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666 » 《道德经》 » 目录 > 第10章 明白四达

第10章 明白四达原文解释

【原文】

载营魄抱一note-name:营魄;即魂魄。魂属灵,魄属血,在此连用,指灵肉相连。抱一1营魄;即魂魄。魂属灵,魄属血,在此连用,指灵肉相连。抱一:#-666ff;抱为一。,能无离乎?专气note-name:专气2专气:志气专一。致柔:调#-666ff;到柔和的境地。致柔,能如婴儿乎?涤除note-name:涤除3涤除:清除。玄鉴:形容心地如宽广的明镜。玄,形容#-666aa;心的深邃灵妙。鉴,镜子。玄鉴,能无疵(cī)乎?爱民治国,能无为乎?天门note-name:天门4天门:这里指耳目口鼻等感官。阖(hé):关闭。开阖(hé),能为雌乎?明白四达,能无知note-name:无知5无知:即不用智谋。知,作“智”讲。乎?生之畜之note-name:生之畜之6生之畜之:使它生,使它繁殖。。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note-name:玄德7玄德:极大极深远的“德”。”。

阅读辅助提示:原文中出现的注释图标ICO为对应字词的注释内容,可以点击直接查看注释信息。

【翻译】

灵魂与肉体融为一体,能永不#-666dd;离吗?聚集精气达到柔和,能像初生的婴儿一样吗?洗尽思想上的尘垢.能让心地宽广得如一尘不染的明镜吗?热爱百姓,按照道的法则来治国,能保持“无为”的境地吗?口鼻自然地开闭,呼吸吐纳,能绵绵细静地雌守吗?通达四方,能不玩弄权术和心智吗?生养抚育了万物却并不据为已有,为世间立下了卓越#-666ii;勋但并不自恃有#-666ii;,滋养了万物但并不居于主宰地位,这就是最#guoxue666-com;深的“德”。

原文翻译

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涤除玄鉴,能无疵(cī)乎?爱民治国,能无为乎?天门开阖(hé),能为雌乎?明白四达,能无知乎?生之畜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灵魂与肉体融为一体,能永不#-666dd;离吗?聚集精气达到柔和,能像初生的婴儿一样吗?洗尽思想上的尘垢.能让心地宽广得如一尘不染的明镜吗?热爱百姓,按照道的法则来治国,能保持“无为”的境地吗?口鼻自然地开闭,呼吸吐纳,能绵绵细静地雌守吗?通达四方,能不玩弄权术和心智吗?生养抚育了万物却并不据为已有,为世间立下了卓越#-666ii;勋但并不自恃有#-666ii;,滋养了万物但并不居于主宰地位,这就是最#guoxue666-com;深的“德”。

【原文注释】

〔1〕营魄;即魂魄。魂属灵,魄属血,在此连用,指灵肉相连。抱一#-666ff;抱为一。

〔2〕专气:志气专一。致柔:调#-666ff;到柔和的境地。

〔3〕涤除:清除。玄鉴:形容心地如宽广的明镜。玄,形容#-666aa;心的深邃灵妙。鉴,镜子。

〔4〕天门:这里指耳目口鼻等感官。阖(hé):关闭。»

〔5〕无知:即不用智谋。知,作“智”讲。»

〔6〕生之畜之:使它生,使它繁殖。

〔7〕玄德:极大极深远的“德”。»

扩展阅读

【解析】

本章是讲修道育朴的方法和过程,从“载营魄抱一”到“明白四达”,境界是逐步提#guoxue666-com;的。“道”的境界和自我之德是同步的,“玄德”表明自我之德与道#-666ff;一,是德的最高境界,并透过六个问句,把道在修身治国方面的作用作了几条总结,对一般#-666aa;和统治者提出了要求。从字面上看,每句的后半句,似乎都是疑问,其实疑问本身就是最好的答案。老子认为,#-666aa;们无论是形体还是精#-666nn;,无论是主观努力还是客观实际,都不可能是完全一致的。但是#-666aa;们在现实生活中,应该将精#-666nn;和形体#-666ff;一而不偏离,即使肉体生活与精#-666nn;生活保持和谐,这样就必须做到心境淡定,洗清杂念,摒除妄见,懂得自然规律,提高自身修养,也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做到“爱民治国”。

人类之所以被称为“大自然的精品”、“造物主的杰作”、“万物之灵长”,主要就是因为人类拥有精神和意志,能够进行#-666ll;立思考和判断。这样一来,人类对周围的事物便有了自己的评判标准,人的主观意识便会在潜移默化中发挥能动作用,并通过这种主观对客观的思索,以自己的喜好标注,来改造周围的世界。然而,人的灵魂和意识所能发挥的作用,毕竟有很大的局限性,所以难免会犯错,甚至会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人们也常常因此而懊悔和痛苦。

应当说,拥有情感体验是人类区别于其他生物的最显著标志之一。人和其他生物为什么会有这种区别呢?原因在哪里?其他生物为什么没有痛苦和烦恼呢?这主要是因为我们人类的灵魂和肉体经常处于#-666dd;离的状态,无法从根本上达到#-666ff;二为一的境界。灵魂是长翅膀的,它总能飞跃到梦想中的高度,与之相比,人们的肉体则显得比较笨重,它无法和灵魂一起飞翔,于是出现了灵魂在一处、肉体在一处的情况;人们也可以把灵魂比喻成理想,将肉体比喻成现实,事实上,理想和现实之间总是有很远的距离,而且美丽的理想在残酷的现实面前往往会变得不堪一击。理想和现实常常处于相互#-666dd;离的状态,因而会令人们痛苦、无奈和彷徨。

