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融列传 白话文翻译
窦融,字周公,右扶风平陵县人。七世祖窦广国是西汉孝文皇后的弟弟,受封为章武侯。窦融的高祖父在西汉宣帝朝曾是二千石官员,按照制度规定,把家眷从常山郡迁至平陵县(注:汉昭帝刘弗陵的陵寝县)。很小时,窦融就成了孤儿。王莽在朝中担任摄政时,窦融在强弩将军王骏的幕府担任司马,随军东出函谷关,镇压翟义造反,返回途中进攻槐里县,以军功受封为建武男爵。窦融的妹妹是大司空王邑的小妾。窦融住在长安,常在皇亲国戚家里走动,与街巷的豪杰多有来往,以任侠好义而闻名。窦融孝敬母亲,恺悌兄长,爱护幼弟,为人仁义,注重品行修养。王莽末年,青州、徐州贼寇蜂起,太师王匡奏请朝廷让窦融在军中担任助军,与王匡一起东出函谷关,镇压贼寇。
及至汉军起兵,窦融再次跟随王邑出函谷关,与汉军大战,在昆阳城下战败,窦融返回长安。之后,汉军长驱直入,攻入函谷关,王邑推荐窦融,王莽拜窦融为波水将军,赐予黄金一千斤,窦融率军来到新丰县。不久,王莽失败被杀,窦融率领军队,归附更始帝的大司马赵萌。赵萌任命窦融为校尉,对窦融非常信任,又推荐窦融担任巨鹿郡太守。
窦融看到更始帝刘玄即位后,崤山以东仍然扰攘不止,不愿意再率领军队东出函谷。窦融的高祖父曾在张掖郡担任太守,堂祖父担任护羌校尉,堂弟担任武威郡太守,家族累世在河西担任要职,熟悉河西的风土人情。窦融私下里对兄弟们讲:“天下安危尚未可知,河西地区殷实富裕,有黄河天险为屏障。张掖郡属国的精锐骑兵有一万余人,一旦天下有变,可以隔断河津要塞,在黄河以西据守,这是保全家族的好地方。”家族兄弟皆以为然。于是,窦融前往赵萌处,请辞巨鹿郡太守,专心谋划河西。赵萌向更始帝转达窦融的请求,此后,窦融受命在张掖郡属国担任都尉。窦融大喜过望,随即带上家眷西行,抵达张掖郡属国,窦融结交当地豪杰,怀柔羌人,甚得羌人君长的欢心,河西地区欣然归附窦融。
当时,酒泉郡太守梁统、金城郡太守厍(shè)钧、张掖郡都尉史苞、酒泉郡都尉竺曾、敦煌郡都尉辛肜,以及州郡的俊杰人物,多与窦融有来往,窦融与他们的关系很好。及至更始帝败亡,窦融与梁统等人商议:“如今天下又陷入混乱,不知最终会落入谁手。河西地区孤悬在外,处于羌人、匈奴的包围之中,如果我们不能同心协力,难以保全自身。权衡利弊,不如推选一人为领袖,担任大将军,统领五郡兵马,静观天下时局变化。”众人议定,各自谦让,考虑到窦融家族世代在河西担任要职,受到当地人敬重,最终,大家推举窦融代行河西五郡大将军职事。当时,武威郡太守马期、张掖郡太守任仲没有党羽支持,形同孤立,窦融等人移送公文告诉他们计议的结果,二人随即解下印绶离去。此后,窦融拜梁统为武威郡太守,拜史苞为张掖郡太守,拜竺曾为酒泉郡太守,拜辛肜为敦煌郡太守,拜厍钧为金城郡太守。窦融在属国设立府衙,像此前一样兼领都尉职事,同时设置将军幕府从事,监察五郡。河西民众民风纯朴,窦融等人在施政时力求宽厚仁慈,上下亲密无间,风气晏然,百姓勤于耕织。窦融率领诸将整修兵马,演习骑射,修葺烽火台,仍然用燧烟示警,一旦有羌人、匈奴来犯,窦融则亲自率领诸将、士卒相互救援,诸郡皆能够遵守约定,击退来犯之敌。再后来,匈奴担心受到打击,很少再袭扰河西诸郡。担任守护边塞的羌、胡也异常震恐,愿意归附窦融。安定郡、北地郡、上郡的人民为了躲避战乱、凶灾、饥荒也前来归附,络绎不绝。
