嵇叔夜中的「夫神仙虽不目见,然记籍所载,前史所传,较而论之,其有必矣。似特受异气,禀之自然,非积学所能致也。至于导养得理,以尽性命,上获千余岁,下可数百年,可有之耳。而世皆不精,故莫能得之。何以言之?夫服药求汗,或有弗获;而愧情一集,涣然流离。终朝未餐,则嚣然思食;而曾子衔哀,七日不饥。夜分而坐,则低迷思寝;内怀殷忧,则达旦不瞑。劲刷理鬓,醇醴发颜,仅乃得之;壮士之怒,赫然殊观,植发冲冠。由此言之,精神之于形骸,犹国之有君也。神躁于中,而形丧于外,犹君昏于上,国乱于下也。」篇,“曾子”解释为孔子弟子,名参,字子舆。衔哀:怀着悲痛。《礼记·檀弓》:“曾子谓子思曰:伋,吾执亲之丧也,水浆不入于口者七日。” 原文 »

〔3〕出自《三国志》袁张凉国田王邴管传中的「于是特具安车蒲轮,束帛加璧,聘焉。会宁卒,时年。拜子邈郎中。后为博士。初,宁妻先卒,知故劝更娶。宁曰:“每省曾子、王骏之言,意常嘉之。岂自遭之而违本心哉!”时钜鹿张臶,字子明;颍川胡昭,字孔明:亦养志不仕。」篇,“曾子”解释为曾子(前 505—前 436),名参,字子舆。鲁国南武城(今山东费县)人。孔子的学生。以孝行著称,提出“吾日三省吾身”的修养方法。传见《史记》卷六十七《仲尼弟子列传》。他的妻子死后,不肯再娶。王骏:琅邪郡皋虞(今山东即墨市东北)人。西汉成帝时官至御史大夫。他的妻子死后,也不再娶。传附《汉书》卷七十二《王吉传》。 原文 »

〔4〕出自《孟子》梁惠王章句-梁惠王章句下凡十六章中的「邹与鲁哄。穆公问曰:“吾有司死者三十三人,而民莫之死也。诛之,则不可胜诛;不诛,则疾视其长上之死而不救 ,如之何则可也?” 孟子对曰:“凶年饥岁,君之民老弱转乎沟壑,壮者散而之四方者,几千人矣;而君之仓廪实,府库充,有司莫以告,是上慢而残下也。曾子曰:‘戒之戒之!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夫民今而后得反之也。君无尤焉!君行仁政,斯民亲其上,死其长矣。”」篇,“曾子”解释为孔子弟子曾参。 原文 »

〔5〕出自《庄子》杂篇-寓言中的「寓言十九,重言十七,卮言日出,和以天倪。 寓言十九,藉外论之。亲父不为其子媒。亲父誉之,不若非其父者也;非吾之罪也,人之罪也。与己同则应,不与己同则反;同于己为是之,异于己为非之。 重言十七,所以已言也,是为耆艾。年先矣,而无经纬本末以期年耆者,是非先也。人而无以先人,无人道也;人而无人道,是之谓陈人。 卮言日出,和以天倪,因以曼衍,所以穷年。不言则齐,齐与言不齐,言与齐不齐也,故曰无言。言无言,终身言,未尝不言;终身不言,未尝不言。有自也而可,有自也而不可;有自也而然,有自也而不然。恶乎然?然于然。恶乎不然?不然于不然。恶乎可?可于可。恶乎不可?不可于不可。物固有所然,物固有所可,无物不然,无物不可。非卮言日出,和以天倪,孰得其久!万物皆种也,以不同形相禅,始卒若环,莫得其伦,是谓天均。天均者天倪也。 庄子谓惠子曰:“孔子行年六十而六十化,始时所是,卒而非之,未知今之所谓是之非五十九非也。” 惠子曰:“孔子勤志服知也。” 庄子曰:“孔子谢之矣,而其未之尝言。孔子云:‘夫受才乎大本,复灵以生。’鸣而当律,言而当法,利义陈乎前,而好恶是非直服人之口而已矣。使人乃以心服,而不敢蘁立,定天下之定。已乎已乎!吾且不得及彼乎!” 曾子再仕而心再化,曰:“吾及亲仕,三釜而心乐;后仕,三千钟而不洎,吾心悲。” 弟子问于仲尼曰:“若参者,可谓无所悬其罪乎?” 曰:“既已悬矣。夫无所县者,可以有哀乎?彼视三釜三千钟,如观雀蚊虻相过乎前也。” 颜成子游谓东郭子綦曰:“自吾闻子之言,一年而野,二年而从,三年而通,四年而物,五年而来,六年而鬼入,七年而天成,八年而不知死、不知生,九年而大妙。 生有为,死也亏。公以其死也,有自也;而生阳也,无自也。而果然乎?恶乎其所适?恶乎其所不适?天有历数,地有人据,吾恶乎求之?莫知其所终,若之何其无命也?莫知其所始,若之何其有命也?有以相应也,若之何其无鬼邪?无以相应也,若之何其有鬼邪?” 众罔两问于景曰:“若向也俯而今也仰,向也括撮而今也被发,向也坐而今也起,向也行而今也止,何也?” 景曰:“搜搜也,奚稍问也!予有而不知其所以。予,蜩甲也,蛇蜕也,似之而非也。火与日,吾屯也;阴与夜,吾代也。彼吾所以有待邪?而况乎以无有待者乎!彼来则我与之来,彼往则我与之往,彼强阳则我与之强阳。强阳者又何以有问乎!” 阳子居南之沛,老聃西游于秦,邀于郊,至于梁而遇老子。」篇,“曾子”解释为指曾参孔子弟子。 原文 »

〔6〕出自《古文观止》《礼记》中的「曾子易箦」篇,“曾子”解释为名参,鲁国人,孔子的学生。 原文 »

下一词汇:振威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