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空无,献给缘 第2节
克里希那穆提曾说过 :“这个世界一向惯于遵守传统的途径,其实我们内心的不安就由此开始。因为我们追寻的是别人的许诺,我们不假思索地追随别人所担保的无忧无虑的精神生活。但如果我们开始全盘地拒绝,不是在思想上,而是在行动上拒绝所有的宗教权威,所有的礼仪和教条,我们立刻发现自己陷入孤立的状态,而且开始与整个社会为敌,我们不再是受人敬重的高尚人士。然而只要你一涉及‘面子’问题,就不可能接近那无限的、不可臆测的实相了。”
面子犹如浪花,我们都希望浪花跳地高高的去让别的浪花抬头瞻仰 满足自我的虚荣心,但却从未想到低头看看自己脚下默默无闻的故乡---大海,浪花窜起再高,也终要回归大海。但是想要放下,想要回归,想要觉醒 也是欲望,也是执着,前期必须有 否则如何开头?大死方能大生,不破不立。连翅膀都没有,要如何飞翔?真能飞翔后 要把飞翔都放下 才能瞬移 无所不在 回归本来面目。巴拉这一大堆 是因为虚荣的惺惺作态 还有内心的一点与大家的分享之心,一半一半吧,咱们都是一体的哟. 观者即所观之物,只有当我不存在了,我就成道了,知行合一。每个人都是赤裸裸地来到人世 然后又尘归尘土归土地离开 生生世世,从空无中来,到空无中去 ,每天睡去不就如同死了,每天醒来不就又是新生吗?其实时时刻刻我们都在死也在生 新陈代谢,每七年时间我们身上百分之九十八的细胞就得更新一遍,一个人不是一瞬间老的,而是时时刻刻都在老去,生离不开死,死是为了新生,向死而生不是消极 而是更加积极的生活态度。自在圆融,无染无着。这个世上一定有条道路,一直通往幸福的永恒。经历所有的一切都是寻找,为了踏上这灿烂的旅程,行云流水的喜悦,无忧无虑的生活,是我们喜欢的节奏。穿过幽暗地岁月 也曾感到彷徨 , 当你低头地瞬间
才发觉脚下的路 ,心中那自由地世界 如此的清澈高远 盛开着永不凋零 蓝莲花。此刻这一份的宁静 是因为你在心里, 那些烦恼来自 有时候的迟疑 ,我曾经寂寞漂泊 在这茫茫人海里 如此向往的你 却一直在这里 。清晨每一缕的阳光啊 依然悠远的天空啊 ,晚风轻抚的脸庞啊 每个无梦的夜晚啊,感觉着你的神奇 感觉着你的平凡 你的精彩 。我爱这精彩的世界 交织着太多的悲喜,我爱这精彩的电影 如梦幻如空花,我那总沉默的朋友 你让我感觉到力量,曾在我心中的伤痛,如过眼的云烟。所谓的佛性就是那个觉照,空无觉照 当下就是永恒的幸福,狂心顿歇,歇即菩提,狂心无错,错的是被狂心搞得浑浑浊浊,在无明中流浪生死,连自己的心念都看不到,如何了脱生死?留得一颗清醒安宁的心。那 ,澄静的智慧即由澄清的心灵中自然浮现,自然就能真切地认识本来的我啊!
不经过亲身体悟,即使说的天花乱坠,也难免认为不过是唯心主义,写了这么多,要丢弃的本就是思维,固着的角度,如果亲身实践的话,呵呵 。看到即是有缘,而有没有分,就得看你有没有看自己了
人人皆有能力靠自己进入自由的了悟领域,而所谓的真相、真理或道,都指向同一境界。自知之明是智慧的开端,爱的起点,恐惧的终点,创造的源泉,在其中含藏着整个宇宙,也包含了人性所有的挣扎;而“自我”正是恐惧的集结地、万病之源、万恶之源。--------基督·克里希那穆提
-----------------------------------------------------------------------------------------
如果人心对偶像有信心,这个偶像就会带给人心力量。很显然,人用心智创造了形象,然后又从自己的创造中要回力量。这就是人心不停在做的一件事,制造形象,然后从中取回力量、快乐与利益。正因为如此,人心永远是空虚的、贫乏的。因此,重要的不是形象,也不是百万人的意见,而是去了解你自己心智的运作 .
有些话语我不说 宁肯溶化在风里
每当我感觉到你 就听到有花开放的声音
如是我选择沉默 每当风轻轻吹起
每当我感觉到你 我心中的花就充满世界
每当我感觉到你 就让我找回孩子的天真
每当我感觉到你 我会深信这一切
如是我选择沉默 走在归乡路上
当风轻轻吹起 我会沉默
倾听鲜花飞舞 散落这世界
让我如何歌唱你 真正能了解你
永远溶解你 爱的世界
实在忍不住又加了这么多,知者不言,言者不知,知者不如言者默 。内心富足的人 他不需要说什么,因为他根本不缺什么,越感觉贫乏的人 就越喜欢向外界抓东西,当我们想要和别人争论什么的时候 反观自照 看一下在想要争论背后的动机是什么,不过是想要证明自己比别人看地清楚而已,是否看得清 这需要证明吗?此时就会或无聊或惭愧地一笑了之。所谓的“度人”,也不过是更高的“我见”罢了,我见到了,而别人没见到,我比你高,所以我到处说,我见来自于欲望,有欲望就会产生 贪嗔痴慢疑,失去了清净心。真正清净的人,他是随缘的,他是空性的,比如 杜尚,他就是空性人,万物皆为我用,但非我属,所以他才能逍遥游,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盘,他的整个人生就是艺术品本身。无我的人做事是最省力的,当我们全心专注地投入一件事当中,那种忘我的状态与无我是很接近的,那时我们既不会感觉疲劳 也容易把事办成 灵感也会乍现 ,这也就是很多科学家 艺术家 发明家成功的契机 所有的发现都是再发现。为什么我们会对 血色浪漫中的钟跃民和燃情岁月中的崔斯汀充满了共鸣?因为他们那种豁达洒脱的人生态度 正是我们心灵本源无限频率的显现,从小我的限制中解脱了出来,还有阿甘和许三多也能深深打动我们的心,因为他们是一直活在当下的人,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活在当下 就能不受杂念的干扰,就能把过去现在乃至未来打成一片,时间只是个幻觉。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
天空没有留下我的足迹,但我已经飞过。每个人本该如此 也本是如此,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清醒地欣赏这段旅程 一直在路上 每个人本是自由
作者:杨巅峰
来源:豆瓣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