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666 » 《古文观止》 » 《左传》 > 曹刿论战

曹刿论战原文解释

原文(一)

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遂入见。

翻译(一)

鲁庄公十年春,齐国#-666kk;队前来攻打鲁国,庄公准备迎击。曹刿请求进见。他的同乡#-666aa;说:“大官们会来谋划的,你又何必参与其间呢?”曹刿说:“大官们见识短浅,不能深谋远虑。”于是进见。

原文(二)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翻译(二)

(曹刿)问庄公凭什么来作战。庄公说:“衣着吃食的享受,不敢#-666ll;自享用,必然#-666dd;给别#-666aa;。”曹刿对答道:“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百姓是不会跟从您的。”庄公说:“祭祀用的牛羊玉帛,从不敢虚报,必说实话。”曹刿说:“小的诚实不能使#-666nn;灵信任,#-666nn;灵是不会赐福的。”庄公说:“大大小小的诉讼官司,虽不能一一明察,但一定做到#-666ff;#-666ff;理。”曹刿答道:“这属于为百姓尽心办事的行为,可以凭这个条件打一仗。作战时请让我跟随您一起去。”

原文(三)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翻译(三)

庄公和他同乘一辆兵车。(鲁#-666kk;)与齐#-666kk;交战于长勺。庄公将要击鼓进#-666kk;,曹刿说:“不可。”齐军击鼓三次之后,曹刿说:“可以击鼓进军了。”齐军大败。庄公又要下令追击,曹刿说:“不可。”他下车看了齐军战车的轮迹,又登上车前的横木瞭望齐军撤退的情况,这才说:“可以了。”于是齐军进行了追击。战胜以后,庄公问他其中的缘故。曹刿回答说:“作战靠的是勇气。击第一通鼓的时候军队的士气便振作了起来;击第二通鼓的时候士气开始减弱;等到击第三通鼓的时候,士气就枯竭了。敌#-666aa;的士气枯竭而我军的士气旺盛,所以能够战胜他们。大国难于捉摸,恐怕藏有伏兵。我看到他们战车的轮迹杂乱,望见他们的旗子倒下了,确实是在败退,所以才下令追击他们。”

原文翻译

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遂入见。

鲁庄公十年春,齐国#-666kk;队前来攻打鲁国,庄公准备迎击。曹刿请求进见。他的同乡#-666aa;说:“大官们会来谋划的,你又何必参与其间呢?”曹刿说:“大官们见识短浅,不能深谋远虑。”于是进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曹刿)问庄公凭什么来作战。庄公说:“衣着吃食的享受,不敢#-666ll;自享用,必然#-666dd;给别#-666aa;。”曹刿对答道:“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百姓是不会跟从您的。”庄公说:“祭祀用的牛羊玉帛,从不敢虚报,必说实话。”曹刿说:“小的诚实不能使#-666nn;灵信任,#-666nn;灵是不会赐福的。”庄公说:“大大小小的诉讼官司,虽不能一一明察,但一定做到#-666ff;#-666ff;理。”曹刿答道:“这属于为百姓尽心办事的行为,可以凭这个条件打一仗。作战时请让我跟随您一起去。”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庄公和他同乘一辆兵车。(鲁#-666kk;)与齐#-666kk;交战于长勺。庄公将要击鼓进#-666kk;,曹刿说:“不可。”齐军击鼓三次之后,曹刿说:“可以击鼓进军了。”齐军大败。庄公又要下令追击,曹刿说:“不可。”他下车看了齐军战车的轮迹,又登上车前的横木瞭望齐军撤退的情况,这才说:“可以了。”于是齐军进行了追击。战胜以后,庄公问他其中的缘故。曹刿回答说:“作战靠的是勇气。击第一通鼓的时候军队的士气便振作了起来;击第二通鼓的时候士气开始减弱;等到击第三通鼓的时候,士气就枯竭了。敌#-666aa;的士气枯竭而我军的士气旺盛,所以能够战胜他们。大国难于捉摸,恐怕藏有伏兵。我看到他们战车的轮迹杂乱,望见他们的旗子倒下了,确实是在败退,所以才下令追击他们。”

扩展阅读

【题解】

公元前684的长勺之战,是我国古代战争史上以弱胜强的经典战例之一。本篇讲述的是鲁#-666aa;曹刿在战前与鲁庄公就是否可以作战而进行的论辩,在作战过程中通过把握时机克敌制胜的精彩指挥,以及他是如何通过战场细节判断敌情,从而做出追击敌#-666kk;的正确决定。

【注释】

我:指鲁国。

曹刿(ɡuì):#-666aa;名,鲁国#-666aa;

鄙:目光短浅。

专:#-666ll;自享用。

牺牲:指古代供祭祀用的猪、牛、羊等牲畜。玉帛:玉器和丝织品。

孚:为#-666aa;所信#-666hh;

属:类。

长勺:鲁地名,在今山东莱芜东北。

轼:古代车厢前面供人手扶的横木。

靡:倒下。

【解读】

此文前后对照,首段中的“远谋”为全文埋下一处伏笔,而后面每一部#-666dd;都对这个“远谋”进行对照和回应,可见,“远谋”乃是全文之骨。

此文以曹刿为重心,段和段之间层层推进、环环相扣,既突出了重点#-666aa;物曹刿的形象,又烘托出“远谋”的主题。所以,全文是一个相互联系、不可#-666dd;割的有机整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