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666 » 《后汉书》 » 卷四十三 朱乐何列传 > 朱乐何列传 白话文翻译

朱乐何列传 白话文翻译

朱晖,字文季,南阳郡宛县人。朱晖家族世代有人在朝中做官。朱晖早年丧父,很小时就立下志向,为人勇敢,行事果断。十三岁时,王莽新室败亡,天下大乱,朱晖与外祖父家人从田间逃往宛城,途中遇上乱贼,手持快刀,抢劫妇女,夺取衣物。朱晖的兄弟和外祖父家的宾客吓得手足无措,趴在地上不敢动弹。朱晖当即拔出剑来,走上前去,对乱贼讲:“这些财物可以拿去,但是妇女的衣服不能动。否则,今日就是我朱晖拼死之日!”乱贼看着朱晖虽然年龄幼小却胆气过人,笑着说:“小家伙,把剑收起来吧。”随后,乱贼丢下众人离去。

光武帝曾经与朱晖的父亲朱岑同在长安求学,二人是朋友。及至刘秀登上帝位,派人寻找朱岑,朱岑已经去世,后来找到朱晖,光武帝拜朱晖为侍郎,朱晖以有病辞去职务,在太学完成学业。朱晖为人矜持、严肃,无论进退,皆遵循礼仪,太学的儒生称赞朱晖。

永平初年,明帝的舅舅新阳侯阴就很欣赏朱晖,前去拜访,朱晖避而不见。阴就派家丞送给朱晖礼物,朱晖闭门谢客,不肯接受。阴就知道后,感叹:“朱晖是一位志士,小恩难以夺其志。”朱晖在郡府担任官吏,郡太守阮况欲买朱晖家的一个婢女,朱晖不肯卖。及至阮况去世,朱晖把婢女送予阮况的家人。有人不理解,讥讽朱晖,朱晖解释:“此前阮太守有求于我,之所以不敢从命,是担心对太守的名节有损。今日相送,是表明我并非舍不得婢女。”骠骑将军东平王刘苍听说此事,征用朱晖,对朱晖很尊敬。正月一日清晨,刘苍要进宫向皇帝朝贺。按照旧例,少府赐予诸侯王玉璧。当时,阴就担任少府,作为皇亲国戚,非常尊贵,府中的官吏傲慢,不能谨守法度。刘苍坐在朝堂上,漏刻将尽,还没有拿到玉璧,刘苍对身边的掾史讲:“这该怎么办?”朱晖看到少府主簿手里持有玉璧,走上前去,对主簿讲:“我多次听说玉璧,从未见过,请让我看一下。”主簿把玉璧递给朱晖,朱晖回过头来招呼令史,把玉璧送给刘苍。主簿闻言大惊,禀告阴就。阴就说:“朱掾史是一位义士,不要讨要啦。”又拿了一枚玉璧,朝见皇帝。刘苍朝见毕,召见朱晖:“刚才的事情,掾史与蔺相如相比,堪为伯仲!”光武帝听说此事,很欣赏朱晖敢作敢为。光武帝巡幸长安,要加强保卫,任命朱晖为卫士令,后来,又任命朱晖为临淮郡太守。

朱晖重视气节,府中所用的官吏都是杰出士人。对于因义气报仇犯法者,朱晖会法外开恩,予以轻判,一般都能够免除死刑。不义之徒犯法杀人,朱晖则会严惩。朱晖在任上受到吏民爱戴,有人作歌道:“刚强正直,南阳朱季。吏畏其威,民感其惠。”几年后,因为某事触犯法律,朱晖被免职。

朱晖为人性情刚烈,常遭到上司非议,几次担任官职都被弹劾。自从离开临淮郡,朱晖避居乡下,布衣蔬食,不肯参加乡里的应酬,乡党讥讽朱晖为人耿介。章帝建初年间,南阳郡发生饥荒,米卖到每石一千余钱,朱晖把家中的财产全部捐出,救济族中的亲戚故旧以及贫困者,乡党为此多称颂朱晖。朱晖同县人张堪有义名,在太学认识朱晖,对朱晖很尊重,以朋友礼相待。有一次,张堪握住朱晖的手臂,嘱托:“欲把妻子儿女托付给先生。”朱晖认为张堪是前辈,举手不敢答应。再后来,二人久不相见。张堪去世,朱晖听说张堪的妻子儿女陷入贫困,前去探视,送了很厚重的礼物,帮助张家人。朱晖的小儿子不解,问朱晖:“大人并没有与张堪结为好友,儿孙们也从未听说过此人,大人如此厚遇张家,儿子感到奇怪。”朱晖答:“张堪曾经以知己看待我,我只能以信义回报。”朱晖与同郡人陈揖结为好友,陈揖去世得早,有一个遗腹子陈友,朱晖可怜陈友失去父亲,当时司徒桓虞曾担任南阳郡太守,召朱晖的儿子朱骈到郡府担任官吏,朱晖推辞,向太守推荐陈友。桓虞为此事叹息不已,遂召来陈友安排职务。朱晖就是这样,为人好义。

章帝元和年间,章帝出京师巡狩,向南阳郡太守询问朱晖的近况,欲征召朱晖。后来,章帝拜朱晖为尚书仆射,一年内,又升任朱晖为泰山郡太守,朱晖上疏,请求留在宫中任职,章帝答应朱晖的请求。朱晖就朝政,密封奏事,向章帝提出谏言,得到章帝肯定。章帝下诏,回答朱晖:“君补救朝廷的过失,有为人清白之操守,可谓品行嘉美。俗吏苟且取容,阿意逢迎,入朝缺乏谏言之志,退朝缺少补过之念,朕常为此而忧虑。君今日所言,正合我意,愿多加努力!”

