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襄子的解释与出处
〔1〕出自《列子》黄帝篇中的「赵襄子率徒十万,狩于中山,藉芿燔林,扇赫百里。有一人从石壁中出,随烟烬上下,众谓鬼物。火过,徐行而出,若无所经涉者。襄子怪而留之。徐而察之:形色七窍,人也;气息音声,人也。问奚道而处石?奚道而入火?其人曰:“奚物而谓石?奚物而谓火?”襄子曰:“而向之所出者,石也;而向之所涉者,火也。”其人曰:“不知也。”魏文侯闻之,问子夏曰:“彼何人哉?”子夏曰:“以商所闻夫子之言,和者大同于物,物无得伤阂者,游金石,蹈水火,皆可也。”文侯曰:“吾子奚不为之?”子夏曰:“刳心去智,商未之能。虽然,试语之有暇矣。”文侯曰:“夫子奚不为之?”子夏曰:“夫子能之而能不为者也。”文侯大说。」篇,“赵襄子”解释为:名毋恤(又作无恤),春秋时期晋国大夫,战国时期赵国的创始人。他出生于五霸称雄的春秋末期,卒于诸侯兼并的战国早期。卒谥襄,史称赵襄子。 原文 »
〔2〕出自《列子》说符篇中的「赵襄子使新稚穆子攻翟,胜之,取左人、中人;使遽人来谒之。襄子方食而有忧色。左右曰:“一朝而两城下,此人之所喜也;今君有忧色,何也?”襄子曰:“夫江河之大也,不过三日;飘风暴雨不终朝,日中不须臾。今赵氏之德行无所施于积,一朝而两城下,亡其及我哉!”孔子闻之曰:“赵氏其昌乎!”夫忧者所以为昌也,喜者所以为亡也。胜非其难者也,持之,其难者也。贤主以此持胜,故其福及后世。齐、楚、吴、越皆尝胜矣,然卒取亡焉,不达乎持胜也。唯有道之主为能持胜。孔子之劲能拓国门之关,而不肯以力闻。墨子为守攻,公输般服,而不肯以兵知。故善持胜者以强为弱。」篇,“赵襄子”解释为:赵无恤,春秋末年晋国大夫,赵鞅之子。战国时期赵国的创始人。他出生于五霸称雄的春秋末代,卒于诸侯兼并的战国早期。卒谥襄,史称赵襄子。 原文 »
〔3〕出自《国语》说符篇中的「赵襄子使新稚穆子伐狄」篇,“赵襄子”解释为:即赵无恤,赵简子的儿子,晋国正卿。新稚穆子:即新稚狗,谥号穆子,晋国大夫。 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