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666 » 古文词汇 > 斟酌的解释

斟酌的解释与出处

〔1〕出自《荀子》富国篇 第十中的「观国之强弱贫富有征验:上不隆礼则兵弱,上不爱民则兵弱,已诺不信则兵弱,庆赏不渐则兵弱,将率不能则兵弱。上好功则国贫,上好利则国贫,士大夫众则国贫,工商众则国贫,无制数度量则国贫。下贫则上贫,下富则上富。故田野县鄙者,财之本也;垣窌仓廪者,财之末也。百姓时和,事业得叙者,货之源也;等赋府库者,货之流也。故明主必谨养其和,节其流,开其源,而时斟酌焉。潢然使天下必有余,而上不忧不足。如是,则上下俱富,交无所藏之。是知国计之极也。故禹十年水,汤七年旱,而天下无菜色者,十年之后,年谷复熟,而陈积有余。是无它故焉,知本末源流之谓也。故田野荒而仓廪实,百姓虚而府库满,夫是之谓国蹶。伐其本,竭其源,而并之其末,然主相不知恶也,则其倾覆灭亡可立而待也。以国持之,而不足以容其身,夫是之谓至贫,是愚主之极也。将以求富而丧其国,将以取利而危其身,古有万国,今有十数焉,是无它故焉,其所以失之一也。君人者亦可以觉矣。百里之国,足以独立矣。」篇,“斟酌”解释为酒筛得少叫斟,酒筛得多叫酌。引申为调节的意思。 原文 »

〔2〕出自《文选》杂诗上-苏子卿中的「骨肉缘枝叶,结交亦相因。」篇,“斟酌”解释为本双声字,酌即斟。酌,用勺舀酒。 原文 »

〔3〕出自《文选》表上-诸葛孔明中的「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谘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帅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之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篇,“斟酌”解释为考虑,度量。损益:掌握分寸。损,减少。益,增加。 原文 »

〔4〕出自《文选》符命-班孟坚中的「是时圣上固以垂精游神,苞举艺文,屡访群儒,谕咨故老,与之斟酌道德之渊源,肴核仁谊之林薮,以望元符之臻焉。既感群后之谠辞,又悉经五繇之硕虑矣。将 万嗣,扬洪辉,奋景炎,扇遗风,播芳烈,久而愈新,用而不竭。汪汪乎丕天之大律,其畴能亘之哉?唐哉皇哉,皇哉唐哉!」篇,“斟酌”解释为品评,考虑。 原文 »

〔5〕出自《三国志》刘彭廖李刘魏杨传中的「羕于狱中与诸葛亮书曰:“仆昔有事于诸侯,以为曹操暴虐,孙权无道,振威暗弱;其惟主公有霸王之器,可与兴业致治,故乃翻然有轻举之志。会公来西,仆因法孝直自炫鬻,庞统斟酌其间;遂得诣公于葭萌,指掌而谈,论治世之务,讲霸王之义,建取益州之策;公亦宿虑明定,即相然赞,遂举事焉。仆于故州不免凡庸,忧于罪罔;得遭风云激矢之中,求君得君,志行名显,从布衣之中擢为国士,盗窃茂才。分子之厚,谁复过此?羕朝狂悖,自求菹醢,为不忠不义之鬼乎?先民有言:‘左手据天下之图,右手刎咽喉,愚夫不为也。’况仆颇别菽麦者哉!所以有怨望意者,不自度量,苟以为首兴事业,而有投江阳之论;不解主公之意,意猝感激,颇以被酒,侻失‘老’语。此仆之下愚薄虑所致,主公实未老也。且夫立业,岂在老少?西伯,宁有衰志!负我慈父,罪有百死!至于‘内外’之言,欲使孟起立功北州,戮力主公,共讨曹操耳,宁敢有他志邪?孟起说之是也,但不分别其间,痛人心耳!昔每与庞统共相誓约:庶托足下末踪,尽心于主公之业;追名古人,载勋竹帛。统不幸而死,仆败以取祸。自我堕之,将复谁怨?足下,当世伊、吕也;宜善与主公计事,济其大猷。天明地察,神祇有灵。复何言哉!贵使足下明仆本心耳。行矣,努力自爱,自爱!”羕竟诛死,时年。」篇,“斟酌”解释为这里指帮忙说好话。 原文 »

下一词汇:展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