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666 » 《后汉书》 » 卷五十五 章帝八王列传 > 章帝八王列传 白话文翻译

章帝八王列传 白话文翻译

孝章皇帝有八个儿子:宋贵人生清河孝王刘庆,梁贵人生和帝刘肇,申贵人生济北惠王刘寿、河间孝王刘开,其余四位诸侯王,此处不再记录其母亲姓氏。

千乘贞王刘伉,章帝建初四年受封为千乘王。和帝即位,认为刘伉是长兄,对刘伉很尊敬,以礼相待。刘伉在位十五年,去世,谥号为贞王。

刘伉的嗣子刘宠继位,刘宠又名刘伏胡。和帝永元七年,和帝更改千乘国名为乐安国。刘宠在位二十八年,去世,谥号为乐安夷王。父子均在京师去世,去世后,葬在洛阳。

刘宠的嗣子刘鸿继位,安帝驾崩,刘鸿回到封国就位。刘鸿的嗣子是质帝。质帝即位,梁太后下诏,认为乐安国土地卑湿,租税微薄,将刘鸿改封为渤海王。

刘鸿在位二十六年,去世,谥号为渤海孝王。刘鸿去世后,没有子嗣,梁太后立桓帝的弟弟蠡吾侯刘悝为渤海王,奉祀宗庙。桓帝延熹八年,刘悝犯下大逆罪,有关官员奏请,废黜刘悝的王位。桓帝不忍心,将刘悝贬为瘿陶王,享受一个县的食邑。

后来,刘悝通过中常侍王甫,请求恢复封国,答应事成后送给王甫谢礼五千万钱。桓帝临驾崩前,留下遗诏,恢复刘悝为渤海王。刘悝知道这并非王甫的功劳,不肯兑现此前的承诺。王甫大怒,暗中收集刘悝的罪过。最初,在迎立灵帝时,有传言,刘悝怨恨自己不能被立为皇帝,欲在途中夺走征召灵帝的诏书。中常侍郑飒、中黄门董腾为人侠肝义胆,行动敏捷,多次与刘悝暗中勾结。经调查,王甫认为,这其中必有奸情,密告司隶校尉段颎。灵帝熹平元年,朝廷收捕郑飒,送往北寺监狱。灵帝又让尚书令廉忠弹劾郑飒等阴谋拥立刘悝为皇帝,犯下大逆罪。灵帝诏令冀州刺史逮捕刘悝,严刑审讯,又派遣大鸿胪持符节,与宗正、廷尉到渤海国审问刘悝,刘悝自杀。刘悝有妃妾十一人,子女七十人,歌舞伎女二十四人,全部死在狱中。渤海国太傅、国相以下官员,以辅导诸侯王不忠,全部被杀。刘悝在位二十五年,撤销封国,百姓同情刘悝的下场。

平春悼王刘全,章帝建初四年受封为诸侯王。刘全受封当年,去世,葬在京师,没有子嗣,撤销封国。

清河孝王刘庆,母亲是宋贵人,宋贵人是宋昌的八世孙女,右扶风平陵县人。父亲宋杨,待人谦恭,孝顺父母,在家乡享有盛名,宋杨不肯接受州郡征召出仕为官。宋杨的姑姑,是明德马皇后的外祖母,马皇后听说宋杨的两个女儿很漂亮,有才艺,接进宫中,亲自教育。明帝永平末年,两个女儿被选入太子宫,受到太子宠幸。章帝即位,两个女儿被封为贵人。章帝建初三年,大贵人生下刘庆,第二年被立为皇太子。之后,章帝召宋杨,拜为议郎,赏赐丰厚。大贵人懂得人情世故,在长乐宫侍奉马太后,殷勤过问太后的饮食起居,太后很喜欢,疼爱大贵人。太后驾崩,窦皇后得到章帝宠幸,因为贵人姊妹二人都曾受到章帝宠幸,而且大贵人生的儿子还被立为太子,窦皇后心生妒忌,既而生恨,与母亲沘阳公主一起,陷害宋氏姐妹。在宫外,窦皇后让窦氏兄弟寻找宋氏的罪过,在宫内,让侍御者窥伺宋氏姐妹的过失。后来,在掖庭门口截获宋贵人的家书,家书中有:“病了,想要一些新鲜的菟丝子,让家人找一些来。”窦皇后遂借此诬陷宋贵人,欲行巫蛊术,咒诅皇帝,以菟丝子为厌胜之物。窦皇后日夜向皇帝谮毁宋贵人,贵人母子逐渐被章帝疏远。