其实,人之所以有痛苦、懊悔的情感体验,是因为人类有七情六欲,当我们的情感需求和自身欲望得不到满足时,就会感到迷茫和失落、困惑和伤怀,这种情感获得的根源还在于人的肉和灵魂的不统一。而其他生物则不同,它们的身体和心理是合一的,它们不具备完整的心理精神体系,也不会#-666ll;立思考,也无法进行意识判断,它们对任何事物都不会敏感,因而也不会感到失落和痛苦。

可我们人类,经常用“庸人自扰”来形容无端的痛苦和烦恼。因为平庸,所以会无端地感到痛苦,无端其实是有端,只是这个端微乎其微、不值得去计较罢了。在现实生活中,又有多少人能不被琐事所困扰呢?说白了,能不被平凡琐事所困扰者,世上只有两种人,一是圣人,一是婴孩。婴孩不谙世事,万事皆清,头脑混沌,不知何物为何物,也不知何事为何事,只知饿了吃,困就睡,不去思考,一切顺应人的自然本性,当然不会有烦恼和痛苦,因为他的灵魂和肉体是合二为一的。而圣人也不是天生的,他也必然经过了庸人的阶段,也感受过痛苦和烦恼的滋味,但他不想让自己再受煎熬,就明智地选择了和“大道”同步:做到了灵魂和肉体的高度和谐统一,做到了“专气致柔”如婴孩,做到了心境明净无瑕疵,做到了不受知识的局限而透悟真理的品性。

“专气致柔”就是把自己的精神和元气凝聚起来‘如果我们能够聚集自己体内精气而长久保持婴儿般的柔软体态,就能长盛不衰。我们必须经过心灵的活动才能达到精神和元气相合,心灵就像一面镜子,宇宙万象通过镜面尽览无余,镜面必须经常擦洗,去其污垢才能明察世间百态。作为统治者,治理国家也是如此,要像婴儿一样无欲无为,顺应自然本性,而不加任何人为的因素,只有无为而治,才是真治。采取强硬措施不但不利于安定民心,反而会导致天下大乱。所以,要顺应百姓自身的自然规律,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当一个人心性豁达、彻底觉悟的时候,一切顺应自然、顺应规律,这就是“玄德”。就像宇宙一样有深邃的内涵,包容一切,而且自己不去主宰别人,这才是老子专气致柔的精髓所在。

王弼《道德经注》

载,犹处也。营魄,人之常居处也。一,人之真也。人能处常居之宅,抱一清神能常无离乎?则万物自宾也。专,任也。致,极也。任自然之气,致至柔之和,能若婴儿之无所欲乎?则物全而性得矣。玄,物之极也。能涤除邪饰,至于极览,能不以物介其明,疵其神乎?则终与玄同也。

载,是居处的意思。魂魄,是人的精神居处之处。一,是人的本真。人的心思能够安稳地呆在它常居处的魄里,抱持唯一的大道不离开,万物就会自然来归顺。专,是使用的意思。致,是极致。使用自然的精气,达到最柔弱的和谐状态,能像婴儿那样什么欲望都没有吗?这样的话事物就能完满而得到本性了。玄,是事物的极致。洗去不正当、奇诡的外表,达到让感官排除一切障碍,能够不以外物来阻碍人的明觉,玷污人的精神吗?这样的话就能够与深黑色具备相同的品质。

任术以求成,运数以求匿者,智也。玄览无疵,犹绝圣也。治国无以智,犹弃智也。能无以智乎?则民不辟而国治之也。天门,谓天下之所由从也。开阖,治乱之际也。或开或阖,经通于天下,故曰“天门开阖”也。雌应而不倡,因而不为。天门开阖能为雌乎?则物自宾而处自安矣。

用智谋去求得成#-666ii;,以占卜数理来探查隐匿之事的,都是智识。让百姓的感官混沌漆黑,什么也看不见,就是杜绝贤者圣人的出现。不用智谋来治理国家,就是抛弃智识。能做到完全不依靠智识,百姓就不会邪僻、诡诈,国家就能治理安定了。天门,天下万物都从这来。开阖,是指安定与祸乱的交替。安定和祸乱都与天下万物相通,所以说“天门开阖”。雌柔、卑下的事物只回应,不主动发端、倡导,因而无所作为。如果天门的开阖都能像雌性一样柔和无争,万物就会自然宾#-666hh;,而处境也会自然地安定。

至明四达,无迷无惑,能无以为乎?则物化矣。所谓道常无为,侯王若能守,则万物自化。生长,不塞其原也。繁育,不#-666mm;其性也。不塞其原,则物自生,何#-666ii;之有?不#-666mm;其性,则物自济,何为之恃?物自长足,不吾宰成,有德无主,非玄而何?凡言玄德,皆有德而不知其主,出乎幽冥。

本篇未完,请继续下一节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