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666 » 《后汉书》 » 卷三十五 张曹郑列传 > 张曹郑列传 原文

张曹郑列传 原文

张纯字伯仁,京兆杜陵人也。高祖父安世,宣帝时为大司马卫将军,封富平侯。臣贤案:张安世昭帝元凤六年以右将军宿卫忠谨封富平侯,今此言宣帝封,误也。宣帝即位,但益封万户耳。父放,为成帝侍中。纯少袭爵土,哀平闲为侍中,王莽时至列卿。遭值篡伪,多亡爵土,纯以敦谨守约,保全前封。

建武初,先来诣阙,故得复国。五年,拜太中大夫,使将颍川突骑安集荆、徐、杨部,督委输,督,促也。委输,转运也。监诸将营。后又将兵屯田南阳,迁五官中郎将。有司奏,列侯非宗室不宜复国。光武曰:“张纯宿卫十有余年,其勿废,更封武始侯,食富平之半。”武始,县,属魏郡。富平,县,属平原郡也。

纯在朝历世,明习故事。建武初,旧章多阙,每有疑议,辄以访纯,自郊庙婚冠丧纪礼仪,多所正定。帝甚重之,以纯兼虎贲中郎将,数被引见,一日或至数四。过三以至于四也。纯以宗庙未定,昭穆失序,十九年,乃与太仆朱浮共奏言:“陛下兴于匹庶,荡涤天下,诛锄暴乱,兴继祖宗。窃以经义所纪,人事众心,虽实同创革,而名为中兴,宜奉先帝,恭承祭祀者也。元帝以来,宗庙奉祠高皇帝为受命祖,孝文皇帝为太宗,孝武皇帝为世宗,皆如旧制。又立亲庙四世,推南顿君以上尽于舂陵节侯。南顿令钦即光武之父。舂陵侯买,光武高祖也。礼,为人后者则为之子,既事大宗,则降其私亲。大宗谓元帝也。据代相承,高祖至元帝八代,光武即高帝九代孙,以代数相推,故继体元帝,故曰“既事大宗”。下又云“宣、元皇帝尊为祖、父”,又曰“自元帝以上祭于洛阳,成帝以下祭于长安”,其义明矣。降其私亲,谓舂陵已下不别序昭穆。今禘祫高庙,陈序昭穆,而舂陵四世,君臣并列,以卑厕尊,不合礼意。设不遭王莽,而国嗣无寄,推求宗室,以陛下继统者,安得复顾私亲,违礼制乎?昔高帝以自受命,不由太上,宣帝以孙后祖,不敢私亲,故为父立庙,独群臣侍祠。臣愚谓宜除今亲庙,以则二帝旧典,愿下有司博采其议。”诏下公卿,大司徒戴涉、大司空窦融议:“宜以宣、元、成、哀、平五帝四世代今亲庙,宣、元皇帝尊为祖、父,可亲奉祠,成帝以下,有司行事,别为南顿君立皇考庙。其祭上至舂陵节侯,群臣奉祠,以明尊尊之敬,亲亲之恩。”帝从之。是时宗庙未备,自元帝以上,祭于洛阳高庙,成帝以下,祠于长安高庙,其南顿四世,随所在而祭焉。

明年,纯代朱浮为太仆。二十三年,代杜林为大司空。在位慕曹参之迹,务于无为,曹参,惠帝时代萧何为相国,遵萧何法,无所变更。选辟掾史,皆知名大儒。明年,上穿阳渠,引洛水为漕,上音时丈反。阳渠在洛阳城南。百姓得其利。

二十六年,诏纯曰:“禘、祫之祭,不行已久矣。‘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论语》载宰我之言也。宜据经典,详为其制。”纯奏曰:“《礼》,三年一祫,五年一禘。《春秋传》曰:‘大祫者何?合祭也。’毁庙及未毁庙之主皆登,合食乎太祖,五年而再殷。《周礼》三年一祫,五年一禘。又《公羊传》曰:“大祫者何?合祭也。合祭柰何?毁庙主陈于太祖,未毁主皆升,合食于太祖,五年而再殷祭。”注云:“殷,盛也。谓三年祫,五年禘也。”汉旧制三年一祫,毁庙主合食高庙,存庙主未尝合祭。元始五年,诸王公列侯庙会,始为禘祭。臣贤案:平帝元始五年春,祫祭明堂,诸侯王列侯宗室助祭,赐爵金帛。今纯及《司马彪书》并云“禘祭”,盖禘、祫俱是大祭,名可通也。又前十八年亲幸长安,亦行此礼。《续汉书》曰:“十八年上幸长安,诏太常行禘礼于高庙,序昭穆。父为昭,南向,子为穆,北向。”礼说三年一闰,天气小备;五年再闰,天气大备。故三年一祫,五年一禘。禘之为言谛,谛定昭穆尊卑之义也。禘祭以夏四月,夏者阳气在上,阴气在下,四月《干》卦用事,故言阳气在上也。故正尊卑之义也。祫祭以冬十月,冬者五谷成孰,物备礼成,故合聚饮食也。斯典之废,于兹八年,自十八年至此。谓可如礼施行,以时定议。”帝从之,自是禘、祫遂定。