后来,刘庆迁出太子宫,居住在承禄观。几个月后,窦皇后暗示掖庭令,借此前菟丝子之事弹劾刘庆,掖庭令奏请调查此事。建初七年,章帝废黜皇太子刘庆,立刘肇为皇太子。刘肇,是梁贵人生的儿子。章帝下诏:“皇太子有神志不清的病症,从幼儿起,就有这样的病,如今,病得愈发严重。朕担心,太子会遗传母亲为人凶恶的秉性,不能奉祀宗庙,成为天下人的君主。大义可以灭亲,更何况废黜太子!今废黜刘庆太子位,贬为清河王。皇子刘肇由皇后抚养,在幼年时,刘肇就很听话懂事,秉性善良,一定会成大器。人们常讲,庶子慈母之间,同样有养育之恩,终生不会相忘,更何况嫡嗣,刘肇此后一定会秉持正义,明白事理!立刘肇为皇太子。”随后,章帝又将宋贵人姊妹二人,安置在丙舍居住,派小黄门蔡伦调查此案。宫中官员秉承窦皇后的旨意,附会说确有其事。姊妹二人又被押送至暴室,二位贵人服毒自杀。章帝看到这样的结果,顿时哀伤,诏令掖庭令,将姊妹二人埋葬在樊濯聚。又免去宋杨的职务,送回家乡本郡。郡县借机横生事端,逮捕宋杨,关押在监狱。宋杨的朋友前怀县令山阳郡人张峻、左冯翊沛国人刘均等,奔走呼号,为宋杨鸣冤辩诬,宋杨最终得以免罪。从此以后,宋杨变得颓废,意志消沉,形容枯槁,在家中去世。当时,刘庆年幼,已经懂得畏罪避祸,口中不敢再提外家宋氏。章帝更觉得刘庆可怜,诏令窦皇后,让刘庆穿戴与太子相同的衣服。太子也特别亲近刘庆,入则同室,出则同辇。及至太子即位,就是和帝,和帝对刘庆优渥有加,其他诸侯王不能与之相比,和帝常与刘庆一起商议私事。

刘庆长大成人,居住在丙舍。和帝永元四年,和帝移居北宫章德殿,召集儒生在白虎观讨论经学异同,刘庆得以进入宫中,在宫中住宿。和帝准备诛杀窦氏兄弟,欲得到《外戚传》作为参考,担心身边的人会泄露机密,不敢用身边人,令刘庆私下里从千乘王那里找来,夜晚独自携带入宫。和帝又令刘庆传话中常侍郑众,收集有关诛杀外戚的故事。及至大将军窦宪被杀,刘庆搬出皇宫,居住在宅邸。和帝赐予刘庆奴婢三百人,还有舆马、钱帛、帷帐、珍宝、玩好,充实刘庆的宅邸。和帝又赏赐中傅以下官员及刘庆身边的官吏钱、帛,多少不等。

刘庆身体多病,经常会感到不适,和帝派人早晚间向刘庆问候病情,送去御膳医药,格外关心。刘庆更加小心谨慎,态度愈发谦恭,认为自己已遭贬黜,特别怕惹事,畏惧法律。每当要拜谒祖宗陵墓、庙堂时,刘庆半夜就会起身,穿戴打扮整齐,衣冠整肃,等待天明。刘庆告诫官属,不得与其他诸侯王车骑并驾齐驱。由于母亲宋贵人的葬礼不够周全,刘庆深感遗恨,在每年四季、伏腊时,就在家里的密室设祭。窦氏兄弟被杀,刘庆才开始让乳母在洛阳城北郊外遥祭。及至窦太后驾崩,刘庆上书,奏请到母亲的坟墓前致哀。和帝批准,下诏宫中太官,在每年四季,为刘庆上墓准备祭具。刘庆垂泪感恩:“母亲生前,虽然不能尽孝养之责,最终得以奉祀祭拜,儿的心愿足矣。”刘庆又想为母亲建造祠堂,担心有同恭怀梁太后比较之嫌,遂不敢再言。刘庆常哭着对身边人倾诉对母亲的思念,认为这是没齿之恨。后来,刘庆上书,说外祖母王氏年老,身体有病,乡下缺医少药,乞求皇上将外祖母接到洛阳治病。和帝下诏,让宋氏家族返回京师,同时任命刘庆的舅舅宋衍、宋俊、宋盖、宋暹等人为侍郎。

和帝永元十五年,有关官员以日食频繁出现,阴气过盛,奏请将居住在京师的诸侯王送回封国就位。和帝下诏:“甲子出现异象,责任在朕一人。诸侯王年幼,过早离开父母的照顾,需要有人教育。朕心中常有《诗经·蓼莪·凯风》之叹。照顾年幼的诸侯王,朕知道,这并非国家制度规定,还是暂且留在京师。”当年冬天,各诸侯王跟随和帝前往章陵祭祀,和帝下诏,为诸侯王配备羽林骑士四十人。后来,刘庆的师傅中傅卫訢私自藏匿赃款一千万,和帝下诏调查此案,并指责刘庆没有及时举报。刘庆说:“卫訢以师傅之尊,由朝廷派来辅导臣。臣性情驽钝,只能言听事从,不曾有过督查。”和帝赞赏刘庆的回答,将没收卫訢的赃款,赏赐刘庆。及至和帝驾崩,刘庆在前殿痛哭流涕,呕血数升,从此生病。

第二年,各诸侯王前往封国就位,邓太后特别允许清河王刘庆在封国设置中尉、内史,赏赐的财物,用宫中舆车送去。邓太后任命宋衍等为清河国中大夫。刘庆抵达封国,颁布文告:“寡人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仰仗明主厚恩,无所作为,却享受丰厚的禄位。寡人德薄,缺少福佑,早年失去母亲教导,近年又遭遇国丧,寡人内心哀痛悲伤。寡人蒙受皇恩,接受大国,作为藩臣辅佐朝廷,而今离开京师,忧心忡忡,昼夜思虑,惶恐不安,不知所措。寡人听说,仅依靠个人才智,不足以治理好藩国,必须访求贤者。而今藩国官属都有一定职务,虽然俸禄不多,寡人希望官员,对上谨奉朝廷敕令,对下避免犯有过失,时刻警惕,不做违法之事,严格遵守国家法令。不要让寡人犯有怠慢之罪。”

本篇未完,请继续下一节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