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王种陈列传 白话文翻译
张皓,字叔明,犍为郡武阳县人。张皓的六世祖张良追随高祖打天下,汉建国,张良曾担任皇太子刘盈的少傅,受封为留侯。年少时,张皓在京师游学,和帝永元年间回到家乡,在州郡担任官职,接受大将军邓骘幕府征召,五次升迁,担任尚书仆射,八年后,出任彭城国相。
安帝永宁元年,张皓受朝廷征召,担任廷尉。张皓并非法学家,担任廷尉后,精心研究断讼判案,与尚书讨论、纠正疑难案件,以建议精当、详细,获得世人肯定。当时,安帝欲废黜皇太子刘保,贬为济阴王,张皓与太常桓焉、太仆来历在廷议时,极力谏诤,安帝不听,详情记载在《来历传》。退朝后,张皓上疏:“在武帝朝,贼臣江充,以巫蛊妄言,构陷戾太子,迫使太子发兵,最终,太子蒙难,被迫自杀身亡。后来,壶关三老上书劝谏,武帝这才幡然醒悟,纠正过失,然而悔之晚矣!而今,皇太子年仅十岁,还未得到太保、太傅的教导,学习九德之礼,陛下应该为太子选择贤臣辅导,让太子早日具备帝王的素质。”奏书递上,没有回音。
及至顺帝刘保即位,拜张皓为司空。在任上,张皓多次推荐贤良士人,被世人称为善于发现人才。当时,清河国人赵腾上书言事,说灾异频繁发生,以此讥讽朝政。顺帝将赵腾的奏章交予有关部门处理,结果赵腾被捕,受到严刑拷打,引出同党八十余人,这些人全部被以诽谤罪判处死刑。张皓上疏谏言:“臣听说,在古时,唐尧、虞舜矗立大鼓,鼓励臣民谏言。夏商周三代圣王设置木牌,鼓励臣民建议。《春秋》记载这些历史,褒扬善行,谴责恶行,圣明君王,不会因为谏言而处罚平民百姓。赵腾等人,虽然直言犯上,所提谏言,其本意还是尽忠报国。如果因此而被杀,天下人将会闭目塞听。这样,就堵住了谏言之路,这不能诏示陛下圣德,垂范于后世。”顺帝省悟,免除赵腾的死罪,按照减死罪一等处罚,受到牵连的人,被罚往边郡服役。永建四年,顺帝以阴阳不调,免去张皓的职务。
阳嘉元年,顺帝再次拜张皓为廷尉,当年,张皓在任上去世,享年八十三岁,顺帝派使者吊唁,在河南县赐予墓地。张皓的儿子张纲。
张纲,字文纪,从小学习经书,身为富家公子,日常穿戴仍然以布衣为尚,以此砥砺节操。张纲被举荐为孝廉,没有担任官职,司徒征召张纲,以优秀人才,任命张纲为侍御史。当时,顺帝听任宦官在朝中胡作非为,有识之士为国家担忧,张纲更是愤懑至极,慨然长叹道:“满朝文武,污秽不堪,无人敢挺身而出,为国赴难,我绝不能同流合污。”退朝后,张纲上书:“《诗经》讲:‘不犯过失,应遵循旧章。’考察汉室兴隆,及至光武中兴,有文帝、明帝二位皇帝,用德政推行教化,政绩斐然。观察先帝的所作所为,最为人称道之处,莫过于崇尚俭朴,坚守道义,严于律己。先帝在宫中任用常侍,不过二人,近臣得到赏赐,不过数金,减省开支,重用人才。在当时,百姓家给人足。夷狄知道中原富裕,朝廷重视道义,重用贤者,妄图袭扰中原的想法,自然消解,边疆和睦。最近,朝廷无视制度,封赏很多无功人员。这些人富贵娇宠,最终只能害人害己。朝廷滥施赏赐,并非爱惜人才,也绝非尊奉天意,奉行治国之道。臣奏请陛下留心此事,减少身边的宠臣,以顺应天心。”奏书递上,没有受到重视。