时南单于及乌桓来降,边境无事,百姓新去兵革,岁仍有年,家给人足。仍,频也。纯以圣王之建辟雍,所以崇尊礼义,既富而教者也。《论语》曰“子适卫,冉子仆。子曰:‘庶矣哉!’冉子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也。乃案七经谶、明堂图、谶,验也。解见《光武纪》。《七经》谓《诗》、《书》、《礼》、《乐》、《易》、《春秋》及《论语》也。河闲《古辟雍记》、孝武太山明堂制度,武帝时,河闲献王德献雅乐,对三雍宫,有其书记也。又武帝封太山,济南人公玉带上黄帝时明堂图,明堂中有一殿,四面无壁,以茅盖,水环宫垣,为复道,上有楼也。及平帝时议,平帝时起明堂,征天下通一蓺以上皆议于公车也。欲具奏之。未及上,会博士桓荣上言宜立辟雍、明堂,章下三公、太常,而纯议同荣,帝乃许之。

三十年,纯奏上宜封禅,曰:“自古受命而帝,治世之隆,必有封禅,以告成功焉。《礼记》曰:“因名山,升中于天。”郑玄注曰:“谓巡守至于方岳,燔柴祭天,告以诸侯之成功也。”《乐动声仪》曰:‘以《雅》治人,风成于《颂》。’《动声仪》,《乐纬》篇名也。有周之盛,成康之闲,郊配封禅,皆可见也。书曰‘岁二月,东巡狩,至于岱宗,祡’,则封禅之义也。臣伏见陛下受中兴之命,平海内之乱,修复祖宗,抚存万姓,天下旷然,咸蒙更生,恩德云行,惠泽雨施,《易》曰:“云行雨施,品物流形。”黎元安宁,夷狄慕义。《诗》云:‘受天之祜,四方来贺。’《下武》之诗也。郑玄注云:“言武王受此万年之寿,辅佐之臣亦宜蒙余福也。”今摄提之岁,仓龙甲寅,德在东宫。《尔雅》曰:“太岁在寅曰摄提格。”建武三十年太岁在甲寅,时岁德在东宫。《前书音义》曰:“苍龙,太岁也。”宜及嘉时,遵唐帝之典,继孝武之业,以二月东巡狩,封于岱宗,明中兴,勒功勋,复祖统,报天神,禅梁父,祀地祇,传祚子孙,万世之基也。”中元元年,帝乃东巡岱宗,以纯视御史大夫从,视,比也。并上元封旧仪及刻石文。武帝元封元年封禅仪,令侍中皮弁搢绅,射牛行事。封广丈二,高九尺,有玉牒书,书秘,其事皆禁。禅肃然,天子亲拜,衣上黄。江淮闲一茅三脊为神籍,五色土杂封。纵远方奇兽飞禽之属也。三月,薨,谥曰节侯。

子奋嗣。

奋字稚通。父纯,临终来家丞曰:“司空无功于时,猥蒙爵土,身死之后,勿议传国。”《东观记》曰家丞名歙。奋兄根,少被病,光武诏奋嗣爵,奋称纯遗来,固不肯受。帝以奋违绍,来收下狱,奋惶怖,乃袭封。永平四年,随例归国。

奋少好学,节俭行义,常分损租奉,奉音扶用反。赡恤宗亲,虽至倾匮,而施与不怠。十七年,儋耳降附,儋耳,郡,武帝置,故城即今儋州义伦县也。奋来朝上寿,引见宣平殿,应对合旨,显宗异其才,以为侍祠侯。名臣子孙侍祠封侯,解见《邓禹传》。建初元年,拜左中郎将,转五官中郎将,迁长水校尉。七年,为将作大匠,章和元年,免。永元元年,复拜城门校尉。四年,迁长乐卫尉。明年,代桓郁为太常。六年,代刘方为司空。

时岁灾旱,祈雨不应,乃上表曰:“比年不登,人用饥匮,今复久旱,秋稼未立,立,成也。阳气垂尽,岁月迫促。夫国以民为本,民以谷为命,政之急务,忧之重者也。臣蒙恩尤深,受职过任,夙夜忧惧,章奏不能叙心,愿对中常侍疏奏。”疏犹条录也。即时引见,复口陈时政之宜。明日,和帝召太尉、司徒幸洛阳狱,录囚徒,收洛阳令陈歆,即大雨三日。

本篇未完,请继续下一节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