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666 » 《后汉书》 » 卷三十下 郎襄楷列传 > 郎襄楷列传下 白话文翻译

郎襄楷列传下 白话文翻译

郎顗( yǐ),字雅光,北海郡安丘县人。父亲郎宗,字仲绥,研究京氏《易经》,善于风角占候、星算、六日七分等方术,通过望气占卜吉凶。郎宗依靠占卜养活家小。安帝征召郎宗,参加对策,郎宗被评为优秀,受拜为吴县县令。有一天,狂风骤起,郎宗占卜,说京师要有大火,记下大火发生的时间,派人到时查验,果然与郎宗预言的一样。朝中公卿听说此事,上表皇帝,征召郎宗,授予博士位。郎宗耻以占卜受到征召,听闻征召的文书来到,将县令印绶悬挂在县衙大梁上,连夜逃走,终身不再出仕。

郎顗从小向父亲学习占卜,同时学习儒学经典,在海滨隐居,教授几百个学生。郎白天研修经义,夜晚占卜星象,潜心思考,早晚不懈。州郡延请郎 ,举荐为方正、有道士人,郎顗不肯出仕。

在顺帝朝,经常有灾异发生。顺帝阳嘉二年正月,公车署征召郎 。郎顗来到京师,拜谒阙门,向朝廷奉上奏章:

臣听说,天垂妖象,地显灾异,以此警示人主。当此时,人主一定要反躬自省,修养德行,让朝政回到正轨,还要推行教化,力求政通人和。京房著述的《易经内传》讲:“凡灾异降临,一定对应某项施政。朝廷纠正缺失,灾异就会消失,朝廷取消恶政,灾异就会消除。”陛下事必躬亲,每日亲理政事,只要按照前人的教导,“三省吾身”,认真思考施政中的过失,灾异就会消失。

如今,风俗凋敝,世人皆崇尚奢侈淫靡,对待亲人薄恩寡义。朝廷禁止奢靡要从俭朴做起,挽救世态炎凉要从敦厚做起,才能重整社会道德。治理民众,莫善于强调礼仪。勤修礼仪,谨守道德,须从上至下,改变世态炎凉,不应仅归咎于百姓。《诗经·周南》强调德义,以《关雎》为篇首,抓住根本,才能解决问题。推行教化,风动而草伏,正其源,河流才会清澈,反过来,源头受到污染,下游自然会混浊。天地间的正道,犹如鼓籥(yuè),推行教化,以谦让为德,德的教化,由近及远。臣注意到,近些年皇帝陵寝庙园多次发生火灾,火光冲天,扰动神灵。《易天人应》讲:“君子不遵守获利的原则,是不懂得恩泽,会有妖孽焚烧宫阙。”还有:“国君大肆修建宫殿苑囿,这是以阴犯阳,妖火会酿成火灾。”还有:“上不简朴,下不节俭,大火会焚烧国君的宫殿。”自从陛下修缮西苑,修葺太学,宫殿相继扩建,增加了许多装饰。在往昔,盘庚将国都迁至殷,去除奢靡,坚持简约。夏后氏建造宫殿,房屋低矮,将财力用于水利。鲁哀公修建长府,闵子骞谏言:“按照旧的规模就行,何必重建?”臣愚以为,诸多建筑修缮尽可能俭省,用有限的财力赈济贫困百姓,帮助鳏寡孤独,遵循上天好德之意,百姓自然会赞美。仁的根本,体现在俭。岂有遵循天意,存恤百姓,为仁为俭,上天不降临祥瑞?

土地之神为地祇,喜静喜阴,在推行教化时,应该敬祀地祇,勿要扰动。臣看到,从正月以来,连续多日天气阴霾。《易内传》讲:“久阴不雨,这是气候紊乱,《蒙卦》转为《比卦》。《蒙卦》讲君臣上下,相互干扰。”又说:“不施德政,征候为常阴。”贤者是教化之本,云气是载雨之具。得到贤者,不能重用,犹如天气久阴,却不能下雨。此前数日,过了节气仍然寒气逼人,坚冰化冻,又重新冻结。寒往暑来,暑往寒来,意思是说,日月运行寒暑相互规避,这样才能形成气候物象。而今,立春之后,《火卦》主事,天气本应该变得温暖却依然寒冷,这种气象违背时令。恐怕是有功之臣没有得到封赏,刑罚过重过滥所致。朝廷应该顺应时令,在立秋之后,再处理刑案。

臣研究《易经·飞候》,对照朝政,臣以为,立夏之后会有地震发生,土地开裂,地下水涌出。还有,火星运行失序,盈缩,进入舆鬼宿,环绕轩辕星宿。火星之精在南方,主夏季之政。朝政有缺失,不按照时令行事,火星就会运行失序。正月三日至九日,卦象主朝廷三公。对上,朝廷三公对应三台星,对下,三公辅佐国君,同为一体。朝政有缺失,天气就会变得寒冷、阴湿,违背时令。“节彼南山”,这是《诗经·小雅》周人忧虑政事;“股肱良臣”,这是《尚书·虞典》的话。而今,在位的大臣争相托名清高、谦逊,享受国家俸禄,将天下忧患却抛在脑后,每天悠哉游哉,小病大养,一听说朝廷要封赏、晋爵,马上就从床上爬起来。怎么病得快,好得又如此迅速?以这种态度为国家效力,谋求太平,消除灾异,能行吗?今天任命的州牧、郡守,全部由三公府委任。官吏不良,就把责任推给州郡,州郡有过错,选拔者岂能推卸责任?陛下给予官员的待遇优厚,官员贻误政事,正所谓大网疏阔,小网细密。三公并非臣的仇人,臣也并非狂夫妄言,之所以讲这些,是胸中不胜郁闷。看到朝廷欲振兴事业,臣不能仅仅以赞誉阿谀陛下。

