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然台记原文解释
原文(一)
凡物皆有可观。苟有可观,皆有可乐,非必怪奇伟丽者也。餔糟啜醨1餔(bū):食,吃。糟:酒糟。啜(chuò):饮。醨(lí):淡酒。,皆可以醉。果蔬草木,皆可以饱。推此类也,吾安往而不乐?
翻译(一)
大凡事物都有值得观赏的地方。只要有值得观赏的地方,就一定存在着乐趣,不一定非要奇怪、伟丽的东西不可。食酒糟、饮淡酒,都能醉#-666aa;;瓜果蔬菜,都能让#-666aa;吃饱。以此类推,我在哪里寻不到快乐呢?

原文(二)
夫所为求福而辞祸者,以福可喜而祸可悲也。人之所欲无穷,而物之可以足吾欲者有尽。美恶之辨战于中,而去取之择交乎前,则可乐者常少,而可悲者常多。是谓求祸而辞福。夫求祸而辞福,岂人之情也哉?物有以盖2盖:蒙蔽,遮盖。之矣。彼游于物之内,而不游于物之外。物非有大小也,自其内而观之,未有不高且大者也。彼挟其高大以临我,则我常眩乱反复,如隙中之观斗,又乌知胜负之所在?是以美恶横生,而忧乐出焉,可不大哀乎!
翻译(二)
#-666aa;们之所以要寻求幸福,躲避灾祸,是因为幸福让#-666aa;欣喜,灾祸让#-666aa;悲哀。人的欲望是无穷无尽的,而事物满足人们欲望的程度却是有限的。如果心中总存在着美与丑的斗争,眼前总存在着取与舍的抉择,那么能够有的快乐常常是很少的,而忧愁悲伤的事常常是很多的。这就是所谓的追求祸患而告别幸福。追求祸患和告别幸福,难道是人之常情吗?这是外物对人有所蒙蔽啊!那些人是活在事物的里面,而没有活在它们的外面。事物并没有大小的#-666dd;别,但如果在它的内部看它,没有不觉得它是又#guoxue666-com;又大的。它倚仗着它的高大来俯视我,那我就会常常昏乱反复,如同从缝隙中观看别人打斗,又怎能知道决定胜负的因素在哪里?所以美好和丑恶交替产生,忧愁和快乐也就出现了。这不是让人非常悲哀的事情吗?
原文(三)
予自钱塘移守胶西,释舟楫之安,而服车马之劳;去雕墙之美,而庇采椽之居3采椽(chuán):指简陋的房屋。;背湖山之观,而行桑麻之野。始至之日,岁比
4比:连续,频频。不登,盗贼满野,狱讼充斥,而斋厨索然,日食杞菊,人固疑予之不乐也。处之期年,而貌加丰,发之白者日以反黑。予既乐其风俗之淳,而其吏民亦安予之拙也。于是治其园囿,洁其庭宇,伐安丘、高密之木,以修补破败,为苟完之计。而园之北,因城以为台者旧矣,稍葺而新之。
翻译(三)
我从钱塘调任密州知州以后,放弃了乘舟船的安逸,而忍受车马的奔波劳苦;辞别了华丽的厅堂,却栖身于简陋的房屋;离开了湖光山色的美好景致,而来到这遍种桑麻的田野之中。刚来的时候,庄稼连年歉收,盗贼到处都是,诉讼案件充斥着官府,而厨房中却空空如也,天天就吃些枸杞、菊花之类的东西。别#-666aa;必定会认为我是不快乐的。但是在这个地方住了一年,容颜却变得愈加的丰润,头上的白发也在日益返黑。我已经喜欢上了这里的淳朴民风,而这里的吏民也习惯了我的笨拙。于是我整理园林,清扫庭院,砍伐安丘、#guoxue666-com;密的树木,来修补破败的地方,作为暂时修缮这园林的办法。在园的北边,靠着城墙所著的高台已经很是破旧了,我将它稍加修缮,使它为之一新。
原文(四)
时相与登览,放意肆志焉。南望马耳、常山,出没隐见,若近若远,庶几有隐君子乎?而其东则庐山,秦人卢敖5卢敖:燕#-666aa;,秦始皇帝召以为博士,叫他去求#-666nn;仙,他走了就没有再回来。之所从遁也。西望穆陵,隐然如城郭,师尚父
6师尚父:即姜子牙。齐威公:指齐桓公。这里改桓为威,是宋代#-666aa;为避宋钦宗赵桓名讳的缘故。、齐威公之遗烈,犹有存者。北俯潍水
7潍水:即潍河,在山东东部。,慨然大息,思淮阴
8淮阴:指西汉大将淮阴侯韩信。韩信曾于潍河岸破楚#-666kk;二十万,汉初因谋反罪被杀。之功,而吊
9吊:哀伤,感怀。其不终。台高而安,深而明,夏凉而冬温。雨雪之朝,风月之夕,予未尝不在,客未尝不从。撷园蔬
10撷(xié):采摘。,取池鱼,酿秫酒
11秫(shú)酒:黏#guoxue666-com;粱酿的酒。,瀹脱粟而食之
12瀹(yuè):煮。,曰:“乐哉游乎!”
