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666 » 古文词汇 > 贞观的解释

贞观的解释与出处

〔1〕出自《文选》述德-谢灵运中的「中原昔丧乱,丧乱岂解已。」篇,“贞观”解释为正视,专心注视。 原文 »

〔2〕出自《文选》连珠-陆士衡中的「臣闻托暗藏形,不为巧密;倚智隐情,不足自匿。是以重光发藻,寻虚捕景;大人贞观,探心昭忒。」篇,“贞观”解释为以正道示人。 原文 »

〔3〕出自《三国志》许麋孙简伊秦传中的「先是,李权从宓借《战国策》。宓曰:“战国从横,用之何为?”权曰:“仲尼、严平,会聚众书,以成《春秋》、《指归》之文;故海以合流为大,君子以博识为弘。”宓报曰:“书非史记、周图,仲尼不采;道非虚无自然,严平不演。海以受淤,岁荡清;君子博识,非礼不视。今战国反覆,仪、秦之术;杀人自生,亡人自存:经之所疾。故孔子发愤作《春秋》,大乎居正;复制《孝经》,广陈德行。杜渐防萌,预有所抑,是以老氏绝祸于未萌,岂不信邪!成汤大圣,睹野鱼而有猎逐之失;定公贤者,见女乐而弃朝事。若此辈类,焉可胜陈?道家法曰:‘不见所欲,使心不乱。’是故天地贞观,日月贞明;‘其直如矢,君子所履’。《洪范》记灾,发于言貌。何战国之谲权乎哉!”」篇,“贞观”解释为以正道显示天下。《周易·系辞》下有“天地之道,贞观者也;日月之道,贞明者也”的句子。 原文 »

〔4〕出自《容斋随笔》许麋孙简伊秦传中的「周、召、房、杜」篇,“贞观”解释为贞观(guàn),唐太宗李世民年号(627—649)。 原文 »

下一词汇: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