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666 » 古文词汇 > 詹何的解释

詹何的解释与出处

〔1〕出自《列子》汤问篇中的「均,天下之至理也,连于形物亦然。均发均县,轻重而发绝,发不均也。均也,其绝也,莫绝。人以为不然,自有知其然者也。詹何以独茧丝为纶,芒针为钩,荆筱为竿,剖粒为饵,引盈车之鱼于百仞之渊、汨流之中,纶不绝,钩不伸,竿不挠。楚王闻而异之,召问其故。詹何曰:“臣闻先大夫之言,蒲且子之弋也,弱弓纤缴,乘风振之,连双鸧于青云之际。用心专,动手均也。臣因其事,放而学钓,五年始尽其道。当臣之临河持竿,心无杂虑,唯鱼之念;投纶沉钩,手无轻重,物莫能乱。鱼见臣之钩饵,犹沉埃聚沫,吞之不疑。所以能以弱制强,以轻致重也。大王治国诚能若此,则天下可运于一握,将亦奚事哉?”楚王曰:“善。”」篇,“詹何”解释为战国时期哲学家,楚国人,以善钓闻明诸侯。他继承了杨朱的“为我”思想,和道家思想接近。 原文 »

〔2〕出自《列子》说符篇中的「楚庄王问詹何曰:“治国奈何?”詹何对曰:“臣明于治身而不明于治国也。”楚庄王曰:“寡人得奉宗庙社稷,愿学所以守之。”詹何对曰:“臣未尝闻身治而国乱者也,又未尝闻身乱而国治者也。故本在身,不敢对以末。”楚王曰:“善。”」篇,“詹何”解释为战国时期哲学家。 原文 »

〔3〕出自《淮南子》第一卷 原道训中的「夫临江而钓,旷日而不能盈罗。虽有钩箴芒距,微纶芳饵,加之以詹何、娟嬛之数,犹不能与网罟争得也。射者扦乌号之弓,弯綦卫之箭,重之羿、逢蒙子之巧,以要飞鸟,犹不能与罗者竞多。何则?以所持之小也。张天下以为之笼,因江海以为之罟,又何亡鱼失鸟之有乎!故矢不若缴,缴不若无形之像。」篇,“詹何”解释为战国时楚国的隐士,非常善于钓鱼。娟嬛:战国时楚国的哲学家,相传是老子的弟子。 原文 »

下一词汇:澶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