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666 » 《道德经》 » 目录 > 第47章 不为而成 > 第2节

第47章 不为而成 第2节原文解释

《列子·仲尼篇》有这样一段。当初列子喜好出游。他的老师壶丘子问他:“御寇喜欢游览,游览有什么好处呢?”列子说:“游览的快乐,是因为总能看到新的东西。我的游览和别人不同。别人游览,欣赏的是所见到的东西;我游览,欣赏的是事物的变化。所有人都游览,却没有人能#-666dd;辨不同的游览方法!”壶丘子说:“你的游览与别人相同嘛,为何还要说本来与别人不同呢!凡是见到的东西,必然会同时见到这些东西的变化。欣赏外物的变化,却不知道自身也在不停地变化之中。只知道欣赏外物,却不知道欣赏自己。欣赏外物的,希望把外物都看遍;欣赏自己的,也应把自身都看遍。把自身都看遍,这是最#guoxue666-com;的游览;把外物都看遍,并不是最高的游览。”从此列子终身不再外出,自己认为不懂得游览。壶丘子说:“什么才是最高的游览呢?最高的游览不知道到了哪里,最高的欣赏不知道看到了什么。什么地方都游览到,什么事物都观赏到,才是我所说的游览,才是我所说的观赏,如此才是最高的游览境界。”

列子开始认为,通过游览可以看到新的事物,了解新的变化规律。而他的老师壶丘子却认为,这样的游览并非最高层次的游览。最高层次的游览只需“透过自我修养的#-666ii;夫,作内观返照,净化欲念,清除心灵的蔽障,以本明的智慧,虚静的心境,去览照外物”。达到如此境界的人,无论游览何种地方,观看到何种事物、何种变化,都会悟到“道”,所以,得道之人,无论在哪里,得到的感悟都是一样的。他们见壤土可以知泰山,见涓流可以知汪洋,见秋叶可以知四时往复,因此又何必劳心远行,又何必费#-666nn;察听,他们只需参照内心,保持虚静,即可执一而知万物,不出户而知天道。

〖哲理引申〗

刘基,字伯温,青田县南田乡人,故称刘青田,明朝开国元勋。他通经史、晓天文、精兵法,辅佐朱元璋完成帝业,以#-666nn;机妙算、运筹帷幄著称于世,被后人比作“明代的诸葛武侯”。朱元璋也多次称刘基为:“吾之子房也。”中国民间广泛流传着“三#-666dd;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前朝#-666kk;师诸葛亮,后朝#-666kk;师刘伯温”的说法。

刘基天资聪明,且十#-666dd;好学,幼时接受了很多儒家经典教育。据传,他长大后机遇巧#-666ff;又得到了一本道家奇书《六甲天书》,并通过苦学掌握了丰富的奇门斗数知识。

元朝末年,刘基被授为江西高安县丞。他体察民情,发现一些豪绅地主勾结贪官污吏,无法无天,无恶不作。倾听百姓的哭诉后,刘基经过明察暗访,掌握了真凭实据后,对几个劣迹昭著的豪强恶霸,坚决予以严惩,并对县衙内贪赃枉法的官吏也进行了整治,高安县的社会风气很快就有了好转。后来,刘基算出元朝末日迫近,天下势将大乱,便辞官在老家青田读书、著作,韬光养晦等待时机。

果然,不久群雄四起。朱元璋打下浙江金华后,得知刘基是江南名士,即以重金礼聘,刘基卖关子,没有答应。朱元璋手下总制孙炎又亲自写信邀请刘基,他才同意出山,从此作为朱元璋的谋臣,开始了运筹帷幄的生涯。

朱元璋初起兵时,奉红巾#-666kk;头领韩林儿为首。至正十五年(1355年),韩林儿在毫州称帝,国号大宋,朱元璋得到消息,即表祝贺,到了新年,还令中书省为韩林儿专设御座并叩头礼拜。群臣皆拜,#-666ll;刘伯温不拜。朱元璋问他为什么不拜。他说:“韩林儿不过是个放牧的小孩子而已,没有真龙天子之相。我拜他干什么!”朱元璋忙问,谁有天子之相。刘基看着他笑而不答。朱元璋心中十分高兴,从此十分看重刘基。

刘基还善于利用天象、神异现象进谏良言。1367年,朱元璋以刘基为太史令,荧惑星出现在心宿位,预示有兵灾祸乱,刘基请求朱元璋下诏罪己。不久,天气大旱,刘基请求处理久积冤案,朱元璋便当即命令刘基予以平反,不久大雨也就从天而降。一次朱元璋做了一个梦,尘土漫天,众人都以为不利,而刘基却说:“这是获得疆土和百姓的吉象,所以应当停刑等待。”朱元璋很高兴,就将无辜的囚犯全部交给刘基释放了,周围很多地方听到了朱元璋的仁德,纷纷来降,这样果然得到了很多土地,大家更加相信刘基知天文、算人事。

一次朱元璋外出,刘基和左丞相李善长一起留守京城,中书省都事李彬因贪图私利,纵容下属而被治罪。他是李善长的亲信,李善长希望从轻发落。刘基却认为李彬罪大恶极,按法应诛,就派人快马报知朱元璋,在祈雨之时将李彬处死了。因为这件事,刘基与李善长开始不和。李善长便向朱元璋告状,说刘基在坛土遗下杀人,是不敬之举。那些平时怨恨刘基的人也纷纷诬陷刘基。当时正逢天旱,朱元璋要求诸臣发表意见。刘基上奏说:“士卒亡故者,他们的妻子全部迁往他营居住,#-666cc;有数万人,致使阴气郁结。工匠死后,腐尸骨骸暴露在外,将投降的吴军将吏都编入军户,便足以协调阴阳之气。”朱元璋采纳了他的意见,但之后并未下雨,便对他产生了不满,认为他欺骗了自己。刘基自然知道伴君如伴虎的道理,正好老妻身体欠佳,便以此为由请假回家了。

后世传颂刘基,总是将其说得神乎其神,无所不能,无所不知。其实,现在看来他只不过是掌握了一些规律,即老子所说的“道”。元朝无道,是以“算出”天下将大乱了;他看出朱元璋的野心和实力,故而说他有“帝王之相”";至于因解梦、祈雨而释放冤狱、减免刑罚,则更是按照“道”而办事了,只不过他在其中加入了一些鬼神梦幻的传闻罢了。也正是因为这样,他后来的预言下雨并未成#-666ii;

所以说,传说中的那些能“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的人,并非是他们能通神,而是他们懂得了一些自然万物的规律,懂得了“道”,如老子所说的“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