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666 » 《后汉书》 » 卷十八 吴盖陈臧列传 > 吴盖陈臧列传 白话文翻译 > 第2节

吴盖陈臧列传 白话文翻译 第2节

恰逢隗嚣叛乱,当年夏天,光武帝派吴汉在长安西驻扎。

建武八年,吴汉跟随皇帝东征,登上陇山,在西城围困隗嚣。光武帝敕令吴汉:“各郡驻守军士只是空耗军粮,如有逃亡,还会挫伤士气,还是把他们撤了吧。”吴汉等人贪功,决心全力攻打,没有撤军。军中粮食日渐减少,战士疲惫,许多人逃亡,及至公孙述前来救援隗嚣,吴汉只好撤军。

建武十一年春天,吴汉率领征南大将军岑彭等讨伐公孙述。及至岑彭攻破荆门,大军长驱直入江关。吴汉留守夷陵,为前线汉军建造一批露桡船。吴汉率领南阳兵,还有免刑的刑徒,共招募三万勇士,溯江而上。恰逢岑彭遭刺客刺杀,吴汉合并两支汉军,统一指挥。

建武十二年春天,吴汉与公孙述部将魏党、公孙永在鱼涪津大战,大败公孙述军。既而,吴汉围攻武阳县。公孙述派遣女婿史兴率领五千人前来救援。吴汉迎击史兴,将史兴带来的五千人全部歼灭,攻入犍为郡。犍为郡属下县邑,据城坚守。吴汉进抵广都县,攻取广都县。吴汉命令轻骑兵焚烧成都市桥,武阳县及以东小城邑相继投降。

光武帝告诫吴汉:“成都仍有十万余众,不可轻敌。暂且坚守广都,敌军来犯,切勿与其争锋。如果彼不敢来,公再拔营前进,迫近敌寇,等待他们锐气稍减,再全力进攻。”吴汉趁胜,亲自率领步骑二万余人进逼成都,距离成都有十余里,在江北扎下营寨,搭建浮桥。吴汉派副将武威将军刘尚率领一万余人,在江南驻扎,两军相去二十余里。光武帝接到战报,大惊,责备吴汉:“多次敕令将军,面对强敌,须谨慎。奈何将军临事不明!如今轻敌深入,又与刘尚分开扎营,一旦危机出现,两军将难以相互救援。如果贼寇出兵钳制将军,以余部进攻刘尚,刘尚一旦营破,将军将全盘皆输。现在,侥幸还未发生变故,赶快引兵撤回广都。”诏书还未送达,公孙述果然派遣部将谢丰、袁吉,率领蜀军十万余人,分为二十几营,全力进攻吴汉;又派其他将领,率领一万余人,偷袭刘尚,二人不能相救。吴汉与蜀军大战一日,汉军兵败,退回营寨,谢丰乘势围困吴汉。吴汉召集诸将,厉声说道:“我与诸君跨越千山万水,转战千里,历经艰险,斩获无数。今天深入敌境,大军进抵敌寇城下,我与刘尚均被敌寇围困,两军不能相救,战事难以预料。我欲派出部分兵力,潜渡过江,到江南支援刘尚,奋力抗击敌寇。将士们要同心协力,人自为战,大功可成;如其不然,贼寇将会得势。成败之机,在此一举。”众将领齐声答应:“诺。”汉军厉兵秣马,紧闭营门,三日不出营迎战,竖起许多旗幡,在营内点燃烟火,袅袅不绝。吴汉命令汉军战士衔枚,趁着夜色与刘尚会齐,谢丰等人浑然不觉。第二天,谢丰分兵进攻江北,亲自率领蜀军进攻江南。吴汉出动汉军迎战,从清晨直至傍晚,两军大战。汉军大败蜀军,斩杀谢丰、袁吉,斩杀、擒获蜀军五千余人。吴汉引军撤回广都,留下刘尚继续监视公孙述。吴汉上表陈述战况,由于轻敌,谋划不周,遭受挫败。光武帝接报,说:“将军已经返回广都,甚好,公孙述不敢再进攻刘尚,袭击将军。如果公孙述进攻刘尚,将军可从广都城外五十里处率领步骑支援刘尚,出其不意,进攻公孙述围困刘尚的军队,一定能大败贼寇。”此后,吴汉与公孙述在广都、成都之间鏖战,吴汉军八战八捷,汉军进抵成都外城。公孙述亲自率领数万人出城,与吴汉军大战。吴汉派护军高午、唐邯,率领数万精兵锐卒迎击公孙述。公孙述兵败退走,高午轻骑疾驰,杀入阵中,斩杀公孙述,公孙述毙命。详情记载在《公孙述传》。第二天,成都投降,吴汉将公孙述的首级传送至洛阳。第二年正月,吴汉凯旋,顺江而下抵达宛城。皇帝有诏,吴汉路过家乡时可为父母祭扫坟墓,赐予吴汉二万斛谷米。

