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陈庞陈桥列传 白话文翻译
李恂,字叔英,安定郡临泾县人。年轻时,李恂学习韩氏《诗经》,后来教授学生,有学生数百人。太守颍川郡人李鸿延请李恂到郡府代理功曹,还未上任,州里又聘请李恂担任州部从事,恰逢李鸿去世,李恂拒绝州里的任命,将李鸿送回家乡安葬,葬礼完毕,又留下来修筑坟茔,为李鸿守丧三年。
后来,李恂被司徒桓虞征召,拜为侍御史。李恂奉诏命,持符节出使幽州,宣示朝廷圣恩,抚慰北部夷狄,所经过的地方,李恂都会留意,画出山川形貌、屯田情况及村庄聚落,这样的绘图,李恂绘制一百余卷。返回朝廷,李恂将全部绘图密封,献给朝廷。章帝对李恂的贡献很欣赏,后来,章帝拜李恂为兖州刺史。在任上,李恂能够体恤下情,以清正廉洁自律,在生活上,李恂以羊皮为座席,睡卧时使用布被。后来,李恂改任张掖郡太守,在任上,李恂以威严、持重,享有盛名。当时,大将军窦宪率领汉军驻扎在武威郡,北部州郡无论远近,都要向窦宪送上礼物,李恂却能够秉公办事,不阿附权贵。因为此事,窦宪奏请朝廷,免去李恂的职务。
再后来,李恂被征召,拜为谒者,和帝诏命李恂持符节,兼领西域副校尉,前往西域任职。西域诸国殷富,有很多珍宝,西域诸国前往朝廷的侍子及使者、商人,争相将奴婢、大宛马、金银、香料送予李恂,李恂一概谢绝。北匈奴多次阻断西域车师、伊吾与汉朝通使往来,迫使沙漠以西诸国不能与汉朝保持联系。李恂设法招募勇士,斩杀北匈奴首领,将首级悬挂在军门。从此,西域通往汉朝的道路恢复畅通,朝廷的恩威,在西域得以实现。
再后来,李恂改任武威郡太守,因为某事,被免职。李恂步行回到乡里,隐居在山林湖沼,结草为庐,与学生们编制草席,自给自足。恰逢西羌叛乱,李恂在田间被羌人捕获,羌人早就听说过李恂,释放了他,为此,李恂到洛阳向朝廷请罪。这一年,发生饥荒,司空(御史大夫)张敏、司徒(丞相)鲁恭等,派遣儿子送给李恂粮食,李恂谢绝,没有接受。后来,李恂迁至新安县关门下居住,靠捡拾橡实充饥。李恂享年九十六岁,去世。
陈禅,字纪山,巴郡安汉县人。陈禅曾经在郡府担任功曹,在任上,陈禅举善黜恶,受到人们敬畏。后来,陈禅被举荐为孝廉,州部任命陈禅为治中从事。州部刺史因为接受贿赂被人告发,陈禅受到牵连接受审查,陈禅没有携带其他衣物,只带了丧葬必备的物品。及至被关押在监狱,陈禅受到严刑拷打,受尽折磨。在受刑时,陈禅神态自若,自始至终不肯改变供词。事情查清楚,陈禅获释。车骑将军邓骘听说此事,征召陈禅,举荐为茂才。当时,汉中郡的蛮夷叛乱,陈禅被任命为汉中郡太守。贼寇早就听说过陈禅,向郡太守投降。再后来,陈禅改任左冯翊,又受召入朝,担任谏议大夫。
安帝永宁元年,西南夷掸王前来洛阳,向朝廷贡献伎乐及玩魔术的艺人,艺人会吐火,还能够肢解身体,用牛马头颅更换人头。第二年上元节朝会,在朝堂上表演,安帝与大臣们一起观看,大为惊讶。陈禅离席,举手大声道:“在春秋时,齐、鲁在夹谷会盟。齐国安排侏儒,登上会盟台表演,孔子当场将齐国的司仪官员诛杀。孔子说:‘应该远离郑卫淫声,远离佞人。’在帝王的殿堂上,不应该安排夷狄表演。”尚书陈忠弹劾陈禅:“在古代,合欢之乐可以在庭堂上歌舞,四夷之乐可以在阙门陈设,《诗经》讲:‘有雅乐,也有南乐,有韎(mèi)乐、任乐、朱离乐。’而今,掸国穿越流沙,翻过悬度,不远万里来到京师贡献,并非郑卫之声,不能用佞人比喻。陈禅在朝堂上竟然讥讽朝廷,罪不可恕。奏请将陈禅下狱治罪。”安帝下诏,不要收捕,只是将陈禅降职,贬为玄菟郡候城亭尉,安帝又下诏:“如果不赴任,就将妻子儿女一起,归于胁从名单。”陈禅将要赴任,很多大臣为陈禅辩护。恰逢北匈奴入侵辽东郡,安帝又拜陈禅为辽东郡太守。北匈奴忌惮陈禅,后撤数百里。陈禅没有用兵,只是派使者带领吏卒前往匈奴处,向匈奴晓谕汉朝恩信,并予以抚恤,单于跟随使者来到郡府。陈禅在学馆接见单于,双方行礼,陈禅向单于讲解义理,以义理感化,单于心悦诚服,留下礼品返回。
