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篇全解读及经典案例 第2节
俗话说,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意思是说要发挥集体智慧的力量。作为统帅者,不能做孤家寡人,不能闭目塞听,要集思广益,善于听取意见。对此,鬼谷子告诫我们,居上位者“目贵明,耳贵聪,心贵智”。
作为计谋而言,一下子就能被人看破的,就不能称之为计谋,因为很难达到设想的效果。因此,《谋篇》曰:“计谋之用,公不如私,私不如结,结而无隙者也。”对于计谋来说,公开策划不如密谋,私下密谋不如结成党羽。一项谋略如商量于大庭广众,则各执一词难成定论,又易于走漏消息。不如私下商议,定出策略。要想保证万无一失,最好结成死党,才不会被人钻了空子。
李斯的《谏逐客疏》是一篇政论散文,其中“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江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这句话发人深省。人们爱听赞美之词,但太多的赞美容易使人受到蒙蔽,看不到真相。所以,富有智慧的领导者,要耳聪目明,善于听取各方意见和建议。
隋朝本是强盛的王朝,但数十年就灭亡了。唐太宗李世民总结了历史经验,认为隋朝灭亡是因为统治者不懂“水可载舟,亦可覆舟”的道理。于是勤躬自省,为避免“偏信则暗”,鼓励大臣上书言事,做到了“兼听则明”。所以,唐朝初年出现了“贞观之治”的局面。大臣魏征敢于直谏,屡次上疏直陈太宗的过错,劝告其居安思危,察纳雅言,择善而从。魏征病死,太宗亲临吊唁,痛哭失声,叹息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今魏征已死,吾亡一镜矣。”
无论一个国家,还是一个企业,当需要决断的时候,总要充分发挥团队的能量,集思广益。西谚云:三人智慧胜一人。在任何时候,集体的智慧总是胜于个人智慧,这是永恒不变的真理。
5.以柔克刚,远交近攻
谋略是突破困境的利器,解决困难的良方。古往今来,很多重大的历史问题和尖锐矛盾,都在一定谋略作用下才得以解决。然而,谋略的运用之妙全在一心,没有固定形式,要根据情况灵活加以运用。例如,对付强敌采取硬碰的方式,只会两败俱伤。以柔对待,倒能将其制服。有时己方力不从心,就该考虑是否借用他人之力,或者通过合作达到目的。战国时范雎力倡“远交近攻”之策,使秦国兴盛六国灭亡,可以说是这一策略的极好运用。
战国末期,秦昭王想一统六国,但苦无对策。当时,魏国范雎胸怀大志,却没人赏识。后来,范雎辗转来到秦国。当秦国要攻打齐国时,范雎上书求见秦昭王。范雎说:“秦伐齐不好,因为中间隔着韩国和魏国,应该实施远交近攻的策略。”后来,范雎得到重用,成了相国。范雎跟齐国结盟,互不侵犯,又跟南方的楚国建立友好关系。魏国受到秦国强大压力,只好求和。秦国没有了后顾之忧,两年内,攻下了二十多座城市。秦国日益强盛起来。
远交近攻的策略是指为了达成各个击破的战略目的,先让远处的敌人安心,全心消灭近处的敌人。这一策略属于制造和利用矛盾,分化瓦解敌方联盟,然后各个击破。实行“远交近攻”之计,有助于集中力量应付眼前的敌人,并且将其置于孤立无援的境地。
范雎对秦国的情况了如指掌,预先有所准备,经过对事实的分析和判断,坚定了秦昭王铲除异己的决心。特别是他提出“远交近攻”的策略打动了秦昭王,使得秦王嬴政继位后,继续用此策略,最终统一全国。
元朝统一中国,也使用了“远交近攻”的策略。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后,有了进一步扩张的意图。当时,和蒙古东南相邻的金政权,对蒙古的威胁较大。和蒙古西南相邻的是西夏,更远的则是南宋。于是,成吉思汗胁迫西夏与其议和,解除了西部骚扰;并派人去和南宋通好。金政权连连败退,以致迁都于开封。
此后,成吉思汗率军进攻西夏,迫使夏主投降。成吉思汗死后,窝阔台即大汗位,仍然采取“远交近攻”的战略,他派使者到南宋,联合南宋夹击金国,攻克开封。金哀宗自杀,金政权灭亡。
蒙古清除了扩张道路上的障碍,于是大举进攻南宋。占领南京之后又攻占圭山,大臣陆秀夫背着小皇帝跳海自杀,南宋灭亡。元朝由此完成了统一大业。
6.凡谋有道,必得其因
《鬼谷子》说:“为人凡谋有道,必得其所因,以求其情。”对个人来说,凡是筹划计谋都要遵循一定的法则,弄清事情的起因,才能把握后果。
很多时候,施展谋略可以改变实力对比,在关键时刻扭转时局缓解危机。尤其是势力较弱的一方,在兵力财力上无法抗衡时,巧用计谋就能胜过千军万马,无形中削弱对方实力,进而以少胜多、以弱胜强。
谋略的施展和策划,需要对敌我双方有充分的了解。最重要的是要有针对性,了解对方的情况,事情发展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按照力量对比、实力强弱制订方案,才能确保成功。
东汉末年,曹操挥师南下,准备统一全国。荆州牧刘表病故,其子刘琮继位,随后投降曹操。刘备退守汉口,自知实力难以抵挡曹操,于是联合孙权共同抗曹,双方在赤壁形成隔江对峙的形势。
曹军战船虽多,但水军较弱,为了防止船只遇风不稳,便把战船连在一起。加紧备战的孙刘联军见此情形,认为有机可乘。于是定下计策,要用火攻打败曹操。通过施展苦肉计,黄盖率领战船前去诈降,实则内装干柴、火药。曹操率军迎降。谁知黄盖战船忽然着火,风助火势,如箭一般冲入曹军水寨。寨中船只一齐燃烧,曹营顿时陷入火海,曹操号称80万大军,几乎全军覆没。
“制人者握权,被制者受命”,这是鬼谷子《谋篇》中的重要思想。兵法上主张“先发制人”,也就是要把握主动。无论是真实的战争还是生活中的争斗,掌握主动无疑是最重要的。掌握主动就等于掌握了时局,控制了事态的发展,事情就会顺着希望的方向改变。失去了主动,则会到处受敌防不胜防,只有落后挨打的份。其实,主动权既是实力的较量,也是智慧的对比。
当然,处于被动并不意味着没有机会。运用计谋,往往能够起到很大作用,改变不利处境。有主动就有被动,两者相辅相成。就像有阴就有阳,是统一辩证的关系。人们在不同的关系中,不是处于主动,便是处于被动,而且在被动和主动之间不断变化。拥有主动固然好,但是如果没有被动一方,主动也就失去了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