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融列传 白话文翻译 第2节
窦融已经知道皇帝的旨意,于是写信给隗嚣,指责隗嚣:“将军占有富庶之地,政治修明,士兵亲附。在此天下动荡之际,国家处于困难之时,将军正应该坚守节操,维护朝廷。窦融听说将军派儿子伯春前往洛阳,与朝廷联系,将军有此忠诚为国之心,窦融心中窃喜。窦融等人佩服将军心存高义,愿意与将军一起赴汤蹈火,也是认为将军有忠诚报国之念。而今,将军因为些许嫌隙,怀有私怨,改变初衷,背弃朝廷,与朝廷纷争,甚至对朝廷用兵,舍弃成功之业,走上危亡之路,抛弃仁义之举,专事连横之谋。百年功业,将军一朝毁弃,甚为可惜!将军手下执事者,因贪功为将军设谋,才走到这一步,窦融甚为将军不取!如今,西部州郡地域狭窄,兵员离散,难以聚集,将军欲割据西部,分裂国家,可谓痴心妄想。窦融深信,将军踏上危途,前途渺茫,身为当局者迷,结果只能是:南下与公孙述勾结,北上与卢文伯同流。此二途皆为死路,以虚妄之图谋,欲抵御强汉之锋锐,自恃有远方来救,不顾朝廷大军近在咫尺,足可见,将军之谋划,有百害而无一利。窦融听说智者不以危害众人举事,仁者不以违背义理邀功。而今,将军以私利对抗朝廷,将置众人于何地?将军的儿子现在洛阳,将军却要挺身犯难,将置义理于何地?当初,将军下决心侍奉朝廷,北面称臣,显露出忠臣气节。及至送儿子伯春去洛阳,垂泪流涕,显露出慈父情怀。如今,背弃节操,将置手下官属、士人于何地?一旦儿子命丧黄泉,又将如何向家属交代?自从起兵以来,将军连年征战,西部城郭已经变为废墟,生民在沟壑中偷生。如今,即使有幸存者,不是锋刃下的余鬼,也是流亡中的孤魂。迄今为止,西部遭受伤痍之重创,尚未痊愈,哭泣之声犹在耳边,幸赖天运有好转之机,将军又要喋血沙场。这样下去,犹如沉疴病人,难以痊愈,孤儿幼童,重新流离。其情其景,令人触目伤怀,闻之痛心!庸人对此尚不忍心提起,更何况仁者?窦融听说做忠臣甚易,举事算无遗策甚难。窦融深知为人谋划前途,以德进言,会遭人误解,然而,窦融仍知无不言,宁可遭将军嫉恨。所献忠言,愿将军深思。”隗嚣不听。窦融与河西五郡太守随后厉兵秣马,上疏皇帝,奏请出师讨伐隗嚣。
光武帝对窦融的忠诚深感敬佩,赐予窦融西汉外戚图谱,还有太史公司马迁所著《史记》中的《五宗世家》《外戚世家》《魏其侯列传》。光武帝在诏书中说:“每当念及汉室外戚,常想起,孝景皇帝的母亲是窦太后,长沙定王刘发是景帝的儿子,这是朕的先祖。在往昔,魏其侯曾经说大统须由嫡子继承。窦长君、窦少君尊奉师傅,勤修德行,其仁德惠及子孙。这些都是皇太后在天之灵庇护,是上天护佑我大汉。从天水来的使者带来将军写给隗嚣的书信副本,朕看到将军指责隗嚣的话,正可谓痛入骨髓。叛臣看到这些,也会双股战栗,羞愧不止。忠臣读后,则会涕泪交流。义士读后,则会幡然醒悟。非大忠大孝至诚之人,怎能写出这样的书信?然而德薄者,即使有忠言嘉谋,也难以领会其深意!隗嚣深知失去河西之助将会祸及自身,连累家族。隗嚣妄图以挑拨之辞蛊惑众心,妄图以捏造之事兜售其奸。京师的官员不懂得朝廷及将军的意思,许多人以虚假的现象扰乱视听,令忠臣、孝子失望。虚妄之谎言背离事实,毁誉之声皆为空穴来风,不能不深思。而今,函谷关以东的贼寇已经悉数荡平,汉军将集中力量平定西部。将军要振奋精神,耀武扬威,朕与将军后会有期。”窦融得到皇帝诏命,随即与诸郡守将出兵,进驻金城。
最初,在更始帝时,先零羌君长封何的族人杀害金城郡太守,占据金城郡,隗嚣派遣使者贿赂封何,与封何缔结盟约,欲征调先零羌军队。窦融等人出兵进攻封何,大败封何的羌人军队,斩杀一千余人,缴获马、牛、羊上万头,谷米数万斛,既而沿着黄河沿岸耀武扬威,等待皇帝车驾莅临。当时,汉军大兵还未开进,窦融又率军返回。
光武帝对于窦融深明大义、讲求信誉颇为赞赏。诏令右扶风整修窦融父亲的坟茔,以太牢礼祭祀。数次派遣使者轻骑疾驰,送予窦融四方贡献的珍馐美味。梁统派人刺杀张玄,与隗嚣断绝联系,解下隗嚣授予的代理将军印绶。
建武七年夏天,酒泉郡太守竺曾因为弟弟报仇而杀人,主动辞职,离开酒泉郡。窦融按照皇帝旨意,拜竺曾为武锋将军;以辛肜代替竺曾,担任酒泉郡太守。
