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666 » 古文词汇 > 中护军的解释

中护军的解释与出处

〔1〕出自《三国志》三少帝纪中的「使使持节、行中护军、中垒将军司马炎,北迎常道乡公璜,嗣明帝后。辛卯,群公奏太后曰:“殿下圣德光隆,宁济合;而犹称‘令’,与藩国同。请自今殿下令书,皆称‘诏制’,如先代故事。”癸卯,大将军固让相国、晋公、锡之宠;太后诏曰:“夫有功不隐,《周易》大义;成人之美,古贤所尚。今听所执,出表示外:以彰公之谦光焉。”戊申,大将军文王上言:“高贵乡公率将从驾人兵,拔刃鸣金鼓,向臣所止。惧兵刃相接,即敕将士:‘不得有所伤害,违令以军法从事!’骑督成倅弟太子舍人济,横入兵阵伤公,遂至陨命。辄收济行军法。臣闻人臣之节,有死无;事上之义,不敢逃难。前者变故猝至,祸同发机;诚欲委身守死,唯命所裁。然惟本谋乃欲上危皇太后,倾覆宗庙;臣忝当大任,义在安国;惧虽身死,罪责弥重;欲遵伊、周之权,以安社稷之难。即骆驿申敕:‘不得迫近辇舆!’而济遽入阵间,以致大变。哀怛痛恨,内摧裂,不知何地可以陨坠!科律:‘大逆无道,父母、妻子、同产皆斩。’济凶戾悖逆,干国乱纪,罪不容诛!辄敕侍御史:收济家属,付廷尉,结正其罪。”太后诏曰:“夫刑之罪,莫大于不孝。夫人有子不孝,尚告治之,此儿岂复成人主邪?吾妇人,不达大义,以谓济不得便为大逆也。然大将军志意恳切,发言恻怆,故听如所奏。当班下远近,使知本末也。”」篇,“中护军”解释为官名。曹操开始设置。职责主要有二:一是与中领军共同统领京城的禁卫军,是京城驻军的副总司令长官;二是负责武官的选举任用。实权很大。资历深的人任此职,则称护军将军。中垒将军:官名。负责指挥京城驻军中的中垒营。司马炎(公元 236—290):字安世,司马昭的嫡长子。西晋的开国皇帝。公元 266—290 年在位。公元265 年继司马昭为相国、晋王,不久代魏称帝。公元 280 年灭吴,统一全国。事详《晋书》卷三。璜:即曹璜(公元 245—302)。事详本卷下文。 原文 »

〔2〕出自《三国志》桓二陈徐卫卢传中的「文帝在东宫,深敬器焉;待以交友之礼。常叹曰:“自吾有回,门人日以亲。”及即王位,封群昌武亭侯,徙为尚书;制品官人之法,群所建也。及践阼,迁尚书仆射,加侍中。徙尚书令,进爵颍乡侯。帝征孙权,至广陵,使群领中领军。帝还,假节,都督水军。还许昌,以群为镇军大将军,领中护军,录尚书事。帝寝疾,群与曹真、司马宣王等并受遗诏辅政。」篇,“中护军”解释为官名。是京城禁卫军六大营的副总司令长官。还直接统领中护军营,并负责武官的选拔任用。与中领军同为皇帝最亲近的武官。资历深者任职,则称护军将军。 原文 »

〔3〕出自《三国志》关张马黄赵传中的「建光元年,为中护军、征南将军,封永昌亭侯。迁镇东将军。年。随诸葛亮驻汉中。明年,亮出军,扬声由斜谷道,曹真遣大众当之。亮令云与邓芝往拒,而身攻祁山。云、芝兵弱,敌强,失利于箕谷;然敛众固守,不至大败。军退,贬为镇军将军。年卒,追谥顺平侯。初,先主时,惟法正见谥。后主时,诸葛亮功德盖世,蒋琬、费祎荷国之重,亦见谥。陈祗宠待,特加殊奖;夏侯霸,远来归国:故复得谥。于是关羽、张飞、马超、庞统、黄忠及云乃追谥,时论以为荣。云子统嗣,官至虎贲中郎督、行领军。次子广,牙门将。随姜维沓中,临阵战死。」篇,“中护军”解释为官名。统领禁卫军。 原文 »

〔4〕出自《三国志》周瑜鲁肃吕蒙传中的「周瑜字公瑾,庐江舒人也。从祖父景,景子忠,皆为汉太尉。父异,洛阳令。瑜长壮有姿貌。初,孙坚兴义兵讨董卓,徙家于舒。坚子策,与瑜同年,独相友善;瑜推道南大宅以舍策,升堂拜母,有无通共。瑜从父尚为丹杨太守,瑜往省之。会策将东渡,到历阳;驰书报瑜,瑜将兵迎策。策大喜曰:“吾得卿,谐也!”遂从攻横江、当利,皆拔之。乃渡江击秣陵,破笮融、薛礼。转下湖孰、江乘,进入曲阿,刘繇奔走:而策之众已数万矣。因谓瑜曰:“吾以此众取吴、会,平山越,已足。卿还镇丹杨。”瑜还。顷之,袁术遣从弟胤代尚为太守,而瑜与尚俱还寿春。术欲以瑜为将;瑜观术终无所成,故求为居巢长,欲假途东归。术听之,遂自居巢还吴。是岁,建安年也。策亲自迎瑜,授建威中郎将,即与兵千人,骑匹。瑜时年,吴中皆呼为周郎。以瑜恩信著于庐江,出备牛渚。后领春谷长。顷之,策欲取荆州,以瑜为中护军,领江夏太守。从攻皖,拔之。时得桥公两女,皆国色也:策自纳大桥,瑜纳小桥。复进寻阳,破刘勋。讨江夏,还定豫章、庐陵,留镇巴丘。」篇,“中护军”解释为官名。当时孙策军队的协调者。孙策之后,开始分置左、右二护军。 原文 »

下一词汇:鸷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