窦融等人在西部听说刘秀即皇帝位,皆愿意归附,但是河西地区遥远,音信不通,难以与朝廷取得联系。当时,隗嚣首先使用建武纪元,窦融等人相继接受正朔,隗嚣向窦融等人颁授将军印绶。从表面上看隗嚣对外顺应民意,但内心已经怀有异志。隗嚣派辩士张玄前来窦融处游说,鼓动河西的将军。隗嚣说:“更始帝的事业已成,最终还是败亡,这表明刘氏一姓,恐怕再难以有复兴的机会。今天,天下有新的主人我们便去归属,一旦选择不当,反而会受到约束,自我解除权柄,此后再有危殆,则后悔莫及。当今天下,豪杰争雄,逐鹿中原,胜负难料。我们应该巩固已控制的地区,陇西、蜀郡合纵联合,上可以形成六国之势,下可以像赵佗当年在南粤,受封为诸侯王。”窦融召集众豪杰还有诸郡太守共同商议,其中有智谋者谏言:“汉室继承尧帝,福祚绵长。当今皇帝刘氏,在图谶里有记载。前代博学有道之士谷子云、夏贺良等,也曾经说过,汉室有重新接受天命的符瑞,这些话在民间流传已久。所以,刘子骏才把名字改为刘秀,为的是验证符谶。在王莽末年,有道之士西门君也说过刘秀应当成为天子,阴谋拥立刘子骏,事情败露,被杀,在被押出监狱走向刑场时,还对围观的百姓讲:‘刘秀真的会成为天子。’这些事情,都是最近几年才发生,智者所共见。除了天命之说,就以人事而论,当今称帝者,已经有好几人,而洛阳的帝王,土地最广大,军队最强盛,号令最严明。观察符命,再看人事,其他姓氏恐怕难以成事。”诸郡太守都有些门客,有些人同意,有些人不同意。窦融小心翼翼地与大家周旋,反复思考,最终决意东行,前往洛阳,归顺朝廷。
建武五年夏天,窦融先派遣幕府长史刘钧向洛阳奉上檄书,献上宝驹良马。
此前,光武帝听说河西仍然完整,而且富饶,其地域连接陇山、蜀郡,常欲招降窦融等人,以此逼降隗嚣、公孙述。光武帝派遣使者前去,向窦融传递书信,途中遇到长史刘钧,于是与刘钧一起返回洛阳。光武帝看到刘钧,很高兴,设宴招待,而后诏令刘钧回去,赐予窦融玺书:“制诏书予代行河西五郡大将军职事、属国都尉窦融:将军镇守边疆五郡,兵强马壮,仓廪充实,民众富庶,河西可谓殷富之地。将军对外抵御羌胡,对内安抚百姓,将军的威望、德行早已有所耳闻,朕虚心以待。只是关山飞渡,道路阻隔,还没有机会见到将军!幕府长史带来的书信及将军献上的宝马,朕都已经看到,深感将军厚意。而今,益州有公孙子阳,天水有隗嚣,蜀汉相攻,将军审时度势,其权重可以左右时局,至关重要。由此看来,朝廷欲结识将军,寄予厚望,怎会有丝毫犹豫!朝廷的愿望,将军的幕府长史刘均都已经亲眼看见,回去后一定会告诉将军。王者兴起,机遇千载难逢。将军欲做齐桓公、晋文公,以实际行动辅佐朝廷,愿将军勉力而行;将军欲三足鼎立,合纵连横,也请将军审时度势,慎重考虑。天下如今还未统一,我与将军相距遥远,将军身处绝域,朝廷并非要吞并将军的领地。而今有议论者,一定会想到当年任嚣谏言尉佗控制南粤七郡,裂土称王。称王者可以分裂国家,但不能分隔百姓,请将军慎重思考。朝廷赐予将军黄金二百斤,如果将军愿与朝廷保持联系,请随时联系。”拜窦融为凉州牧。
玺书送达,河西地区顿感震恐,认为天子在万里以外,竟然能洞察幽微,包括张立的说辞。窦融当即派遣刘钧,再次前往洛阳,上书皇帝:“臣窦融经过深思熟虑,私下里揣度,臣的先人幸得以在前汉托位于窦太后亲属,蒙受皇恩,成为外戚。家族累世有人在朝廷领二千石俸禄。到了臣这一代,重新荣获高位,代理将军,在边疆一隅驻守。臣以委质则易为辞,臣以纳忠则易为力。书信不足以向朝廷表达臣的忠诚,特派遣刘钧前往京师,向朝廷当面倾诉衷肠,表露心意。臣所表达皆为肺腑之言,绝无半点虚假。皇帝玺书称蜀、汉为二主,三分天下,有鼎足之势,任嚣、尉佗心怀割据野心,图谋不轨,臣深感痛心。臣窦融虽然知识浅陋,仍然懂得利害关系,妄图割据,此乃谋逆之举。臣不敢背弃汉室新旧之君,屈身侍奉奸伪之人;抛弃忠贞之节,妄做颠覆之事;背离汉室已成之基业,谋求毫无希望之利益。这三种选择,即使狂夫,也懂得何去何从,臣岂敢踏上危途!臣再派同父异母兄弟窦友前往洛阳,拜谒皇上,略表衷心。”窦友抵达高平县,恰逢隗嚣叛乱,道路阻断,只好返回。窦融又派幕府司马席封从小路绕行,与洛阳互通书信。光武帝让席封带去赐予窦融、窦友的书信,加以慰问,言辞极为恳切。
本篇未完,请继续下一节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