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666 » 《后汉书》 » 卷三十三 朱冯虞郑周列传 > 朱冯虞郑周列传 白话文翻译

朱冯虞郑周列传 白话文翻译

朱浮,字叔元,沛国萧县人。最初,朱浮追随刘秀,在大司马府担任主簿,升任偏将军,协助刘秀攻破邯郸。刘秀派遣吴汉斩杀更始帝的幽州牧苗曾,之后,刘秀拜朱浮为大将军,兼领幽州牧,镇守蓟城,负责平定北方。

建武二年,光武帝封朱浮为舞阳侯,享有三个县的食邑。

年轻时,朱浮就显露出才华,常欲整顿社会风气。在幽州牧任上,朱浮礼遇士人,征召名士涿郡人王岑等,拜他们为州郡从事,留任王莽时的二千石官员,把他们安排在将军幕府。朱浮征调幽州诸郡仓库里的粮食,为任职官员发放津贴,安排其妻子儿女,免除其后顾之忧。渔阳郡太守彭宠认为天下尚未安定,各地义军风起云涌,不应该安排那么多官员,徒耗费钱粮,拒不执行朱浮的敕令。朱浮性情急躁,自以为位高权重,对彭宠抗命耿耿于怀,颁发公文,严厉斥责。彭宠同样强悍,加之有战功,二人的矛盾逐渐加深。朱浮密奏皇上,说彭宠派遣官吏,迎接妻子,却不肯把老母接来,还收受贿赂,杀害友人,掌握大量军队,囤积钱谷,其志向难以预测。彭宠与朱浮已经结下怨恨,当知道朱浮密奏皇上,对自己肆意诽谤,彭宠勃然大怒,欲举兵攻打朱浮。朱浮以书信谴责彭宠:

人们常说智者顺时而动,愚者逆理而行。我常为春秋时郑国公子京城太叔感到莫名悲哀。太叔不自量力,又没有贤士辅佐,背叛国君,自绝于庄公,最终被郑国抛弃。

伯通将军以战功镇守一个大郡,辅佐皇上中兴汉室,有建立国家之功。而今,将军担任要职,亲力亲为,善于理财。朱浮秉承君命,负有征伐之责,欲以权变,纾解当下急困,二人都在为国家谋划。将军却疑心朱浮向皇帝进谗言,既如此,将军为何不亲自去面见陛下,当面对质,却要走上灭族的不归之路?陛下对于伯通,可谓恩深赏厚,委以大郡之责,任由将军发挥才干,把将军当作柱石大臣看待,情同骨肉。匹夫婢女为一饭之恩,尚且要舍命相报,岂有怀揣三枚大印,镇守一方,不顾朝廷恩义,心生叛逆的!

将军与属下谈起这些,将何以开口?行起跪拜,将何以为念?坐卧思考,将何以为心?引镜窥影,将何以整容?举措建功,将何以为人?诚为将军可惜,将军抛弃荣誉,走上不归之途,抛弃传世爵禄,招引灭族之祸。将军的口中,高谈尧舜之道,行为却似桀纣,生为世人所笑,死为愚鬼所羞,不亦哀乎!将军与耿况,同时起兵,辅佐陛下,蒙受国恩,担任大郡太守。耿况谦让,多次向皇上奏请,恳求贬抑职务;将军却自恃其功,自以为功高天下。在以前,辽东郡有一头猪生下白头猪仔,主人诧异,欲献予朝廷,走到河东郡,却发现很多猪都是白猪,不觉异常羞愧,带着猪仔返回辽东。以将军的功劳,在朝堂上夸口,犹如辽东郡的白猪,实在是见识浅薄。将军狂妄愚蠢,以六国自比,战国时,六国势力强大,诸侯拥有千里领地、百万雄兵,雄踞一方,相互对峙数十年。而今,天下之辽阔,朝廷的郡县有多少?将军以区区渔阳,难道要结怨于天子?这就好像黄河边上的人,欲以掊土堵塞孟津,不自量力!

如今,天下安定,海内百姓都愿意过上太平生活,士人无论贤与不肖,都愿意在当今盛世立功立名。将军却要逆风狂走,自弃于盛世。在家听老婆的话,毫无主张,在外听佞臣的话,相信阿谀。将军欲做一个悖逆朝廷的恶贼,为开国功臣树立一面镜鉴,岂不哀哉!平定天下的功臣,不应该心怀私怨,将军切勿以前事自误。愿将军留意,如何保全老母、幼弟。凡举大事者,不要令亲者痛,仇者快。

