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666 » 古文词汇 > 诸侯的解释

诸侯的解释与出处

〔1〕出自《鬼谷子》飞箝中的「将欲用之于天下,必度权量能。见天时之盛衰,制地形之广狭,阻险之难易,人民货财之多少,诸侯之交孰亲孰疏、孰爱孰憎。心意之虑怀。审其意,知其所好恶,乃就说其所重,以飞箝之辞,钩其所好,以箝求之。」篇,“诸侯”解释为先秦对中央政权分封各国国君的统称。周朝分公、侯、伯、子、男五等。 原文 »

〔2〕出自《周礼》春官 宗伯-大司乐中的「凡乐事大祭祀宿县,遂以声展之。王出入则令奏《王夏》;尸出入则令奏《肆夏》;牲出入则令奏《昭夏》。帅国子而舞。大飨不入牲,其他皆如祭祀。大射,王出入令奏《王夏》,及射,令奏《驺虞》;诏诸侯以弓矢舞。王大食,三宥,皆令奏钟鼓。王师大献,则令奏恺乐。」篇,“诸侯”解释为谓参加大射者。 原文 »

〔3〕出自《尚书》夏书-禹贡中的「五百里甸服:百里赋纳緫,二百里纳铚,三百里纳秸服,四百里粟,五百里米。五百里侯服:百里采,二百里男邦,三百里诸侯。五百里绥服:三百里揆文教,二百里奋武卫。五百里要服:三百里夷,二百里蔡。五百里荒服:三百里蛮,二百里流。」篇,“诸侯”解释为比男大一点的封国。 原文 »

下一词汇:舳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