粢盛的解释与出处
〔1〕出自《三国志》韩崔高孙王传中的「文帝践阼,封宜城亭侯。黄初年,迁太常,进封南乡(亭)侯,邑百户。时新都洛阳,制度未备;而宗庙主祏皆在邺都。暨奏请迎邺庙神主,建立洛阳庙;时蒸尝,亲奉粢盛。崇明正礼,废去淫祀,多所匡正。在官年,以疾逊位。景初年春,诏曰:“太中大夫韩暨,澡身浴德,志节高洁;年逾,守道弥固,可谓纯笃,老而益劭者也。其以暨为司徒。”夏月,薨;遗令敛以时服,葬为土藏。谥曰恭侯。子肇嗣。肇薨,子邦嗣。」篇,“粢盛”解释为:粢(zī)盛,盛在器皿里面专供祭祀用的谷物。 原文 »
〔2〕出自《周礼》天官 冢宰-甸师中的「甸师掌帅其属而耕耨王藉,以时入之,以共粢盛。」篇,“粢盛”解释为:粢盛(zīchénɡ),郑《注》曰:“祭祀所用谷也。”阮校曰:“《疏》云‘六谷曰粢,在器曰盛,以共祭祀,故云粢盛’。”粢盛:装在容器里供祭祀用的谷物。 原文 »
〔3〕出自《周礼》地官 司徒-舂人中的「舂人掌共米物。祭祀共其粢盛之米。宾客共其牢礼之米。凡飨食共其食米。掌凡米事。」篇,“粢盛”解释为:谓盛在祭器内以供祭祀的谷物。郑《注》曰:“谓黍稷稻粱之属,可盛以为簠簋实。” 原文 »
下一词汇:辎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