翻译(四)
有时和朋友宾客们一起登台玩赏,在那里放飞自己的思绪,让自己的心志自由驰骋。向南能望见马耳山、常山,它们若隐若现,若近若远,我想那山里应该会有隐居的君子吧?向东望去则能看见庐山,那是秦#-666aa;卢敖遁世隐居的地方。向西望有穆陵,隐隐约约的像一座城郭,姜太公、齐桓公的丰#-666ii;伟业,还在那里保存着的。向北能俯视潍水,观之令#-666aa;慨然叹息,回想起淮阴侯韩信的赫赫战#-666ii;,为他的不得善终而哀叹。这个台子#guoxue666-com;大而且安稳,深广而且明亮,夏凉而冬暖。雨雪的天气,清风明月的夜晚,我没有不在这里的时候,宾客也没有不跟从我到这里来的。于是采摘园中的菜蔬,捕捞池塘中的鲜鱼,酿了黄米酒,煮了粗米饭,边品尝边说:“在这里游赏是多么的快乐啊!”
原文(五)
方是时,予弟子由13子由:苏辙,字子由,苏轼之弟。适在济南,闻而赋之,且名其台曰“超然”。以见予之无所往而不乐者,盖游于物之外也。
翻译(五)
这个时候,我的弟弟子由正在济南,听到了这情景便作了一篇赋,给这个台子起名叫作“超然台”。以此来表示我无论去到哪里都能十#-666dd;的快乐,大概是因为我超然于物外的缘故。
原文 | 翻译 |
凡物皆有可观。苟有可观,皆有可乐,非必怪奇伟丽者也。餔糟啜醨,皆可以醉。果蔬草木,皆可以饱。推此类也,吾安往而不乐? | 大凡事物都有值得观赏的地方。只要有值得观赏的地方,就一定存在着乐趣,不一定非要奇怪、伟丽的东西不可。食酒糟、饮淡酒,都能醉#-666aa;;瓜果蔬菜,都能让#-666aa;吃饱。以此类推,我在哪里寻不到快乐呢? |
夫所为求福而辞祸者,以福可喜而祸可悲也。人之所欲无穷,而物之可以足吾欲者有尽。美恶之辨战于中,而去取之择交乎前,则可乐者常少,而可悲者常多。是谓求祸而辞福。夫求祸而辞福,岂人之情也哉?物有以盖之矣。彼游于物之内,而不游于物之外。物非有大小也,自其内而观之,未有不高且大者也。彼挟其高大以临我,则我常眩乱反复,如隙中之观斗,又乌知胜负之所在?是以美恶横生,而忧乐出焉,可不大哀乎! | #-666aa;们之所以要寻求幸福,躲避灾祸,是因为幸福让#-666aa;欣喜,灾祸让#-666aa;悲哀。人的欲望是无穷无尽的,而事物满足人们欲望的程度却是有限的。如果心中总存在着美与丑的斗争,眼前总存在着取与舍的抉择,那么能够有的快乐常常是很少的,而忧愁悲伤的事常常是很多的。这就是所谓的追求祸患而告别幸福。追求祸患和告别幸福,难道是人之常情吗?这是外物对人有所蒙蔽啊!那些人是活在事物的里面,而没有活在它们的外面。事物并没有大小的#-666dd;别,但如果在它的内部看它,没有不觉得它是又#guoxue666-com;又大的。它倚仗着它的高大来俯视我,那我就会常常昏乱反复,如同从缝隙中观看别人打斗,又怎能知道决定胜负的因素在哪里?所以美好和丑恶交替产生,忧愁和快乐也就出现了。这不是让人非常悲哀的事情吗? |
予自钱塘移守胶西,释舟楫之安,而服车马之劳;去雕墙之美,而庇采椽之居;背湖山之观,而行桑麻之野。始至之日,岁比不登,盗贼满野,狱讼充斥,而斋厨索然,日食杞菊,人固疑予之不乐也。处之期年,而貌加丰,发之白者日以反黑。予既乐其风俗之淳,而其吏民亦安予之拙也。于是治其园囿,洁其庭宇,伐安丘、高密之木,以修补破败,为苟完之计。而园之北,因城以为台者旧矣,稍葺而新之。 | 我从钱塘调任密州知州以后,放弃了乘舟船的安逸,而忍受车马的奔波劳苦;辞别了华丽的厅堂,却栖身于简陋的房屋;离开了湖光山色的美好景致,而来到这遍种桑麻的田野之中。刚来的时候,庄稼连年歉收,盗贼到处都是,诉讼案件充斥着官府,而厨房中却空空如也,天天就吃些枸杞、菊花之类的东西。别#-666aa;必定会认为我是不快乐的。但是在这个地方住了一年,容颜却变得愈加的丰润,头上的白发也在日益返黑。我已经喜欢上了这里的淳朴民风,而这里的吏民也习惯了我的笨拙。于是我整理园林,清扫庭院,砍伐安丘、#guoxue666-com;密的树木,来修补破败的地方,作为暂时修缮这园林的办法。在园的北边,靠着城墙所著的高台已经很是破旧了,我将它稍加修缮,使它为之一新。 |
