臧僖伯谏观鱼原文解释
原文(二)
臧僖伯2臧僖伯:鲁国公子。谏曰:“凡物不足以讲大事,其材不足以备器用,则君不举焉。君将纳民于轨、物
3轨、物:法度和礼制。者也。故讲事以度轨量谓之轨,取材以章物采谓之物。不轨不物,谓之乱政。乱政亟
4亟:屡次。行,所以败也。故春蒐
5春蒐(sōu):指在春天猎取没有怀孕的野兽。,夏苗
6夏苗:指在夏天猎取危害庄稼的野兽。,秋狝
7秋狝(xiǎn):指在秋天出猎。,冬狩
8狩:围猎。,皆于农隙以讲事也。三年而治兵,入而振旅
9振旅:整顿#-666kk;队。。归而饮至,以数军实。昭文章
10文章:花纹和色彩。,明贵贱,辨等列,顺少长,习威仪也。鸟兽之肉,不登于俎
11俎(zǔ):古代祭祀、宴会时盛肉类等食品的器皿。,皮革、齿牙、骨角、毛羽不登于器,则君不射,古之制也。若夫山林、川泽之实,器用之资,皂隶
12皂隶:差役。之事,官司之守,非君所及也。”
翻译(二)
臧僖伯劝谏说:“一切事物,不和国计民生的大事相关,材料不能用来制作礼器兵器,国君就不要去理会它。国君是使臣民行为符#-666ff;于法度和礼制的#-666aa;。所以,通过讲习大事来衡量法度规范是否得当称为正轨,选取材料制作器物以明等级文彩称为礼制。不#-666ff;法度规范、无关礼制的行动则称为乱政。屡次实行乱政,就会导致衰败。所以春夏秋冬的田猎都是在农闲时讲习大事的行动。每三年出城进行大演习,进城便整顿#-666kk;队,而后到宗庙宴饮,祭告宗庙,清点#-666kk;用器物,计算田猎的收获。这是为了显示车旗器用上的文彩,区#-666dd;尊贱,辨别等级,顺序排列长幼的次序,演习上下的威仪啊。鸟兽的肉不能放进祭器作为祭品,皮革、齿牙、骨角、毛羽等物不能用来制作装饰祭器,国君就不必亲自去射取,这是古代传下来的制度。至于山林、河湖的产品采收,一般器具材料的取得,这是差役们的工作,有专门的部门负责,不是国君应该管的。”
原文(三)
公曰:“吾将略13略:巡视。地焉。”遂往。陈鱼而观之。
翻译(三)
隐公说:“我准备巡视地方。”于是去了,在那里陈列各种捕鱼的器具,加以观赏。
原文(四)
僖伯称疾不从。
翻译(四)
僖伯托病不随行。
原文(五)
书曰“公矢14矢:通“施”,陈列。鱼于棠”,非礼也,且言远地也。
翻译(五)
《春秋 》上说“公矢鱼于棠”,认为这种行为不#-666ff;礼法,并且讽刺鲁隐公跑到那远离国都的地方去观看捕鱼。
原文 | 翻译 |
春,公将如棠观鱼者。 | 隐公五年春天,鲁隐公打算到棠邑观看捕鱼。 |
臧僖伯谏曰:“凡物不足以讲大事,其材不足以备器用,则君不举焉。君将纳民于轨、物者也。故讲事以度轨量谓之轨,取材以章物采谓之物。不轨不物,谓之乱政。乱政亟行,所以败也。故春蒐,夏苗,秋狝,冬狩,皆于农隙以讲事也。三年而治兵,入而振旅。归而饮至,以数军实。昭文章,明贵贱,辨等列,顺少长,习威仪也。鸟兽之肉,不登于俎,皮革、齿牙、骨角、毛羽不登于器,则君不射,古之制也。若夫山林、川泽之实,器用之资,皂隶之事,官司之守,非君所及也。” | 臧僖伯劝谏说:“一切事物,不和国计民生的大事相关,材料不能用来制作礼器兵器,国君就不要去理会它。国君是使臣民行为符#-666ff;于法度和礼制的#-666aa;。所以,通过讲习大事来衡量法度规范是否得当称为正轨,选取材料制作器物以明等级文彩称为礼制。不#-666ff;法度规范、无关礼制的行动则称为乱政。屡次实行乱政,就会导致衰败。所以春夏秋冬的田猎都是在农闲时讲习大事的行动。每三年出城进行大演习,进城便整顿#-666kk;队,而后到宗庙宴饮,祭告宗庙,清点#-666kk;用器物,计算田猎的收获。这是为了显示车旗器用上的文彩,区#-666dd;尊贱,辨别等级,顺序排列长幼的次序,演习上下的威仪啊。鸟兽的肉不能放进祭器作为祭品,皮革、齿牙、骨角、毛羽等物不能用来制作装饰祭器,国君就不必亲自去射取,这是古代传下来的制度。至于山林、河湖的产品采收,一般器具材料的取得,这是差役们的工作,有专门的部门负责,不是国君应该管的。” |
公曰:“吾将略地焉。”遂往。陈鱼而观之。 | 隐公说:“我准备巡视地方。”于是去了,在那里陈列各种捕鱼的器具,加以观赏。 |
僖伯称疾不从。 | 僖伯托病不随行。 |
书曰“公矢鱼于棠”,非礼也,且言远地也。 | 《春秋 》上说“公矢鱼于棠”,认为这种行为不#-666ff;礼法,并且讽刺鲁隐公跑到那远离国都的地方去观看捕鱼。 |
【原文注释】
〔1〕鱼:通“渔”,捕鱼。
〔2〕臧僖伯:鲁国公子。
〔3〕轨、物:法度和礼制。
〔4〕亟:屡次。
〔5〕春蒐(sōu):指在春天猎取没有怀孕的野兽。
〔6〕夏苗:指在夏天猎取危害庄稼的野兽。
〔7〕秋狝(xiǎn):指在秋天出猎。
〔8〕狩:围猎。
〔9〕振旅:整顿#-666kk;队。»
〔10〕文章:花纹和色彩。»
〔11〕俎(zǔ):古代祭祀、宴会时盛肉类等食品的器皿。
〔12〕皂隶:差役。»
〔13〕略:巡视。
〔14〕矢:通“施”,陈列。
扩展阅读
【题解】
鲁隐公打算去远离国都的棠地观看渔#-666aa;捕鱼的活动,臧僖伯认为这样率性任意的行为不#-666ff;礼法,是自乱其政。但隐公不听劝谏,以公务为名前往,最终被史书记下了不光彩的一笔。
【解读】
臧僖伯对鲁隐公的一番话,是全文的重点。这段话侃侃二百多字,却只字不提“观鱼”二字,似乎游离了劝谏的主题,其实并非如此。臧僖伯劝隐公应该“纳民于轨、物”,“明贵贱、辨等列”,而不该关心“山林、川泽之实,器用之资,皂隶之事,官司之守”,后者实际上包含了“观鱼”。臧僖伯避谈“观鱼”,可以减少来自隐公的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