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史的解释与出处
〔1〕出自《淮南子》第十五卷 兵略训中的「凡国有难,君自宫召将,诏之曰:“社稷之命,在将军,即今国有难,愿请子将而应之。”将军受命,乃令祝史太卜斋宿三日,之太庙,钻灵龟,卜吉日,以受鼓旗。君入庙门,西面而立。将入庙门,趁至堂下,北面而立。主亲操锁,持头,授将军其柄,曰:“从此上至天者,将军制之。”复操斧,持头,授将军其柄,曰:“从此下至渊者,将军制之。”将已受斧锁,答曰:“国不可从外治也,军不可从中御也。二心不可以事君,疑志不可以应敌。臣既以受制于前矣,鼓旗斧钺之威,臣无还请,愿君亦以垂一言之命于臣也。君若不许,臣不敢将。君若许之,臣辞而行。”乃爪鬋,设明衣也,凿凶门而出;乘将军车,载旌旗斧钺,累若不胜;其临敌决战,不顾必死,无有二心。是故无天于上,无地于下,无敌于前,无主于后;进不求名,退不避罪,唯民是保。利合于主,国之实也,上将之道也。如此,则智者为之虑,勇者为之斗。气厉青云,疾如驰骛。是故兵未交接,而敌人恐惧。若战胜敌奔,毕受功赏,吏迁官,益爵禄,割地而为调,决于封外,卒论断于军中。顾反于国,放旗以入斧锁,报毕于君曰:“军无后治。”乃镐素辟舍,请罪于君。君曰:“赦之。”退,斋服,大胜三年反舍,中胜二年,下胜期年。兵之所加者,必无道国也,故能战胜而不报,取地而不反。民不疾疫,将不夭死,五谷丰昌,风雨时节。战胜于外,福生于内,是故名必成而后无余害矣。」篇,“祝史”解释为:掌管祭祀向神灵祷告的官。太卜:占卜的长官。斋宿:在祭祀前所要遵守的戒律,包括吃素斋,沐浴洁身,不与妻妾同房等,表示对上天的虔诚。 原文 »
〔2〕出自《仪礼》燕礼中的「小臣设公席于阼阶上,西乡,设加席。公升即位于席,西乡。小臣纳卿大夫。卿大夫皆入门右,北面,东上。士立于西方,东面,北上。祝史立于门东,北面,东上。小臣师一人,在东堂下,南面。士旅食者立于门西,东上。公降立于阼阶之东南,南向尔卿。卿西面,北上。尔大夫,大夫皆少进。」篇,“祝史”解释为:即祝官,掌祝颂之辞。 原文 »
〔3〕出自《仪礼》大射中的「主人洗,酌,献士于西阶上。士长升,拜受觯。主人拜送。士坐祭,立饮,不拜既爵。其他不拜,坐祭,立饮。乃荐司正与射人于觯南,北面,东上,司正为上。辩献士。士既献者立于东方,西面,北上。乃荐士。祝史、小臣师亦就其位而荐之。主人就士旅食之尊而献之。旅食不拜受爵,坐祭,立饮。主人执虚爵奠于篚,复位。」篇,“祝史”解释为:即祝官(参见《燕礼》第2节)。 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