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定的解释与出处
〔1〕出自《文选》左太冲中的「“至于山川之倬诡,物产之魁殊,或名奇而见称,或实异而可书。生生之所常厚,洵美之所不渝。其中则有鸳鸯、交谷,虎涧、龙山,掘鲤之淀,盖节之渊。 精卫,衔木偿怨。常山平干,钜鹿河间,列真非一,往往出焉。昌容练色,犊配眉连。玄俗无影,木羽偶仙。琴高沉水而不濡,时乘赤鲤而周旋。师门使火以验术,故将去而林燔。易阳壮容,卫之稚质。邯郸 步,赵之鸣瑟。真定之梨,故安之栗。醇酎中山,流湎千日。淇洹之笋,信都之枣。雍丘之粱,清流之稻。锦绣襄邑,罗绮朝歌。绵纩房子,缣总清河。若此之属,繁富夥够,非可单究,是以抑而未罄也。盖比物以错辞,述清都之闲丽。虽选言以简章,徒九复而遗旨。览大《易》与《春秋》,判殊隐而一致。末上林之 墙,本前修以作系。其军容弗犯,信其果毅,纠华绥戎,以戴公室,元勋配管敬之绩,歌钟析邦君之肆,则魏绛之贤,有令闻也。闲居隘巷,室迩心遐,富仁宠义,职竞弗罗。千乘为之轼庐,诸侯为之止戈,则干木之德,自解纷也。贵非吾尊,重士逾山,亲御监门,嗛嗛同轩。搦秦起赵,威振八蕃,则信陵之名,若兰芬也。英辩荣枯,能济其厄,位加将相,窒隙之策。四海齐锋,一口所敌,张仪张禄,亦足云也。」篇,“真定”解释为:古县名。治所在今河北正定。 原文 »
〔2〕出自《三国志》二公孙陶四张传中的「张燕,常山真定人也。本姓褚。黄巾起,燕合聚少年为群盗,在山泽间转攻;还真定,众万余人。博陵张牛角亦起众,自号“将兵从事”,与燕合。燕推牛角为帅,俱攻%陶。牛角为飞矢所中,被创且死;令众奉燕,告曰:“必以燕为帅!”牛角死,众奉燕,故改姓张。燕剽悍捷速过人,故军中号曰“飞燕”。其后人众寝广,常山、赵郡、中山、上党、河内诸山谷,皆相通;其小帅孙轻、王当等,各以部众从燕,众至百万:号曰“黑山”。灵帝不能征,河北诸郡被其害。燕遣人至京都乞降,拜燕平难中郎将。是后,董卓迁天子于长安,天下兵数起。燕遂以其众与豪杰相结。袁绍与公孙瓒争冀州,燕遣将杜长等,助瓒。与绍战,为绍所败,人众稍散。太祖将定冀州,燕遣使求佐王师,拜平北将军。率众诣邺,封安国亭侯,邑百户。燕薨,子方嗣。方薨,子融嗣。」篇,“真定”解释为:县名。县治在今河北石家庄市东北。 原文 »
〔3〕出自《三国志》武文世王公传中的「临邑殇公子上,早薨。太和年,追封谥。无后。楚王彪,字朱虎。建安年,封寿春侯。黄初年,进爵,徙封汝阳公。年,封弋阳王。其年徙封吴王。年,改封寿春县。年,徙封白马。太和年冬,朝京都。年,改封楚。初,彪来朝,犯禁;青龙元年,为有司所奏,诏削县,户千百。年,大赦,复所削县。景初年,增户百,并前千户。嘉平元年,兖州刺史令狐愚与太尉王凌,谋迎彪,都许昌。语在《凌传》。乃遣傅及侍御史,就国案验,收治诸相连及者。廷尉请征彪治罪。于是依汉燕王旦故事,使兼廷尉、大鸿胪持节,赐彪玺书切责之,使自图焉。彪乃自杀;妃及诸子皆免为庶人,徙平原;彪之官属以下及监国谒者,坐知情无辅导之义,皆伏诛;国除,为淮南郡。正元元年,诏曰:“故楚王彪,背国附奸,身死嗣替;虽自取之,犹哀矜焉。夫含垢藏疾,亲亲之道也;其封彪世子嘉,为常山真定王。”景元元年,增邑;并前千百户。」篇,“真定”解释为:县名。县治在今河北石家庄市西北。当时属常山郡。 原文 »
〔4〕出自《三国志》关张马黄赵传中的「赵云字子龙,常山真定人也。本属公孙瓒;瓒遣先主为田楷拒袁绍,云遂随从,为先主主骑。及先主为曹公所追于当阳长坂,弃妻子南走。云身抱弱子,即后主也;保护甘夫人,即后主母也:皆得免难。迁为牙门将军。先主入蜀,云留荆州。先主自葭萌还攻刘璋,召诸葛亮。亮率云与张飞等俱溯江西上,平定郡县。至江州,分遣云从外水上江阳,与亮会于成都。成都既定,以云为翊军将军。」篇,“真定”解释为:县名。县治在今河北石家庄市东北。 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