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666 » 古文词汇 > 子路的解释

子路的解释与出处

〔1〕出自《列子》仲尼篇中的「子夏问孔子曰:“颜回之为人奚若?”子曰:“回之仁贤于丘也。”曰:“子贡之为人奚若?”子曰:“赐之辨贤于丘也。”曰:“子路之为人奚若?”子曰:“由之勇贤于丘也。”曰:“子张之为人奚若?”子曰:“师之庄贤于丘也。”子夏避席而问曰:“然则四子者何为事夫子?”曰:“居!吾语汝。夫回能仁而不能反,赐能辨而不能讷,由能勇而不能怯,师能庄而不能同。兼四子之有以易吾,吾弗许也。此其所以事吾而不贰也。”」篇,“子路”解释为仲由,字子路,又字季路,春秋末鲁国卞(今山东泗水县泉林镇卞桥(据裴骃《史记》集解引徐广《尸子》说)人)。孔子得意门生。以政事见称。性格爽直率真,有勇力才艺,敢于批评孔子。孔子了解其为人,评价很高,认为可备大臣之数,“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并说他使自己“恶言不闻于耳”。做事果断,信守诺言,勇于进取,曾任卫蒲邑大夫、季氏家宰,是孔子“堕三都”之举的最主要合作者之一。后为卫大夫孔悝家宰,在内讧中被杀。 原文 »

〔2〕出自《文选》纪行上-曹大家中的「到长垣之境界,察农野之居民。睹蒲城之丘墟兮,生荆棘之榛榛。惕觉寤而顾问兮,想子路之威神。卫人嘉其勇义兮,讫于今而称云。蘧氏在城之东南兮,民亦尚其丘坟。唯令德为不朽兮,身既没而名存。惟经典之所美兮,贵道德与仁贤。吴札称多君子兮,其言信而有征。后衰微而遭患兮,遂陵迟而不兴。」篇,“子路”解释为孔子弟子,名仲由,好勇力。《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载,子路为蒲邑大夫时,向孔子辞行,孔子说:“蒲多壮士,又难治。然吾语汝:恭以敬,可以执勇;宽以正,可以比众。恭正以静,可以报上。”后又为卫大夫孔悝之邑宰。卫灵公太子蒉聩与孔悝作乱,赶走了卫出公。当时子路在外,闻之而驰往卫都,路遇子羔,子羔对子路说:“出公去矣,而门已闭,子可还矣。毋空受其祸。”子路说:“食其食者,不避其难。”子路入城质问蒉聩:“君焉用孔悝,请得而杀之。”蒉聩不听,子路欲燔台。蒉聩就派人进攻子路,子路的帽缨被斩断,子路说:“君子死而冠不免。”遂结缨而死。子路之威神,卫人嘉其勇义,即谓此事。 原文 »

〔3〕出自《文选》序上-杜元凯中的「若夫制作之文,所以彰往考来,情见乎辞,言高则旨远,辞约则义微,此理之常,非隐之也。圣人包周身之防,既作之后,方复隐讳以避患,非所闻也。子路使门人为臣,孔子以为欺天。而云仲尼素王,丘明素臣,又非通论也。」篇,“子路”解释为即仲由,孔子弟子,以长于政事见称。门人:学生。为臣:使行臣礼。 原文 »

〔4〕出自《传习录》卷上-陆澄录中的「“漆雕开曰:‘吾斯之未能信。’夫子说之。子路使子羔为费宰,子曰:‘贼夫人之子。’曾点言志,夫子许之。圣人之意可见矣。”」篇,“子路”解释为仲由(前542~前480),鲁国卞(今山东泗水)人,姓仲,名由,字子路,又字季路,孔子的学生。子羔:齐国人,姓高,名柴,孔子的学生。 原文 »

下一词汇: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