当时,粮价腾贵,朝廷财政拮据,费用不足,章帝为此而忧虑。尚书张林上疏:“谷价之所以昂贵,是由于钱币过多,贬值。可以回笼一些,改用布帛缴纳租税,以布帛代替货币,流通天下。食盐,是民众必需的日常物品,虽然昂贵,人不能须臾离开,应该由政府专营。还有,交阯州、益州上缴记簿的官吏,每年往来京师,常会捎带一些珍珠、宝贝,朝廷应该征缴税利。在武帝朝,这种做法,叫‘均输税’。”章帝下诏,将奏议交予尚书讨论。朱晖上奏,认为张林的谏言不宜采纳,此事作罢。再后来,又有人重提类似张林的谏言,认为这样做,对国家有利,章帝也持同一看法,于是下诏,准予施行。朱晖再次上奏:“按照制度,天子不谈论有无,诸侯不谈论多少,享受俸禄的官员,不与百姓争利。而今,均输法与商贩牟利无异,国家专营盐业,利益收归政府,百姓对此多有怨言。布帛可以买卖,如果以布帛代替钱币,收缴税利,官吏则会从中取利。这些做法,不是明主施政的良策。”章帝认为张林等人的谏言有其合理之处,看到朱晖再次阻挠,章帝发怒,严厉叱责宫中尚书。朱晖等人自我绑缚,走进监狱。三日后,章帝下诏,赦免朱晖等。章帝说:“朝廷愿意听取不同意见。黄发老臣无罪,诏书言辞过当,臣等为何要自我绑缚,走进监狱?”此后,朱晖称病,不再参加尚书对朝政的讨论。尚书令以下官员惶恐,对朱晖讲:“刚受到皇上谴责,君为何就称病?这样消极对待,恐怕会招来祸责!”朱晖说:“老臣已经八十岁,蒙受皇恩,得以在宫中任职机要,应该以死报国。如果明知政策不可为而顺应皇帝旨意,应声附和,有负臣子道义。现在,臣耳不闻,眼不见,只等死期临近。”遂闭口不再讲话。其他尚书不知所措,共同上疏弹劾朱晖。章帝此时已经怒气消解,遂将弹劾的事情放下。又过了数日,章帝下诏,派值日的郎官前来询问朱晖的生活起居,又让太医来探视病情,让太官送来饮食,朱晖这才起床。章帝赐予朱晖十万钱、一百匹布、十套衣服,加以褒奖。

再后来,朱晖升任尚书令,以年老体弱,乞求退休。章帝拜朱晖为骑都尉,赐钱二十万。和帝即位,窦宪北征匈奴,朱晖再次上疏,不久,病逝。

儿子朱颉,攻读儒术,在安帝朝,官至陈国相。朱颉的儿子朱穆。

朱穆,字公叔。朱穆五岁时,行为笃孝,被当时人称道。父母有病,朱穆不肯吃饭,直至父母病好,才肯吃饭。及至壮年,朱穆勤于学问,锐意攻读,有时思考问题竟然丢失衣冠,行走时掉进坑里。父亲认为儿子读书读愚蠢了,甚至不知道马有几条腿。朱穆学习却更加勤奋。

最初,朱穆被举荐为孝廉。顺帝末年,江淮地区盗贼蜂起,州郡不能制止。有人对大将军梁冀说:“朱公叔文武兼备,可谓海内奇士,如果让此人在将军幕府参谋军事,何愁贼寇不能平定。”梁冀早就听说过朱穆,于是征召,让朱穆负责军事,给予信任。及至桓帝即位,顺烈太后临朝称制。朱穆看到梁冀受到太后重用,位高权重,希望梁冀匡扶汉室,于是借灾异,上疏劝谏梁冀:“臣朱穆认为,明年是丁亥,木星运行,刑、德合于干位,此乃《易经》讲的龙战之会。《易经》讲:‘龙战于野,其道穷也。’意思是说,岁星在阳道运行,将胜,岁星在阴道运行,将负。今年九月,天气暑热,五个方位,四季气候,均出现异常,这些已经证明《易经》所言。岁星在善道运行,属阳,岁星在恶道运行,属阴,修正轨迹,守住阳道,摧毁恶类,福佑会出现。臣朱穆做事情不行,自以为平生所好,只有学问,向老师请教学习,可以适时应用。愿将军考虑臣的谏言,重用读书的儒生,重视儒生忠直的一面,不要姑息小人,专心于公事,摒除私念,广泛征求贤能,远离邪佞之臣。人君不可以不学习,应该以天地为正道,不断浸润身心。将军应该为皇帝选择师傅及侍讲的儒生,选择谨慎小心、忠诚敦厚的士人。将军与他们一起,为皇帝侍讲,借此,将军可督促师傅认真讲授。师傅贤德,按照古礼讲授,犹如背倚南山,稳坐平原,还有谁敢祸乱朝纲!今年夏天,月晕遮住房宿,明年应该有小灾。应及早诛杀奸臣,诛杀为天下所痛恨的奸臣,以此消除灾异。议郎、大夫,原本由儒学高深的士人担任,而今朝廷用非其人。朝中九卿,还有尸位素餐者在位。愿将军省察。”朱穆推荐种暠、栾巴等。第二年,严鲔欲拥立清河王刘蒜为帝,黄龙在沛国出现两次。梁冀不学无术,以为这正好验证朱穆的“龙战”之言,奏请太后,任命种暠为从事中郎,又推荐栾巴为议郎,举荐朱穆为儒学高第,朱穆担任侍御史。

本篇未完,请继续下一节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