当年秋天,隗嚣发兵,寇掠安定郡。光武帝亲自率领汉军西征,讨伐隗嚣,事先告知窦融汉军出兵的时间。恰逢秋雨连绵,道路阻断,隗嚣的军队退兵,汉军停止此次军事行动。窦融来到姑臧县,接到皇帝诏令,撤军返回。窦融担心大军出动,已经在外很久,于是上书:“隗嚣听说皇帝御驾亲征,臣窦融也将出兵东进,士众扰动不安,依臣之计,暂且不战。隗嚣部将高峻等,欲归顺朝廷,箪食壶浆,以迎王师,听说汉军撤退,高峻等人又心生狐疑。当此时,隗嚣大肆宣扬东方有变故,西部州郡豪杰又重新归附隗嚣。隗嚣与公孙述相互勾结,引来公孙述部将,命令部将坚守突门聚。臣窦融势单力薄,陷入孤立无援之境地,夹在隗嚣势力的包围中,勉力挣扎。臣蒙受朝廷圣恩,奏请朝廷尽快派兵相助。汉军大队人马在前,臣窦融率领军队在后,情况紧急时,首尾相顾,互为犄角。隗嚣将会进退失据,走投无路。届时大军发起进攻,一定能大获全胜。如果汉军不能发兵,时间迁延,臣担心会有变故发生。对外助长贼寇气势,对内显示汉军软弱。此时,奸邪之人又会摇唇鼓舌,再生事端。臣为此担心,恳请陛下早做决断!”光武帝很欣赏窦融的见解。
建武八年夏天,光武帝亲自西征,讨伐隗嚣。窦融率领河西五郡太守,还有羌、胡及小月氏部落步骑数万人,辎重车五千余辆,与汉军在高平县第一城会齐。窦融首先派从事询问会见皇帝的礼仪。当时军旅在外,军事任务繁重,众将领及朝中三公在征途上车骑交错,有些人背着使者传递信息。光武帝听到窦融首先关心的是觐见皇帝的礼仪,很欣赏窦融的为人,以此告诫百官。光武帝设置酒宴,大会群臣,召见窦融等,以高规格礼仪接待窦融,拜窦融的弟弟窦友为奉车都尉,拜窦融的堂弟窦士为太中大夫。而后,光武帝与窦融联合进军,隗嚣军大败,沿途县邑纷纷投降。光武帝认为窦融的功劳很大,下诏以安丰县、阳泉县、蓼县、安风县四县作为窦融的食邑,封窦融为安丰侯。封窦融的弟弟窦友为显亲侯。按照位序,封河西诸将:封武锋将军竺曾为助义侯,封武威郡太守梁统为成义侯,封张掖郡太守史苞为褒义侯,封金城郡太守厍钧为辅义侯,封酒泉郡太守辛肜为扶义侯。封赏完毕,皇帝车驾东归,诏令窦融等返回原处,继续镇守河西。
窦融考虑到兄弟二人均受封为列侯,自己又在河西专擅军政大权,心中常惴惴不安,于是上书皇帝,多次奏请,派人代替自己。光武帝下诏回答:“我与将军情同手足,将军多次谦让,怎么没有领会我的意思?将军在西部勉力安抚吏民,不要擅自离开军队。”
及至陇西、蜀郡平定,皇帝下诏,窦融与河西五郡太守前来京师述职。窦融带着河西五郡的官属、宾客,有一千余辆车子,成群的马、牛、羊,前来京师朝觐皇帝。一行人抵达洛阳城门,窦融首先上缴凉州牧、张掖郡属国都尉、安丰侯印绶。皇帝下诏,派遣使者返还窦融的印绶,而后接见窦融一行人。窦融站在列侯位置,接受皇帝赏赐,一时间轰动京师。几个月后,光武帝拜窦融为冀州牧,仅十几日,又拜窦融为大司空。窦融以为,自己并非皇帝旧臣,刚刚入朝觐见皇帝,就受到如此优渥礼遇,位置排列在打天下的功臣上面,每次皇帝召见,窦融都会显出谦恭的样子,回答诏问,言辞特别谦和。光武帝更加看重窦融。窦融小心翼翼,内心常惴惴不安,多次奏请皇帝,请求辞去列侯爵位,通过宫中侍中金迁向皇帝诚恳地表达愿望。又上疏皇帝:“臣窦融已经五十三岁。儿子今年十五岁,秉性顽劣、愚钝。臣窦融朝夕教导儿子要熟读经书,不要妄自观察天文,了解符谶。臣真的希望儿子恭恭敬敬,小心做人,走正路,不愿意看到儿子学一些无谓的杂术,更何况把皇上赐予的封国,传予不肖儿子,让儿子像诸侯王一样,享受封国!”又一再请求在皇帝闲暇时予以接见,当面陈述。光武帝不许。后来,有一次朝会结束,窦融逡巡在座席上,迟迟不肯离去。光武帝知道,窦融又要请辞列侯,遂诏令左右人,送窦融出宫。还有一次,在朝会上,光武帝迎上去,诏令窦融:“前天,朕知道公欲请辞职务,交还封土,所以特地诏命公,天气暑热,暂且回家休息。今日相见,可以谈谈其他事,不要再提让位的话题。”自此后,窦融不敢再提此事。
本篇未完,请继续下一节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