建武十五年,吴汉再次率领扬武将军马成、捕虏将军马武,北上打击匈奴。大军前进至雁门郡、代郡、上谷郡,吴汉把三郡官吏、百姓六万余口迁至居庸关、常山关以东安置。

建武十八年,蜀郡守将史歆在成都造反,自称“大司马”,攻打郡太守张穆,张穆翻过城墙,逃往广都县。史歆随即向各县邑移送公文,宕渠县的杨伟、朐 (qú rěn)县的徐容等起兵响应,各有数千人。光武帝认为史歆原来是岑彭的护军,熟悉军事,派遣吴汉率领刘尚及太中大夫臧宫,率领一万余人讨伐史歆。汉军进抵武都县,又征调广汉郡、巴郡、蜀郡三郡士卒包围成都,历经一百余日,攻破成都,斩杀史歆等。此后,吴汉乘坐木筏顺江而下,直抵巴郡,杨伟、徐容等惶恐不安,叛军瓦解。吴汉杀了造反首领二百余人,将叛军党羽数百家迁至南郡、长沙郡,而后撤军。

吴汉性情刚强,孔武有力,每次跟随皇帝征伐四方,皇帝没有休息,吴汉就在皇帝身边长时间侍卫。其他将领看到战事不利,大多会惊慌失措,有失大将风度,吴汉却神定气闲,泰然自若,只是整修兵器,激励士卒再战。光武帝派人看大司马吴汉在干什么,汇报说,吴汉在整修攻战器械。汉武帝叹道:“吴将军不负厚望,可谓国家栋梁!”吴汉每次出征,早晨接受诏命,下午就已经整装上路,从未因为整理行装而耽搁时间。吴汉常能够担负重任,以战功终其一生。在朝廷,吴汉的谨慎、质朴,一举一动都能表现出来。有一次出征,妻子在后方置办田产。吴汉返回家,责备妻子:“军队在外,战士们用度不足,为何要购置这么好的田宅!”随后,将置办的田产全部分送予族中兄弟,或者妻子的亲戚。

建武二十年,吴汉病重。皇帝亲临家中探视,问吴汉有什么要求。吴汉回答:“臣愚蠢,没有知识,只愿陛下不要大赦天下。”吴汉去世,皇帝下诏追悼,赐谥号忠侯,征调北军五校、轻车、戴甲武士送葬,像当年大将军霍光的葬礼一样隆重。

嗣子哀侯吴成继位,吴成被家奴杀害。

建武二十八年,光武帝将吴汉享有的封国分为三部分:吴成的儿子吴旦,受封为灈(qú)阳侯,以奉祀吴汉宗庙;吴旦的弟弟吴盱,受封为筑阳侯;吴成的弟弟吴国,受封为新蔡侯。吴旦去世,没有子嗣,撤销封国。建初八年,章帝改封吴盱为平春侯,以奉祀吴汉宗庙。吴盱去世,嗣子吴胜继位。吴汉的哥哥吴尉担任将军,在战场上战死,光武帝封吴尉的儿子吴彤为安阳侯。光武帝认为吴汉的功劳很大,又封了吴汉的弟弟吴翕为褒亲侯。吴氏有五个人受封为列侯,享有封国。

最初,渔阳郡都尉严宣与吴汉一起,在广阿县与刘秀见面。刘秀拜严宣为偏将军,封为建信侯。

评论如下:吴汉在建武年间以上将身份率军出征,始终得到光武帝信任。吴汉性情质朴,又具有很好的军事才能。孔子讲:“刚毅木讷近乎仁。”用这句话形容吴汉,恰如其分!在往昔,陈平智有余,为高祖所诟病,周勃质朴忠诚,受到高祖信任。仁义不足以受到信任,智谋有余,又会受到猜疑,而质朴,却能够让君主托付重任。

盖延,字巨卿,渔阳郡要阳县人。盖延身高八尺,可以拉开三百斤的硬弓,边郡一带崇尚武力,盖延以勇猛、孔武有力而闻名。年轻时,盖延在州郡担任掾史、州部从事,所任职务均能够恪尽职守。当时,彭宠担任渔阳郡太守,召盖延到军中担任营尉,代行护军职事。

及至王郎起兵,盖延与吴汉商议,归附刘秀。盖延来到广阿县,刘秀拜盖延为偏将军,封为建功侯。盖延跟随刘秀平定黄河以北。刘秀即皇帝位,拜盖延为虎牙将军。

建武二年,光武帝封盖延为安平侯。派遣盖延南下,进攻敖仓(注:古代重要粮仓,秦设置,在今河南省荥阳县东北敖山),攻打酸枣县、封丘县,先后攻取。当年夏天,盖延率领驸马都尉马武、骑都尉刘隆、护军都尉马成、偏将军王霸等,南下攻打刘永。首先攻取襄邑,攻取麻乡,将刘永围困在睢阳县。几个月后,盖延将野外的麦子收割殆尽。夜晚,汉军将士攀着梯子登城。刘永惊慌失措,率领残军从东门逃出,汉军穷追不舍,大败刘永。刘永弃军逃往谯县,盖延进攻谯县,攻取薛城,斩杀鲁郡太守,彭城、扶阳县、杼秋县、萧县先后投降。盖延大败刘永的沛郡太守,斩杀太守。刘永部将苏茂、佼强、周建等,率领三万余人前来救援刘永,进攻盖延。盖延与刘永军在沛县西边大战,大败刘永军。刘永军大乱,逃亡溺死者有一大半。刘永弃城,逃往湖陵县,苏茂逃往广乐县。盖延平定沛郡、楚国、临淮郡,修葺高祖庙,设置啬夫、祝宰、乐人,负责祭祀高祖。

本篇未完,请继续下一节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