及至邓骘被杀,陈禅是邓骘的旧属,受到牵连,被免职。之后,陈禅又在车骑将军阎显幕府担任长史。顺帝即位,陈禅改任司隶校尉。第二年,陈禅在任上去世。
儿子陈澄,有清廉名声,官至汉中郡太守。
陈禅的曾孙陈宝,也是一位性情刚毅的官员,有陈禅遗风,后来,担任州部别驾从事,在州里享有盛名。
庞参,字仲达,河南郡缑氏县人。最初,庞参在郡府担任官吏,没有名气。河南郡大尹庞奋,对庞参颇为欣赏,举荐庞参为孝廉,又拜庞参为左校令。因为某事犯法,庞参被送往若卢狱服苦役。
安帝永初元年,凉州先零羌叛乱,安帝派遣车骑将军邓骘前去镇压。此时,庞参仍在服刑,庞参写信让儿子庞俊上书朝廷:“如今西部州郡,流民骚动不安,朝廷徭役繁重,加上水灾连年,地方经济难以恢复。大军征战,疲惫于戍边,农民辛苦,忙于转运粮草,国家财政濒临枯竭。很多农田荒芜,不能耕种,庄稼收成不好,陷于困境,徒唤奈何,来年恐怕又是一个荒年。百姓困窘,不堪徭役。臣愚以为,万里转运粮草,用以平定羌戎叛乱,不如就地征兵,以逸待劳。车骑将军邓骘应该率领大军撤回,留下征西校尉任尚,负责督查凉州士民,向三辅迁徙部分民众。朝廷停止过多的徭役,以帮助百姓休养生息,停止繁重的赋敛,以帮助百姓恢复财力。让男子在田间耕作,女子在家中纺织。而后,朝廷征调精锐,乘羌戎懈怠之际,出其不意,攻其不备,边郡百姓之仇可报,此前战败之耻可雪。”奏书递上,恰好御史中丞樊准上疏,推荐庞参:“臣听说,百鸟在手,不如苍鹰在握。在往昔,孝文帝因冯唐谏言而省悟,赦免魏尚。魏尚在边郡,重新担任郡守,匈奴不敢南下侵犯边境。重用贤臣,可以独当一面,这是选人得当的结果。臣注意到,原左校令河南郡人庞参,勇略过人,卓尔不群,文武兼备,有雄才大略,具有魏尚之风范。此前因为小事犯法,被罚做苦役,已经有一些时日。而今,羌戎在边郡为患,大军西征,屯驻在边境。臣以为,像庞参这样的人才,应该在行伍之中为国家效力。陛下应该颁发明诏,采用前世之明举,重现魏尚之殊功,赦免庞参之小罪。诏令庞参到军中效力,以宣示汉军武威,一定会有效果。”邓太后采纳樊准的谏言,从刑徒中擢拔庞参,予以召见,拜庞参为谒者,诏令庞参西行,督查在三辅驻扎的汉军,同时召回邓骘。
安帝永初四年,羌寇强盛,骚扰边郡,朝廷用兵的花费不断增多,庄稼连年歉收,每石谷米卖到一万钱。庞参向邓骘提出建议:“近些年,羌寇骚扰陇西,为平息羌寇,朝廷不得不增加赋税、徭役,还要额外借债,达数十亿万。现在又要征募百姓从军,调运粮草、缣帛,百姓不得不变卖衣物,以满足赋敛。朝廷在外受到羌寇袭扰,在内受困于征缴赋敛。千里转运,供给武都郡以西。沿途道路坎坷,狭窄难行,民夫艰难跋涉,疾行车辆倾覆,人车俱毁,慢行又会消耗粮食,徒增损耗。运粮队伍狼狈不堪,遍布于旷野,牛马摔死、病死,弃骸骨于山岭。政府用度不足,还要向百姓索取。百姓已经困乏,又去向谁索取?名义上是救援金城,实际上增加了三辅的困难。三辅受困,反过来又会加重金城的兵灾。臣庞参此前多次谏言,应该放弃西域,被西部州郡士大夫嘲笑。而今,为西部不毛之地,迫使无辜百姓,暴露于伊吾之荒野,致使三族之外的亲属,也要为戍边战士担忧。凉州之地,至今祸乱不止。开疆拓土,反而使得边境不得安宁,无益于国家,许多田地弃耕,如何解救百姓!善于治国者,应该把重点放在国内,而不应把注意力放在域外;务求民众富裕者,不应痴迷于扩张领土。三辅地区,平原旷达,民众稀疏,如今很多县域已经空旷,可以迁徙流民安置,将边郡难以生存者迁至皇陵县居住,在原来的居住地施行屯垦。孤悬在外的绝域,朝廷须以强力迁徙。路途太远,迁徙费用很多,可以就近集中安置。减少过重的徭役,让百姓休养生息。这是最好的施政方略。”邓骘及朝中公卿认为国家用度不足,欲接受庞参的建议。但是很多人持反对意见,庞参的建议被搁置。
本篇未完,请继续下一节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