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666 » 《后汉书》 » 卷五十四 杨震列传 > 杨震列传 白话文翻译

杨震列传 白话文翻译

杨震,字伯起,弘农郡华阴县人。八世祖杨喜,曾跟随高帝刘邦南征北战,立下战功,受封为赤泉侯。高祖杨敞,在西汉昭帝朝曾担任丞相,受封为安平侯。父亲杨宝,钻研欧阳氏《尚书》,在西汉哀帝、平帝年间隐居民间,教授学生。王莽居摄二年,杨宝与楚地二龚、蒋诩一起受到王莽征召,杨宝不肯应召,躲藏起来,不知所终,后来,返回家乡,光武帝赞赏杨宝有气节。建武年间,光武帝派公车征召杨宝,因为年迈体衰,杨宝没有应召,在家中去世。

杨震从小好学,跟随太常桓郁学习欧阳氏《尚书》,通晓典籍,博览群书,对诸家学问,无不探究。儒生们评价杨震:“关西孔子杨伯起。”杨震在湖县客居,数十年来,不理会州郡征召。很多人以为,到了老年,杨震会出仕为官,可是,杨震老而弥坚,拒绝仕途。后来,有一只鹳雀,衔着三条鳣鱼飞进来,落在讲堂前边。学舍主讲拿着鱼,对杨震讲:“鳣鱼,是卿大夫任职的象征。数字为三,象征着三台阁。先生从此要高升啦。”五十岁那一年,杨震才出仕,开始在州郡做官。

大将军邓骘早就听说杨震是一位贤士,征召杨震,举荐杨震为茂才,四次升迁,杨震担任荆州刺史、东莱郡太守。杨震前往东莱郡赴任,途经昌邑县,杨震曾经推荐过的荆州茂才王密,此时担任昌邑县令,前来拜谒杨震。夜深人静,王密怀揣十斤黄金,欲送予杨震。杨震问:“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这是为何?”王密答:“夜深人静,无人知晓。”杨震答:“天知,神知,子知,我知。何谓无人知晓!”王密顿时羞愧满面,默默退出。再后来,杨震改任涿郡太守。在任上,杨震为官清廉,奉公守法,不接受私人请托。儿孙在家,常以蔬菜佐餐,出门则安步当车。以前的故旧朋友、长者,劝杨震为儿孙置办一些产业,杨震不肯,说:“后世人称他们为清白官吏的子孙,以此作为遗产,还不够丰厚吗!”

安帝元初四年,朝廷征召杨震,拜为太仆,后又转任太常。在此之前,博士选举大多名不副实。杨震举荐通晓经书的士人陈留郡人杨伦等,借以弘扬儒学,其他儒生莫不称道。

安帝永宁元年,杨震代替刘恺,担任司徒。第二年,邓太后驾崩,内宫女官骄纵恣肆,安帝的乳母王圣因为有抚养安帝的功劳,倚恃有恩于皇帝,肆无忌惮。王圣的女儿伯荣,可以自由出入宫廷,联络内宫官员,收受贿赂。杨震上疏谏言:“臣听说,治理国家以选贤任能为要务,以铲除邪恶为根本。上古时,唐尧、虞舜,满朝文武,皆为俊杰,四名奸凶,被流放至蛮荒之地,天下臣民,无不敬服朝廷举措允当,在当时,天下太平、祥和。而今,九德之功尚未建立(注:《尚书·皋陶谟》中有九德,即宽而栗,柔而立,愿而恭,乱而敬,扰而毅,直而温,简而廉,刚而塞,强而谊),朝中幸臣横行无忌。陛下的阿母王圣,出身卑贱,恰逢良机,抚养圣躬。虽然有抚养之劳,然而,陛下给予的赏赐,远远超过王圣的辛劳。王圣贪得无厌,不知餍足,在宫外勾结奸邪,私人请托,扰乱天下,败坏朝廷名誉,使得朝廷蒙羞。《尚书》告诫,牝鸡不得司晨,《诗经》讽刺,受到宠幸的女子,会贻误国家。在往昔,郑庄公顺从母亲的旨意,放纵骄弟贪婪,几乎导致国家大乱。最终,庄公以讨伐弟弟纾解国难,《春秋》将此事引为借鉴,认为郑庄公处事不明。古人常告诫,女子与小人,近则不恭,疏则怨,确实难以相处。《易经》讲:‘女人主内,不得干预外事。’意思是说,妇人不得干预政事。陛下应该早日下定决心,将阿母王圣迁出内宫,令其住在宫外,隔断与伯荣的联系,不要让其自由出入宫廷,使得阿母之恩、陛下之德,两相兼顾,上下俱美。愿陛下杜绝宠爱佞臣之私,割断不忍之思,留神朝廷政事,慎重拜授爵位,减少地方贡献的财物,减省无谓赋敛。令民间隐居士人,再无鹤鸣之怨,朝中邪佞之臣,再无猖獗之行。朝政紊乱之象不会再现,民怨沸腾之事不再发生,比拟古代圣王,陛下奉行德政,岂不美哉!”奏书呈上,安帝将奏书交予阿母王圣等人阅览,这些内宠更加忌恨杨震。王圣的女儿伯荣,也更加肆无忌惮,荒淫无度,与原朝阳侯刘护的堂兄刘瓌通奸。刘瓌后来娶了伯荣为妻,继承刘护的爵位,位至侍中。杨震对此深感忧虑,再次上疏:“臣听说,高祖与开国功臣当年约定,非功臣不得封侯。按照汉朝制度,父死子继,兄终弟及,以防止篡位之事发生。臣注意到,陛下诏书,让原朝阳侯刘护的堂兄刘瓌继承刘护的封爵为列侯。刘护的同父异母弟刘威,依然健在。臣听说,天子封赏,要封赏有功之人,诸侯受爵,要落于有德之人。而今,刘瓌并无殊功,亦无品行,仅因为娶了阿母的女儿,转瞬之间,担任侍中,受封为列侯,这样做,不符合旧典,也不符合经义。路人知道者,莫不舆论哗然,为此不安。陛下应该鉴往知今,遵从帝王行事之道。”奏书呈上,安帝不予理会。

