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荦的解释与出处
〔1〕出自《文选》左太冲中的「“斯盖宅土之所安乐,观听之所踊跃也。焉独三川,为世朝市?若乃卓荦奇谲,倜傥罔已,一经神怪,一纬人理。远则岷山之精,上为井络,天帝运期而会昌,景福肸飨而兴作。碧出苌弘之血,鸟生杜宇之魄。妄变化而非常,羌见伟于畴昔。近则江汉炳灵,世载其英。蔚若相如,皭若君平,王褒 晔而秀发,扬雄含章而挺生。幽思绚《道德》,摛藻掞天庭。考四海而为隽,当中叶而擅名。是故游谈者以为誉,造作者以为程也。至乎临谷为塞,因山为障,峻岨塍埒长城,豁险吞若巨防。一人守隘,万夫莫向。公孙跃马而称帝,刘宗下辇而自王。由此言之,天下孰尚?故虽兼诸夏之富有,犹未若兹都之无量也。”」篇,“卓荦”解释为:卓荦(luò),特异。奇谲(jué):奇异。 原文 »
〔2〕出自《文选》京都下-左太冲中的「“故其经略,上当星纪。拓土画疆,卓荦兼并。包括干越,跨蹑蛮荆。婺女寄其曜,翼轸寓其精。指衡岳以镇野,目龙川而带坰。」篇,“卓荦”解释为:卓荦(luò),特出,超出一般。此指吴的强盛非他国可比。 原文 »
〔3〕出自《文选》左太冲中的「“夫泰极剖判,造化权舆。体兼昼夜,理包清浊。流而为江海,结而为山岳。列宿分其野,荒裔带其隅。岩冈潭渊,限蛮隔夷,峻危之窍也。蛮陬夷落,译导而通,鸟兽之氓也。正位居体者,以中夏为喉,不以边垂为襟也。长世字甿者,以道德为藩,不以袭险为屏也。而子大夫之贤者,尚弗曾庶翼等威,附丽皇极,思禀正朔,乐率贡职,而徒务于诡随匪人;宴安于绝域,荣其文身,骄其险棘。缪默语之常伦,牵胶言而逾侈;饰华离以矜然,假倔强而攘臂。非醇粹之方壮,谋踳 于王义,孰愈寻靡蓱于中逵,造沐猴于棘刺?剑阁虽嶛,凭之者蹶,非所以深根固蒂也;洞庭虽浚,负之者北,非所以爱人治国也。彼桑榆之末光,逾长庚之初辉,况河冀之爽垲,与江介之湫湄?故将语子以神州之略,赤县之畿,魏都之卓荦,六合之枢机。」篇,“卓荦”解释为:卓荦(luò),超然俊异。 原文 »
〔4〕出自《文选》咏史-左太冲中的「弱冠弄柔翰,卓荦观群书。」篇,“卓荦”解释为:卓荦(luò),卓绝出众。班固《典引》:“卓荦乎方州,羡溢乎要荒。” 原文 »
〔5〕出自《文选》杂拟上-谢灵运中的「卓荦偏人,而文最有气,所得颇经奇。」篇,“卓荦”解释为:卓荦(luò),卓异,指才能卓异。偏人:才行特出、与众不同的人。李善注引潘勖《玄达赋》:“匪偏人之自韪,诉诸衷于来哲。” 原文 »
〔6〕出自《文选》笺-杨德祖中的「伏想执事,不知其然,猥受顾锡,教使刊定。《春秋》之成,莫能损益,《吕氏》《淮南》,字直千金;然而弟子箝口,市人拱手者,圣贤卓荦,固所以殊绝凡庸也。」篇,“卓荦”解释为:卓绝出众。 原文 »
〔7〕出自《文选》符命-班孟坚中的「于是三事岳牧之寮,佥尔而进曰:陛下仰监唐典,中述祖则,俯蹈宗轨,躬奉天经,惇睦辨章之化洽。巡靖黎蒸,怀保鳏寡之惠浃,燔瘗县沉,肃祗群神之礼备。是以来仪集羽族于观魏,肉角驯毛宗于外囿,扰缁文皓质于郊,升黄辉采鳞于沼,甘露宵零于丰草,三足轩翥于茂树。若乃嘉谷灵草,奇兽神禽,应图合谍,穷祥极瑞者,朝夕坰牧,日月邦畿,卓荦乎方州,洋溢乎要荒。」篇,“卓荦”解释为:卓荦(luò),卓绝出众。方州:帝都。 原文 »