彭宠看了书信,更加愤怒,随即攻打朱浮,战事激烈。第二年,涿郡太守张丰举兵反叛。

当时,两个郡发生叛乱,幽州形势紧张。朱浮以为天子一定会亲自率领大军,前来镇压,可是,光武帝仅派了游击将军邓隆协助朱浮平定叛乱。朱浮顿时恐慌,认为皇上料事不明,过于轻敌,没有派更多军队挽救危局。朱浮上疏:“在往昔,宋、楚二国,均为诸侯,楚庄王因为宋国羁押楚国使者,遂有举兵讨伐宋国之举。魏公子无忌为朋友之义,甘冒强秦之兵锋,窃符救援赵国。楚、魏二国,并没有匡扶正义之职责,庄王为了争强而发怒,公子无忌以一言而守信。如今,彭宠背叛朝廷,张丰悖逆叛乱。臣以为,陛下一定会放下其他事情,义无反顾,惩治恶贼。然而数月过去,陛下却毫无动静,任凭逆贼围城,不肯救援,放纵逆贼猖獗,不肯讨伐,臣困惑不解。在往昔,高祖圣武,天下已经平定,仍然率领汉军亲自征伐匈奴,平定黥布叛乱,未尝有一刻安宁。陛下中兴汉室,成就大业,海内尚未平定,却欲享受安逸,不顾北部边陲危急,百姓惶恐,心中无所寄托。三河地区(注:河东郡,河内郡,河南郡)、冀州,虽然已经平定,陛下怎么能满足现状,将这样的天下传予后世!今年秋天,庄稼丰收,被渔阳郡贼寇抢掠。张丰极其狂妄,奸党日渐增多,北部边郡,连年防御贼寇,战士疲惫不堪,甲胄生满虮虱,弓弩不能修理。上下为此,莫不焦心思虑,相互守望,盼望陛下早日拿出主意。”光武帝以诏书回复朱浮:“在往年,赤眉军祸乱长安,我预料赤眉军粮食匮乏,早晚会向东流窜,此后果然在东归之路上被汉军堵截,全部投降。此次贼寇反叛,不会持续太久,军中一定会有内讧,直至相互残杀。如今军费尚未充实,要等到麦收以后,再做定夺。”朱浮城里的粮食,逐渐耗尽,出现人相食。恰逢上谷郡太守耿况派骑兵前来救援,朱浮这才脱身,逃出险境。朱浮南下逃到良乡,军中长吏拦住朱浮,朱浮担心不能脱身,下马杀死妻子,最后仅以身免,良乡投降彭宠。尚书令侯霸上奏皇上,说朱浮是幽州叛乱的元凶,是朱浮逼迫彭宠反叛,徒劳汉军靡费军饷,而且面临危局,不能死节,仓皇出逃,罪当伏诛。光武帝不忍心,让朱浮代替贾复担任执金吾,后又封朱浮为父城侯。再后来,张丰、彭宠自取灭亡。

光武帝认为很多二千石官员不能胜任,当时,有纤微过失者就会遭免职,一时间,官员更替频繁,百姓不能安心服从治理。

建武六年,日食频显,朱浮上疏:“臣听说,太阳是所有阳的宗主,处于君位之上。凡担任官职者,治理百姓,无论郡太守,或县令,均处于阳位,为尊为长。如果君主不能明察,对于郡县主官随意罢免,则会干扰地方治理。日月星三光也会显示异象,向帝王示警。《五经》是儒家治国理政的经典,《洪范五行传》记述各种灾异,都是强调天道的重要,对后世执政者有警示意义。陛下哀怜海内百姓刚刚脱离战乱,对待民众犯法持宽宥态度,希望有助于百姓休养生息。地方官吏在治民时也会有偏差,甚至有不称职者。因为过失,陛下动辄罢免,岂不是令地方官员在施政时,愈发谨慎小心!在往古,唐尧、虞舜时,虽然是盛世,也要对官员三次考核,才能决定升降去留。大汉中兴,刚刚奠基,官员也要在工作中不断历练,摸索经验,积累功绩。西汉初年,有些官员在一地任职时间很久,有的甚至在任职地养老,后世子孙因祖辈在某一地任职过久,以地名为姓氏。当时的官员未必都很称职,同样会招来非议,流言蜚语横行,甚至舆论哗然。人们常说,天地之功不可以仓促而就,建功立业也需要岁月积累。近些时,臣注意到,郡守、县宰反复遭免职、更换,迎新送旧,相望于途。臣以为,官员在一地任职时间尚浅,还未见到功效,如果严加切责,会令官员人心惶惶,有朝不保夕之忧虑。官员各自观望,不能把心思放在工作上,甚至有些官员,因为睚眦怨恨,以私废公,挟嫌报复,妄自揭发官员的短处。有些官员迎合上意,借机弹劾诋毁。二千石郡府官员及县长、县令迫于形势,担心受到弹劾,或受到讥讽,也会争相矫饰政绩,致使诈伪横行,以求获得荣誉。如今,地方官员骚动,日月运行失序。罢免官员,须从长计议,否则会酿成后患。仓促间提高官员的施政能力,会带来不祥后果。欲使国家长治久安,希望有速效之功,这不是陛下之福。天下绝非为一时所用,海内安宁,也绝非一日之功。愿陛下深思,关注经年累月的治理,谋求一代人的教化。天下幸甚。”光武帝把朱浮的奏章发下,交由大臣们廷议,大臣们多同意朱浮的意见,此后,州牧、郡守的更换少了许多。

本篇未完,请继续下一节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