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读书整理 第2节
第12章:圣人为腹不为目 。(圣人但求吃饱肚子而不追逐声色之娱 )
第15章:夫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 (正因为他从不自满,所以能够去故更新 )
第24章: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余食赘形。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踮起脚跟想要站得高,反而站立不住;迈起大步想要前进得快,反而不能远行。自逞已见的反而得不到彰明;自以为是的反而得不到显昭;自我夸耀的建立不起功勋;自高自大的不能做众人之长。从道的角度看,以上这些急躁炫耀的行为,只能说是剩饭赘瘤。因为它们是令人厌恶的东西,所以有道的人决不这样做 )
第33章: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能了解、认识别人叫做智慧,能认识、了解自己才算聪明。能战胜别人是有力的,能克制自己的弱点才算刚强。知道满足的人才是富有人。坚持力行、努力不懈的就是有志。不离失本分的人就能长久不衰,身虽死而“道”仍存的,才算真正的长寿)
第44章: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懂得满足,就不会受到屈辱;懂得适可而止,就不会遇见危险;这样才可以保持住长久的平安。 )
第46章: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知道到什么地步就该满足了的人,永远是满足的。 )
第53章:大道甚夷,而人好径。朝甚除,田甚芜,仓甚虚。(大道虽然平坦,但人君却喜欢走邪径。朝政腐败已极,弄得农田荒芜,仓库十分空虚。)
·反战
第46章: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 (治理天下合乎“道”,就可以作到太平安定,把战马退还到田间给农夫用来耕种。治理天下不合乎“道”,连怀胎的母马也要送上战场,在战场的郊外生下马驹子。 )
·反对暴政
第23章: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 (狂风刮不了一个早晨,暴雨下不了一整天。谁使它这样的呢?天地。天地的狂暴尚且不能长久,更何况是人呢? )
第72章:民不畏威,则大威至。 (当人民不畏惧统治者的威压时,那么,可怕的祸乱就要到来了。 )
第74章: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人民不畏惧死亡,为什么用死来吓唬他们呢? )
·天地不仁
第5章: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是无所谓仁慈的,它没有仁爱,对待万事万物就像对待刍狗一样一视同仁,任凭万物自生自灭。圣人也是没有仁爱的,也同样像刍狗那样对待百姓一视同仁,任凭人们自作自息)
第79章:天道无亲,常与善人。(天道是没有私心的,经常帮助善良的人)
·未雨绸缪
第64章: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做事情要在它尚未发生以前就处理妥当;治理国政,要在祸乱没有产生以前就早做准备。合抱的大树,生长于细小的萌芽;九层的高台,筑起于每一堆泥土;千里的远行,是从脚下第一步开始走出来的。 )
·辩证
第18章: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大道被废弃了,才有提倡仁义的需要;聪明智巧的现象出现了,伪诈才盛行一时;家庭出现了纠纷,才能显示出孝与慈;国家陷于混乱,才能见出忠臣。 )
第26章:重为轻根,静为躁君。 (厚重是轻率的根本,静定是躁动的主宰。 )
第36章: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取之,必固与之。 (想要收敛它,必先扩张它,想要削弱它,必先加强它,想要废去它,必先抬举它,想要夺取它,必先给予它。 )
第41章: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纇。上德若谷;大白若辱;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光明的道好似暗昧;前进的道好似后退;平坦的道好似崎岖;崇高的德好似峡谷;广大的德好像不足;刚健的德好似怠惰;质朴而纯真好像混浊未开。最洁白的东西,反而含有污垢;最方正的东西,反而没有棱角;最大的声响,反而听来无声无息;最大的形象,反而没有形状。道幽隐而没有名称,无名无声。 )
第45章: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最完满的东西,好似有残缺一样,但它的作用永远不会衰竭;最充盈的东西,好似是空虚一样,但是它的作用是不会穷尽的。最正直的东西,好似有弯曲一样;最灵巧的东西,好似最笨拙的;最卓越的辩才,好似不善言辞一样。 )
第58章: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灾祸啊,幸福依傍在它的里面;幸福啊,灾祸藏伏在它的里面。 )
终于写完了!
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作者:CHAMP19NS(来自豆瓣)
来源:https://book.douban.com/review/5566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