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驺虞》的解释与出处
〔1〕出自《文选》京都中-张平子中的「“于是皇舆夙驾, 于东阶。以须消启明,扫朝霞,登天光于扶桑,天子乃抚玉辂,时乘六龙。发鲸鱼,铿华钟,大丙弭节,风后陪乘,摄提运衡,徐至于射宫。礼事展,乐物具,《王夏》阕,《驺虞》奏。决拾既次,雕弓斯彀。达余萌于暮春,昭诚心以远喻。进明德而崇业,涤饕餮之贪欲。仁风衍而外流,谊方激而遐骛。日月会于龙狵,恤民事之劳疚。因休力以息勤,致欢忻于春酒。执銮刀以袒割,奉觞豆于国叟。降至尊以训恭,送迎拜乎三寿。敬慎威仪,示民不偷。」篇,“《驺虞》”解释为:乐名。王者行射礼时奏《驺虞》。 原文 »
〔2〕出自《文选》畋猎中-司马长卿中的「“于是历吉日以斋戒,袭朝服,乘法驾,建华旗,鸣玉鸾。游于六艺之囿,驰骛乎仁义之涂,览观《春秋》之林,射《狸首》,兼《驺虞》,弋《玄鹤》,舞干戚,载云?,掩群雅。悲《伐檀》,乐“乐胥”。修容乎礼园,翱翔乎书圃,述《易》道,放怪兽。登明堂,坐清庙,次群臣,奏得失。四海之内,靡不受获。于斯之时,天下大说,乡风而听,随流而化,芔然兴道而迁义,刑错而不用。德隆于三王,而功羡于五帝。若此故猎,乃可喜也。若夫终日驰骋,劳神苦形,罢车马之用,抏士卒之精,费府库之财,而无德厚之恩。务在独乐,不顾众庶;忘国家之政,贪雉兔之获,则仁者不繇也。从此观之,齐楚之事,岂不哀哉?地方不过千里,而囿居九百。是草木不得垦辟,而人无所食也。夫以诸侯之细,而乐万乘之侈,仆恐百姓被其尤也。”」篇,“《驺虞》”解释为:《驺(zōu)虞》,本为兽名。据说其性仁慈,不食生物,有至信之德。《诗经·召南》有诗以之名篇,因其有仁义之德,故天子举行射祭之时,乃奏《驺虞》乐章以为节度。 原文 »
〔3〕出自《文选》纪行下-潘安仁中的「我徂安阳,言陟陕郛。行乎漫渎之口,憩乎曹阳之墟。美哉邈乎,兹土之旧也。固乃周邵之所分,二南之所交。《麟趾》信于《关雎》,《驺虞》应乎《鹊巢》。愍汉氏之剥乱,朝流亡以离析。卓滔天以大涤,劫宫庙而迁迹。俾万乘之盛尊,降遥思于征役。顾请旋于傕汜,既获许而中惕。追皇驾而骤战,望玉辂而纵镝。痛百寮之勤王,咸毕力以致死。分身首于锋刃,洞胸腋以流矢。有褰裳以投岸,或攘袂以赴水。伤桴楫之褊小,撮舟中而掬指。」篇,“《驺虞》”解释为:《诗经·召南》之末篇。《鹊巢》:《召南》之首篇。毛序:“《鹊巢》,夫人之德也。国君积行累功,以致爵位,夫人起家而居有之,德如鸤鸠,乃可以配焉。”《驺虞》毛序:“《驺虞》,《鹊巢》之应也。《鹊巢》之化行,人伦既正,朝廷既治,天下纯被文王之化,则庶类蕃殖,蒐田以时,仁如驺虞,则王道成也。” 原文 »
〔4〕出自《周礼》春官 宗伯-大司乐中的「凡乐事大祭祀宿县,遂以声展之。王出入则令奏《王夏》;尸出入则令奏《肆夏》;牲出入则令奏《昭夏》。帅国子而舞。大飨不入牲,其他皆如祭祀。大射,王出入令奏《王夏》,及射,令奏《驺虞》;诏诸侯以弓矢舞。王大食,三宥,皆令奏钟鼓。王师大献,则令奏恺乐。」篇,“《驺虞》”解释为:《诗经·召南》之一篇。天子射箭时,以《驺虞》为节拍。 原文 »
〔5〕出自《仪礼》乡射礼中的「司射犹挟一个以进,作上射如初。一耦揖升如初。司马升,命,去侯,获者许诺。司马降,释弓,反位。司射与司马交于阶前,去扑,袭,升,请以乐乐于宾。宾许诺。司射降,搢扑,东面命乐正曰:“请以乐乐于宾,宾许。”司射遂适阶间,堂下北面命曰:“不鼓不释。”上射揖,司射反位。乐正东面命大师曰:“奏《驺虞》 ,间若一 。”大师不兴,许诺。乐正退反位。」篇,“《驺虞》”解释为:这是《诗·国风·召南》中的一篇。 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