臣来自草莽,不懂得禁忌,披肝沥胆,书不择言。愿伏在刀斧之下,鼎镬之中,死无所恨。臣在阙门下,奉上奏章,等候处罚。

奏章递上,顺帝派尚书策问郎 。郎顗应对说:

臣听说,明王圣主愿意听取谏言,了解施政中的过失,忠臣孝子不应该隐瞒实情。臣按照人伦大礼,就所见所闻及对政事的看法,奉上忠言,臣禀性愚、戆,不懂得忌讳,之所以不顾生死,言辞恳切,诚愿陛下重修乾坤之德,再开日月之明,披览图籍,查阅经典,思考帝王之要务,汲取前朝之教训,如果发现有过错,就应该退而改正。按照文、武之道,遵循尧、舜之途,攘除灾祸,延续福祚,以德政号令天下,这是微臣之所愿。臣夜不能寐,秉烛夜思,将所思所想分条整理,就朝廷应处理的大事,谨提出臣的看法及修正措施,共计七章,附录于下:

一事:皇家陵寝至关重要。陵寝是先帝神灵栖息之所,如果火灾肆虐,迫近陵寝殿宇,先帝魂灵就会受到惊扰。根据档案记载,宫殿的建造始于永平年间,时间并不久远,如今又要修缮。还有西苑的建筑,是为禽畜所设,离宫别观,这些都不是陛下常去的地方,现在又要大兴土木,营建无已,花费巨大,达亿万计。《易内传》讲:“人君奢靡,就会大肆修建宫殿,致使天气干旱,发生火灾。”当年鲁僖公遭遇干旱,及时调整政策,提醒自己,取下高悬的钟鼓,停止修缮公馆,虽然仍有小灾,然而时雨随即降临。由此来看,上天回应人事,如影随形。这个月十七日戊午时,属于南方徵日,太阳在申时出现,风从寅时刮起,丑时停止。丑、寅、申均为徵,没有火灾,也会有旱情。愿陛下重视修缮的花费,常顾念百姓的疾苦,停止建造宫殿楼阁,减少雕镂纹饰,减损庖厨之美馔,撤去宴享之乐趣。《易中孚传》讲:“阳气感动上天,不到一日,就会灵验。”如此一来,上天就会祥云密布,灾害消弭。

二事:去年以来,《兑卦》主人事,却大多并无效应。《易传》讲:“有貌无实,可谓佞人;有实无貌,可谓道人。”寒温为实,清浊为貌。而今,朝廷三公貌似恭敬,其实矫饰虚伪,以诈伪敷衍朝廷,不肯恪尽职守辅佐陛下,因此,才会有清浊反常的异象,寒温没有效应,这是阴寒侵犯阳气。卜辞讲:“太阳升起,会有妖风出现,太阳隐蔽,会有地裂出现。”持续三年,会有日食出现,阴侵犯阳,逐渐积累,就有了这样的结果。立春前后,温气顺应时令,这是朝廷的诏令宽大仁和。再以后,出现寒冷,这是没有宽大仁和之实。古人讲十室之邑,必有忠信,率土之臣,岂无忠贞?还未听说过朝廷有选拔忠信、忠贞良士的举措,这样就不能访求到贤士辅佐朝廷,为黎民百姓带来福祉。陛下应该多选择良吏,辅佐陛下宣示圣化。

三事:臣听说,天道并不遥远,按照三正、五行,循环往复。今年是少阳之年,按照常规,国家应该兴旺,臣担心此后几年,阳气又会受到扰动,灾星运行,经过天门,到了戊己年,会有灾异出现。今年春天会有旱情发生,夏天会有水灾,臣通过六日七分征候进行推算,知道这些。灾害发生,往往会有相应的征候伴随。朝政出现过错,邪气就会横行,违逆上天,上天以灾变警示人君。帝王治理天下,当粮食出现歉收时,要减损御膳,紧缩开支。近几年,粮食收成减少,百姓家中断粮,生活不如往昔。百姓生活不足,人君岂能熟视无睹?水旱灾害虽然还未到来,然而君子须有预测,防患于未然。老子讲:“人民发生饥困,是因为上缴的租税太多。”想当年,孝文帝节衣缩食,身穿粗陋的绨袍及皮革制成的鞋子,宫中的木器没有纹饰,孝文帝一朝始终坚持轻敛薄赋,当时国家一片升平气象。而今,陛下圣德,汉室中兴,应该继承前人的德行,提倡节俭,天下幸甚。《易经》讲:“天道无亲,常与善人。”商代的高宗享有长寿之福,春秋时的宋景公得以益寿延年。

本篇未完,请继续下一节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