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方的解释与出处
〔1〕出自《文选》祭文-谢惠连中的「东府掘城北堑,入丈余,得古冢。上无封域,不用砖甓,以木为椁,中有二棺,正方,两头无和。明器之属,材瓦铜漆,有数十种,多异形,不可尽识。刻木为人,长三尺,可有二十余头。初开见,悉是人形,以物枨拨之,应手灰灭。棺上有五铢钱百余枚,水中有甘蔗节,及梅李核瓜瓣,皆浮出,不甚烂坏。铭志不存,世代不可得而知也。公命城者改埋于东冈,祭之以豚酒。既不知其名字远近,故假为之号曰冥漠君云尔。」篇,“正方”解释为:方向端正。 原文 »
〔2〕出自《三国志》董刘马陈董吕传中的「陈震字孝起,南阳人也。先主领荆州牧,辟为从事,部诸郡。随先主入蜀;蜀既定,为蜀郡北部都尉,因易郡名为汶山太守。转在犍为。建兴年,入拜尚书。迁尚书令,奉命使吴。年,孙权称尊号,以震为卫尉,贺权践阼。诸葛亮与兄瑾书曰:“孝起忠纯之性,老而益笃;及其赞述东西,欢乐和合,有可贵者。”震入吴界,移关侯曰:“东之与西,驿使往来,冠盖相望;申盟初好,日新其事。东尊应保圣祚,告燎受符,剖判土宇;天下响应,各有所归。于此时也,以同心讨贼,则何寇不灭哉!西朝君臣,引领欣赖。震以不才,得充下使,奉聘叙好;践界踊跃,入则如归。献子适鲁,犯其山讳,《春秋》讥之;望必启告,使行人睦焉。即日张旍诰众,各自约誓。顺流漂疾,国典异制;惧或有违,幸必斟诲,示其所宜。”震到武昌,孙权与震升坛歃盟,交分天下:以徐、豫、幽、青,属吴;并、凉、冀、兖,属蜀;其司州之土,以函谷关为界。震还,封城阳亭侯。年,都护李平坐诬罔废。诸葛亮与长史蒋琬、侍中董允书曰:“孝起前临至吴,为吾说‘正方腹中有鳞甲,乡党以为不可近’。吾以为‘鳞甲者’,但不当犯之耳;不图复有苏、张之事出于不意。可使孝起知之。”年,震卒。子济嗣。」篇,“正方”解释为:李严的字。有鳞甲:比喻性格孤傲,难以接近。 原文 »
〔3〕出自《三国志》邓张宗杨传中的「车骑高劲,惟其泛爱。以弱制强,不陷危坠。 赞吴子远子远名壹,陈留人也。随刘焉入蜀。刘璋时,为中郎将。将兵拒先主于涪,诣降。先主定益州,以壹为护军,讨逆将军;纳壹妹为夫人。章武元年,为关中都督。建兴年,与魏延入南安界,破魏将费瑶,徙亭侯。进封高阳乡侯,迁左将军。年,丞相亮卒,以壹督汉中,车骑将军,假节,领雍州刺史,进封济阳侯。年卒。失其行事,故不为传。壹族弟班,字元雄。大将军何进官属吴匡之子也。以豪侠称,官位常与壹相亚。先主时,为领军。后主世,稍迁至骠骑将军,假节,封绵竹侯。安汉宰南,奋击旧乡。翦除芜秽,惟刑以张。广迁蛮、濮,国用用强。 赞李德昂辅汉惟聪,既机且惠。因言远思,切问近对。赞时休美,和我业世。 赞张君嗣镇北敏思,筹画有方。导师禳秽,遂事成章。偏任东隅,末命不祥。哀悲本志,放流殊疆。 赞黄公衡越骑惟忠,厉志自祗。职于内外,念公忘私。 赞杨季休征南厚重,征西忠克。统时选士,猛将之烈。 赞赵子龙、陈叔至叔至名到,汝南人也。自豫州随先主,名位常亚赵云,俱以忠勇称。建兴初,官至永安都督,征西将军,封亭侯。镇南粗强,监军尚笃。并豫戎任,任自封裔。 赞辅元弼、刘南和辅元弼名匡,襄阳人也。随先主入蜀。益州既定,为(巴郡)巴东太守。建兴中,徙镇南。为右将军,封中乡侯。刘南和名邕,义阳人也。随先主入蜀。益州既定,为江阳太守。建兴中,稍迁至监军,后将军,赐爵关内侯。卒,子式嗣。少子武,有文,与樊建齐名;官亦至尚书。司农性才,敷述允章。藻丽辞理,斐斐有光。 赞秦子敕正方受遗,豫闻后纲。不陈不佥,造此异端。斥逐当时,任业以丧。 赞李正方文长刚粗,临难受命。折冲外御,镇保国境。不协不和,忘节言乱。疾终惜始,实惟厥性。 赞魏文长威公狷狭,取异众人。闲则及理,逼则伤侵。舍顺入凶,《大易》之云。 赞杨威公季常良实,文经勤类。士元言规,处仁闻计。孔休、文祥,或才或臧。播播述志,楚之兰芳。 赞马季常、卫文经、韩士元、张处仁、殷孔休、习文祥文经、士元,皆失其名实、行事、郡县。处仁本名存,南阳人也。以荆州从事随先主入蜀。南次至雒,以为广汉太守。存素不服庞统;统中矢卒,先主发言嘉叹,存曰:“统虽尽忠可惜,然违大雅之义。”先主怒曰:“统杀身成仁,更为非也?”免存官。顷之,病卒。失其行事,故不为传。孔休名观,为荆州主簿,别驾从事,见《先主传》;失其郡县。文祥名祯,襄阳人也。随先主入蜀,历雒、郫令,(南)」篇,“正方”解释为:李严字正方。受遗:接受遗诏。 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