〔8〕出自《三国志》桓二陈徐卫卢传中的「陈矫字季弼,广陵东阳人也。避乱江东及东城,辞孙策、袁术之命,还本郡。太守陈登请为功曹,使矫诣许。谓曰:“许下论议,待吾不足。足下相为观察,还以见诲。”矫还曰:“闻远近之论,颇谓明府骄而自矜。”登曰:“夫闺门雍穆,有德有行,吾敬陈元方兄弟;渊清玉洁,有礼有法,吾敬华子鱼;清修疾恶,有识有义,吾敬赵元达;博闻强记,奇逸卓荦,吾敬孔文举;雄姿杰出,有王霸之略,吾敬刘玄德:所敬如此,何骄之有?余子琐琐,亦焉足录哉!”登雅意如此,而深敬友矫。郡为孙(权)策所围于匡奇,登令矫求救于太祖。矫说太祖曰:“鄙郡虽小,形便之国也。若蒙救援,使为外藩;则吴人挫谋,徐方永安;武声远震,仁爱滂流;未从之国,望风影附。崇德养威,此王业也。”太祖奇矫,欲留之。矫辞曰:“本国倒悬,本奔走告急;纵无申胥之效,敢忘弘演之义乎?”太祖乃遣赴救。吴军既退,登多设间伏,勒兵追奔,大破之。」篇,“卓荦”解释为:卓荦(luò),超群,突出。 原文 »
〔9〕出自《三国志》许麋孙简伊秦传中的「秦宓字子敕,广汉绵竹人也。少有才学。州、郡辟命,辄称疾不往。奏记州牧刘焉,荐儒士任定祖曰:“昔百里、蹇叔以耆艾而定策,甘罗、子奇以童冠而立功;故《书》美黄发,而《易》称颜渊:固知选士用能,不拘长幼,明矣。乃者以来,海内察举,率多英俊而遗旧齿;众论不齐,异同相半:此乃承平之翔步,非乱世之急务也。夫欲救危抚乱,修己以安人;则宜卓荦超伦,与时殊趣;震惊邻国,骇动方。上当天心,下合人意;天人既和,内省不疚:虽遭凶乱,何忧何惧?昔楚叶公好龙,神龙下之;好伪彻天,何况于真?今处士任安,仁义直道,流名远;如令见察,则州斯服。昔汤举伊尹,不仁者远;何武贡龚,双名竹帛。故贪寻常之高而忽万仞之嵩,乐面前之饰而忘天下之誉:斯诚往古之所重慎也。甫欲凿石索玉,剖蚌求珠;今乃随、和炳然,有如皎日:复何疑哉!诚知昼不操烛,日有余光;但愚情区区,贪陈所见。”」篇,“卓荦”解释为:卓荦(luò),卓越。 原文 »
〔10〕出自《三国志》杜周杜许孟来尹李谯郤传中的「许慈字仁笃,南阳人也。师事刘熙,善郑氏学,治《易》、《尚书》、《礼》、《毛诗》、《论语》。建安中,与许靖等俱自交州入蜀。时又有魏郡胡潜,字公兴;不知其所以在益土。潜虽学不沾洽,然卓荦强识;祖宗制度之仪,丧纪服之数,皆指掌画地,举手可采。先主定蜀,承丧乱历纪,学业衰废;乃鸠合典籍,沙汰众学;慈、潜并为博士,与孟光、来敏等典掌旧文。值庶事草创,动多疑议;慈、潜更相克伐,谤讟忿争,形於声色;书籍有无,不相通借;时寻楚挞,以相震 。其矜己妒彼,乃至于此。先主愍其若斯,群僚大会,使倡家假为子之容,效其讼阋之状,酒酣乐作,以为嬉戏;初以辞义相难,终以刀杖相屈,用感切之。潜先没。慈后主世,稍迁至大长秋,卒;子勋传其业,复为博士。」篇,“卓荦”解释为:突出。强识(zhì):记忆力好。 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