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666 » 《大学》 » 第一章 >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原文解释

【原文】

知止而后有定note-name:知止而后有定1知止而后有定:《大学 直指》云:“止之一字,虽指至善,只是明德本体,此节指点#-666aa;处,最重在知之一字。”《礼记 正义》:“知止而后有定者,更覆说止于至善之事。既知止于至善,而后心能有定,不有差贰也。”言止于至善之程序及#-666ii;效,在于静、定、安、虑、得五个层次。定,谓志有定向。定而后能静note-name:定而后能静2定而后能静:《礼记正义》:“心定无欲改,能静不躁求也。”静,谓心不妄动。静而后能安note-name:静而后能安3静而后能安:《礼记正义》:“以静故情性安和也。”安,谓所处而安。安而后能虑note-name:安而后能虑4安而后能虑:《礼记正义》:“情既安和,能思虑于事也。”虑,谓处事精详。虑而后能得note-name:虑而后能得5虑而后能得:《礼记正义》:“既能思虑,然后于事得安也。”得,谓得其所止。物有本末,事有终始note-name:物有本末,事有终始6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礼记正义》:“若于事得宜,而天下万物有本有末,经营百事有终有始也。”知所先后,则近道矣note-name:知所先后,则近道矣7知所先后,则近道矣:《礼记正义》:“知所先后者,既能如此,天下百事万物,皆识知其先后也。则近道矣者,若能行此诸事,则附近于大道矣。”

阅读辅助提示:原文中出现的注释图标ICO为对应字词的注释内容,可以点击直接查看注释信息。

【翻译】

知道要止于至善,然后才能志有定向;志有定向,然后才能心不妄动;心不妄动,然后才能安于目前的处境;安于目前的处境,然后才能虑事精详;虑事精详,然后才能达到至善的境界。天下万事万物都有根本和枝末,有终结和开始。能够明了万事万物本末始终的道理,皆接近于明了大学之道了。

原文翻译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知道要止于至善,然后才能志有定向;志有定向,然后才能心不妄动;心不妄动,然后才能安于目前的处境;安于目前的处境,然后才能虑事精详;虑事精详,然后才能达到至善的境界。天下万事万物都有根本和枝末,有终结和开始。能够明了万事万物本末始终的道理,皆接近于明了大学之道了。

【原文注释】

〔1〕知止而后有定:《大学 直指》云:“止之一字,虽指至善,只是明德本体,此节指点#-666aa;处,最重在知之一字。”《礼记 正义》:“知止而后有定者,更覆说止于至善之事。既知止于至善,而后心能有定,不有差贰也。”言止于至善之程序及#-666ii;效,在于静、定、安、虑、得五个层次。定,谓志有定向。

〔2〕定而后能静:《礼记正义》:“心定无欲改,能静不躁求也。”静,谓心不妄动。

〔3〕静而后能安:《礼记正义》:“以静故情性安和也。”安,谓所处而安。

〔4〕安而后能虑:《礼记正义》:“情既安和,能思虑于事也。”虑,谓处事精详。

〔5〕虑而后能得:《礼记正义》:“既能思虑,然后于事得安也。”得,谓得其所止。

〔6〕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礼记正义》:“若于事得宜,而天下万物有本有末,经营百事有终有始也。”

〔7〕知所先后,则近道矣:《礼记正义》:“知所先后者,既能如此,天下百事万物,皆识知其先后也。则近道矣者,若能行此诸事,则附近于大道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