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666 » 《道德经》 » 目录 > 第11章 无之为用 > 第2节

第11章 无之为用 第2节原文解释

王安石在其撰写的《老子注》中也写过一篇文章,他认为老子的观点过于片面,毂虽以其“无”为车之用,但毂辐本身就是“有”,只要工匠将其做出来,组装起来,中间的空洞就自然出现了,也就是有了“无”的作用。

老子强调有无#-666cc;重还是无更加重要,见仁见智,说法不一。但在现实生活中的确需要有无并重。对于自身修养来说既不能太过#-666ii;利化,也不能成为一个空想家,立足于实际地生活在理想之中才是最好的处世方式;对于外部事物来说,要同时认识到它“有”的一面和“无”的一面,有时候正如庄子所说的“无用之用,方为大用”。

〖哲理引申〗

《庄子,逍遥游》中记载了惠子和庄子的两段对话,其中阐释了庄子对有用无用的看法,与老子在本章中的观点一脉相承。

惠子对庄子说:“魏王送给我大葫芦种子,我将其培植起来后,结出的果实就有五石容积。用它去盛水浆,它的坚固程度承受不了水的压力。把它剖开做瓢也太大了,没有什么地方可以放得下。这个葫芦不是不大呀,我因为它没有什么用处而砸烂了它。”庄子说:“先生实在是不善于使用大东西。宋国有一善于调制不皲手药物的人家,世世代代以漂洗丝絮为职业。有个旅客听说了这件事,愿意用百金的#guoxue666-com;价收买他的药方。全家人聚集在一起商量:‘我们世世代代在河水里漂洗丝絮,所得不过数金,如今一下子就可卖得百金。还是把药方卖给他吧。’游客寻到药方,来游说吴王。正巧越国发难,吴王派他统率部队,冬氏跟越#-666kk;在水上交战,大败越#-666kk;,吴王划割土地封赏他。能使手不皲裂,药方是同样的,有的人用它来获得封赏,有的人却只能靠它在水中漂洗丝絮,这是使用的方法不同。如今你有五石容积的大葫芦,怎么不考虑用它来制成腰舟,而浮游于江湖之上,却担忧葫芦太大无处可容?看来先生你还是心窍不通啊!”

惠子又对庄子说:“我有棵大树,人们都叫它‘樗’。它的树干扭曲充满疙瘩,不符#-666ff;绳墨取直的要求,它的树枝弯弯扭扭,也不适应圆规和角尺取材的需要。虽然生长在道路旁,木匠连看也不看。现今你的言谈,大而无用,大家都会鄙弃它的。”庄子说:“先生你没看见过野猫和黄鼠狼吗?低着身子匍伏于地。等待那些出洞觅食或游乐的小动物。一会儿东,一会儿西,跳来跳去,一会儿高,一会儿低,上下蹿越,不曾想到落入猎人设下的机关,死于猎网之中。再有那斄牛,庞大的身体就像天边的云;它的本事可大了,不过不能捕捉老鼠。如今你有这么大一棵树,却担忧它没有什么用处,怎么不把它栽种在什么也没有生长的地方,栽种在无边无际的旷野里,悠然自得地徘徊于树旁,优游自在地躺卧于树下。大树不会遭到刀斧砍伐,也没有什么东西会去伤害它。虽然没有派上什么用场,可是哪里又会有什么困苦呢?”

汉高祖刘邦,年轻时无所作为,整日饮酒厮混,连他的父亲都认为他是个无赖。可后来,正是他攻入威阳,灭暴秦,兴大汉,奠定四百年江山。姜子牙、郦食其、朱买臣等都是老年得志,年轻时“不务实事”,被身边的人轻视、瞧不起;韩信未得志之时,受市井流氓侮辱,不得不接受漂母的接济,从#-666kk;以后也长期不得志;管仲年轻时经商屡屡失败,当兵又不断打败仗,除了鲍叔牙没人相信他是个人才,然而这些人最后都建立了一番极其辉煌的#-666ii;业,最终青史留名。

提起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人们立刻会想到爱因斯坦。如今人们认为作为现代物王理学创始人和奠基人的爱因斯坦是世界上最聪明的人之一,然而在求学的年代,他却是老师眼中最笨的学生,被校长认为“干什么都不会有作为”。爱因斯坦三岁才开始咿呀学语,而且说起话来还是支支吾吾,前言不搭后语的。父母一度担心他的智商是否会不及常人,直到十岁时,才把他送去上学。在学校里,爱因斯坦因为学习慢,反应迟钝,饱受老师和同学的嘲笑,大家都称他为“笨家伙”。有的老师甚至指着他的鼻子骂:“这鬼东西真笨,什么课程也跟不上!”

然而这样一个人却最终成为了世界上最伟大的科学家,被视为最聪明的人。其实,每一个人都有不同的小能,每一个人在生命的长河中都会找到自己的位置。如果你觉得自己笨,那是因为你还没有发现自己的长处。如果,你觉得别人笨,那是你自己还不够了解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