安帝延光二年,杨震代替刘恺,担任太尉。安帝的舅舅大鸿胪耿宝,向杨震推荐中常侍李闰的哥哥,杨震不肯录用。耿宝亲自到杨震的府邸,找到杨震,说:“李常侍是朝廷重臣,李常侍拜托公,录用他的哥哥,耿宝只是转达意思。”杨震答:“朝廷欲令三公府征召,也应该由尚书来传达诏命。”依然拒绝,耿宝心中怨恨,遂离去。皇后的哥哥执金吾阎显,把亲信推荐给杨震,杨震不肯录用。司空刘授听说此事,征召二人,十几天时间,即予以提拔。因为此事,杨震受到权贵忌恨。

当时,安帝下诏,派人专门为阿母王圣修建宅邸,中常侍樊丰及侍中周广、谢恽等,更是摇唇鼓舌,动摇朝廷。杨震上疏:“臣听说,在远古,尧帝身为天子,诏令九年耕种,要有三年积蓄,因此,在天下遭遇洪水时,百姓面无饥色。臣以为,当今灾害频发,灾荒严重,百姓家中并无余粮,难以度过荒年。加上螟灾、蝗灾,羌寇掳掠,三处边陲不安,战事连年,至今尚未平息,军队征战,军粮得不到保证。大司农负责经济,而帑藏空虚,这些绝非社稷之福。天下安宁,尚需时日。臣注意到,陛下诏书,欲为阿母在津城门内建造宅邸,将两处私宅合为一处,宅邸面积连通里巷,装饰华美,精雕细刻,穷尽能工巧匠之技巧。正当盛夏之际,土气旺盛,为建造宅邸开山采石,将作大匠和左校别部负责的工程,有数十处之多,相互催工,耗费巨大,国库花费达数亿。周广、谢恽兄弟,与朝廷并无肺腑枝叶之亲,倚恃宫中近侍、佞臣,与樊丰、王永等人分享权力,妄自向州郡官员请托,奸情震动朝野。宰相府征召士人,秉承宫中旨意,招徕海内贪官邪臣,借机贪赃受贿,甚至有受到禁锢之徒,重新得到征用。黑白混淆,清浊同流,天下哗然。大家都说,只要花钱行贿,就可以获得官职,对朝政横加指责。臣听老师讲:‘上之所取,财尽则怨,力尽则叛。’对心怀怨恨之人,不能委以重任,‘百姓不足,君王又向谁去索取?’奏请陛下深思。”樊丰、谢恽等,看到杨震连续上疏,安帝不为所动,更加肆无忌惮,遂伪造诏书,调集大司农掌管的金钱、粮食,将作大匠负责安排工匠、木材,为自己大肆营建宅邸、园池、楼阁,花费无数。

因为地震,杨震再次上疏:“臣蒙受皇恩,位居三公要职,辅佐朝廷,不能谨奉圣旨,宣明教化,调和阴阳,去年十二月四日,京师发生地震。臣听老师讲:‘地者为阴精,应当安静,奉承阳德。’而今大地震动,是阴气过盛所致。又在戊辰这一天,三者皆为土德,位置在京师,宫中有所感应。这表明,宫中近侍过于强盛,秉持权柄,把持朝政。臣看到,因为关注边境安宁,陛下躬身自省,减少用度,宫殿垣屋倾斜,仅以柱子支撑,没有大兴土木,欲令远近知道,朝廷注重政化之清流,城邑之繁盛。而今,陛下亲近幸臣,忽略与辅政大臣同心协力,致使幸臣骄横不法,在外结交门客,大兴土木,修建宅邸,作威作福。一时间,路人哗然。地震之变,又在京师城郭,就是为此而发。去冬以来,并无宿雪,春季又久旱未雨,百官为此焦心思虑,幸臣仍在大兴土木,恐怕这也是招致久旱的原因。《洪范五行传》讲:‘臣下僭越,天气出现久旱。臣下不可作威作福,锦衣玉食。’愿陛下发奋图强,重振阳刚之德,抛弃骄奢之臣,以堵塞流言蜚语,警惕皇天告诫,不要让作威作福之人,继续猖獗。”

本篇未完,请继续下一节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