时相与登览,放意肆志焉。南望马耳、常山,出没隐见,若近若远,庶几有隐君子乎?而其东则庐山,秦人卢敖之所从遁也。西望穆陵,隐然如城郭,师尚父、齐威公之遗烈,犹有存者。北俯潍水,慨然大息,思淮阴之功,而吊其不终。台高而安,深而明,夏凉而冬温。雨雪之朝,风月之夕,予未尝不在,客未尝不从。撷园蔬,取池鱼,酿秫酒,瀹脱粟而食之,曰:“乐哉游乎!” | 有时和朋友宾客们一起登台玩赏,在那里放飞自己的思绪,让自己的心志自由驰骋。向南能望见马耳山、常山,它们若隐若现,若近若远,我想那山里应该会有隐居的君子吧?向东望去则能看见庐山,那是秦#-666aa;卢敖遁世隐居的地方。向西望有穆陵,隐隐约约的像一座城郭,姜太公、齐桓公的丰#-666ii;伟业,还在那里保存着的。向北能俯视潍水,观之令#-666aa;慨然叹息,回想起淮阴侯韩信的赫赫战#-666ii;,为他的不得善终而哀叹。这个台子#guoxue666-com;大而且安稳,深广而且明亮,夏凉而冬暖。雨雪的天气,清风明月的夜晚,我没有不在这里的时候,宾客也没有不跟从我到这里来的。于是采摘园中的菜蔬,捕捞池塘中的鲜鱼,酿了黄米酒,煮了粗米饭,边品尝边说:“在这里游赏是多么的快乐啊!” |
方是时,予弟子由适在济南,闻而赋之,且名其台曰“超然”。以见予之无所往而不乐者,盖游于物之外也。 | 这个时候,我的弟弟子由正在济南,听到了这情景便作了一篇赋,给这个台子起名叫作“超然台”。以此来表示我无论去到哪里都能十#-666dd;的快乐,大概是因为我超然于物外的缘故。 |
【原文注释】
〔1〕餔(bū):食,吃。糟:酒糟。啜(chuò):饮。醨(lí):淡酒。
〔2〕盖:蒙蔽,遮盖。
〔3〕采椽(chuán):指简陋的房屋。
〔4〕比:连续,频频。
〔5〕卢敖:燕#-666aa;,秦始皇帝召以为博士,叫他去求#-666nn;仙,他走了就没有再回来。
〔6〕师尚父:即姜子牙。齐威公:指齐桓公。这里改桓为威,是宋代#-666aa;为避宋钦宗赵桓名讳的缘故。
〔7〕潍水:即潍河,在山东东部。
〔8〕淮阴:指西汉大将淮阴侯韩信。韩信曾于潍河岸破楚#-666kk;二十万,汉初因谋反罪被杀。»
〔9〕吊:哀伤,感怀。
〔10〕撷(xié):采摘。
〔11〕秫(shú)酒:黏#guoxue666-com;粱酿的酒。
〔12〕瀹(yuè):煮。
〔13〕子由:苏辙,字子由,苏轼之弟。
扩展阅读
【题解】
这篇文章写于苏轼在密州做知州之时。苏轼在文章开头说世间万物“皆有可乐”,这个“乐”字总揽全篇。苏轼通过写自己在密州的生活和政绩,表达了其超然物外、无往不乐的#-666aa;生态度。
【解读】
本文的结构十#-666dd;巧妙,开头一反常态,并不先急于介绍超然台得名之因,而是突出表现“乐”的主题,之后又对这个“乐”字进行挥发,景、情、理逐次列出。最后,作者以超然台得名之因束尾,使#-666aa;们的心情趋于淡泊,映衬了题目中的“超然”二字。
【文史知识】
苏轼知密州宋#-666nn;宗熙宁七年(1074),苏轼在杭州任通判期满后,主动要求到山东密州担任知州。当时的密州是个贫穷山区,经济萧条,文化落后,百姓生活困苦。苏轼在密州的生活非常艰苦,厨房里空空如也,他在处理公务之余,常常跟同僚一起到城边荒废的菜园中挖野菜吃。苏轼知密州是很有政绩的,他带头收弃婴、灭蝗虫、战灾荒,与百姓同甘#-666cc;苦。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密州的灾情基本得到控制,百姓的负担减轻,社会秩序也明显好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