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666 » 古文词汇 > 仲尼的解释

仲尼的解释与出处

〔1〕出自《世说新语》言语 第二中的「孔文举年十岁,随父到洛。时李元礼有盛名,为司隶校尉;诣门者,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文举至门,谓吏曰:“我是李府君亲。”既通,前坐。元礼问曰:“君与仆有何亲?”对曰:“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是仆与君奕世为通好也。”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太中大夫陈韪后至,人以其语语之,韪曰:“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韪大踧踖。」篇,“仲尼”解释为孔子,名丘,字仲尼。 原文 »

〔2〕出自《文选》京都中-张平子中的「“是以论其迁邑易京,则同规乎殷盘。改奢即俭,则合美乎《斯干》。登封降禅,则齐德乎黄轩。为无为,事无事,永有民,以孔安。遵节俭,尚素朴,思仲尼之克己,履老氏之常足。将使心不乱其所在,目不见其可欲。贱犀象,简珠玉,藏金于山,扺璧于谷。翡翠不裂,玳瑁不蔟。所贵惟贤,所宝惟谷。民去末而反本,咸怀忠而抱悫。于斯之时,海内同悦,曰:吁,汉帝之德,侯其袆而!」篇,“仲尼”解释为孔子。克己:克己约身。己,私欲。《论语·颜渊》:“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马融注:“克己,约身。” 原文 »

〔3〕出自《文选》论三-李萧远中的「故自幽、厉之间,周道大坏;二霸之后,礼乐陵迟;文薄之弊,渐于灵、景;辩诈之伪,成于七国;酷烈之极,积于亡秦;文章之贵,弃于汉祖。虽仲尼至圣,颜、冉大贤,揖让于规矩之内,訚訚于洙、泗之上,不能遏其端;孟轲、孙卿,体二希圣,从容正道,不能维其末。天下卒至于溺,而不可援。」篇,“仲尼”解释为孔子字仲尼。至圣:道德最高尚的人。《史记·孔子世家赞》:“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 原文 »

〔4〕出自《三国志》文帝纪中的「诏曰:“昔仲尼资大圣之才,怀帝王之器;当衰周之末,无受命之运。在鲁、卫之朝,教化乎洙、泗之上。凄凄焉,遑遑焉,欲屈己以存道,贬身以救世。于时王公,终莫能用之;乃退考代之礼,修素王之事:因鲁史而制《春秋》,就太师而正《雅》、《颂》。俾千载之后,莫不宗其文以述作,仰其圣以成谋。咨!可谓命世之大圣,亿载之师表者也!遭天下大乱,百祀堕坏。旧居之庙,毁而不修;褒成之后,绝而莫继。阙里不闻讲颂之声;时不睹蒸、尝之位。斯岂所谓崇礼报功,盛德百世必祀者哉!其以议郎孔羡为宗圣侯,邑百户,奉孔子祀。令鲁郡修起旧庙,置百户吏卒以守卫之;又于其外广为室屋以居学者。”」篇,“仲尼”解释为即孔子(前 551—前 479)。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儒家的创始者。孔氏,名丘,字仲尼,后世尊称为孔子。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市东南)人。五十岁时任鲁国司寇,实施抑制家臣势力的政策,结果失败。随后周游宋、卫、陈、蔡、齐、楚等国,未受重用。晚年致力于教育和古代文献整理。相传他曾整理《诗经》、《尚书》,又删定鲁史官所记的《春秋》。其弟子先后有三千人,当中著名的有七十余人。孔子的学说以“仁”为中心,两千年间一直在封建文化中占据正统地位,对后世影响巨大。传见《史记》卷四十七。以下这段诏书,魏文帝将其刊刻在《鲁孔子庙之碑》的碑文中,立在孔子庙内。此碑现存于曲阜孔庙之内,在文物、文献和书法艺术上具有很高的价值。 原文 »

〔5〕出自《三国志》王卫二刘傅传中的「玚、桢各被太祖辟为丞相掾、属。玚转为平原侯庶子,后为官将文学。桢以不敬被刑,刑竟署吏。咸著文赋数篇。瑀以年卒。幹、琳、玚、桢年卒。文帝书与元城令吴质曰:“昔年疾疫,亲故多罹其灾;徐、陈、应、刘,时俱逝。观古今文人,类不护细行,鲜能以名节自立。而伟长独怀文抱质,恬淡寡欲,有箕山之志,可谓彬彬君子矣。著《中论》余篇,辞义典雅,足传于后。德琏常斐然有述作意,其才学足以著书;美志不遂,良可痛惜!孔璋章表殊健,微为繁富。公幹有逸气,但未遒耳。元瑜书记翩翩,致足乐也。仲宣独自善于辞赋,惜其体弱,不足起其文;至于所善,古人无以远过也。昔伯牙绝弦于钟期,仲尼覆醢于子路;痛知音之难遇,伤门人之莫逮也。诸子但为未及古人,自时之俊也。”自颍川邯郸淳、繁钦,陈留路粹,沛国丁仪、丁廙,弘农杨修,河内荀纬等,亦有文采;而不在此()人之例。」篇,“仲尼”解释为孔子的字。醢(hǎi):鱼或肉做的酱。子路(前 542—前 480):仲氏,名由,卞(今山东泗水县东南)人。孔子弟子。勇武有力,受教于孔子,出任卫国地方官。前 480 年,卫国发生内乱,子路前往都城支援国君,被杀。传见《史记》卷六十七。子路死后,孔子见到卫国来的使者,就打听子路死的情况,使者说是“醢之矣”,即被砍成肉酱。孔子大受刺激,令人“覆醢”,即把自己爱吃的肉酱倒掉,并且从此不吃。事见《礼记·檀弓》。 原文 »

〔6〕出自《孟子》梁惠王章句-梁惠王章句上凡七章中的「梁惠王曰:“寡人愿安承教。”孟子对曰:“杀人以梃与刃,有以异乎?”曰:“无以异也。”“以刃与政,有以异乎?”曰:“无以异也。 曰:“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兽相食,且人恶之;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恶在其为民父母也?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如之何其使斯民饥而死也?”」篇,“仲尼”解释为孔子的字。 原文 »

〔7〕出自《古文观止》《左传》中的「子革对灵王」篇,“仲尼”解释为孔子,名丘,字仲尼。 原文 »

〔8〕出自《楚辞》九思中的「悼乱」篇,“仲尼”解释为孔子,字仲尼。困厄:处境困难、窘迫,指孔子困厄于陈蔡之事。 原文 »

下一词汇:诸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