汉安元年,顺帝选派八位使者,到下面郡县巡视,考察风俗,这些人多为宿儒名臣,担任过显要职务,只有张纲年轻,官位较低。其他使者受命后前往官署,张纲却把车轮埋在洛阳都亭,说:“豺狼当道,安问狐狸!”随后上奏:“大将军梁冀、河南郡大尹梁不疑,身为外戚,享受朝廷厚恩,从卑微之职升任朝廷重臣。梁冀不能宣扬五教,辅弼圣朝,却专门逞其邪恶,贪赃枉法,滥施淫威,大肆敛财。梁冀谄谀皇上,诬陷贤良,实乃当朝罪大恶极之人,天威不能赦免,应该伏法受刑。臣弹劾梁氏欺君之罪,共计有十五件事情,都是众臣切齿痛恨之事。”上书递上,京师人为之震动。在当时,梁冀的妹妹贵为皇后,受到顺帝宠幸,梁氏家族其他成员,更是与许多大臣联姻。顺帝知道张纲忠言为国,但是,仍然不忍心惩治梁冀。
广陵郡贼寇张婴等,聚集数万人,杀害州部刺史、二千石郡太守,祸乱扬州、徐州,时间长达十几年,朝廷对此无可奈何。梁冀暗示尚书,任命张纲为广陵郡太守,欲借机报复张纲。此前委任的广陵郡太守,大多在赴任时,带去很多兵马,张纲轻车简从,径直前往广陵郡。张纲带领十几位吏卒,来到张婴的营垒,造访张婴,以好言抚慰,而后,与当地长老见面,宣示国恩。初次见面,张婴大惊失色,继而看到张纲推诚相待,遂走出营垒,前来郡府回拜。张纲请张婴坐在上座,向张婴询问百姓疾苦,好言规劝:“此前在任的二千石官员,贪得无厌,残酷暴虐,致使百姓心怀怨恨,聚集在一起,举旗声讨。二千石官员确实有罪,然而擅自杀害朝廷命官,也不符合义理。如今,皇上圣明,欲以文德招抚,派来新太守,用爵位、俸禄安抚,无意用刑罚惩治,这正是转祸为福之时。如果君等仍置之不理,坚持顽抗,一旦天子震怒,荆州、扬州、兖州、豫州的大军,前来镇压,岂不是玉石俱焚?如果还看不到强弱之势,这不是明智之举;坚持弃善从恶,这不是聪明的做法;坚持叛逆到底,这不是忠心为国;身死绝嗣,这不是孝子的行为;弃正从邪,这绝非正直之道;见义不为,这绝非勇敢者之行:这六项,均在成败之间,愿君看清形势,分清利害,何去何从,请诸位深思。”张婴听完劝解,涕泪交流,说:“我等蛮荒之人,不能报效朝廷,此前不堪忍受恶吏的欺压,才不得不聚集起来,只为谋求一条生路,犹如锅中游鱼,获得片刻喘息而已。今日听了明府所言,此乃张婴重获新生之时。我等已经陷于不义,心中依然担心,一旦投降,不免被杀。”张纲与张婴以天地为证,以日月为明,盟誓约定。张婴深受感动,遂辞别太守,返回军营。第二天,张婴率领所部一万余人,与妻子儿女一起,自我绑缚,前来归降。张纲单车驰入张婴营垒,与众人相见,置酒为乐。而后,张纲遣散张婴的部众,听任他们选择去向。张纲亲自为造反的民众,占卜选择宅地,规划田畴。他们的子弟,愿意在政府担任官吏者,一律量才录用。百姓心悦诚服,南部州郡很快安定下来。朝廷论功,应该封赏张纲,梁冀极力阻止,张纲没有得到封赏。然而,顺帝仍然欣赏张纲的平叛举措,征召张纲,准备予以重用。张婴等人上书,乞求留下太守,顺帝答应了百姓的请求。
张纲在太守任上一年,不幸病逝,享年四十六岁。当地百姓扶老携幼,前来郡府吊唁,不计其数。张纲自从患上重病,官吏、百姓莫不为太守祈福祷告,大家祝祷:“千秋万岁,何时才能再见此君。”张婴等五百余人穿上丧服,为张纲治丧,将灵柩送往犍为郡,负土成坟。顺帝下诏:“已故广陵郡太守张纲,原为朝廷大臣苗裔,受命担任广陵郡太守。张纲以身作则,教化治下的百姓,宣示朝廷恩信,招降巨寇张婴等一万余人。平息叛乱有功,解救百姓之困。还未来得及拜授爵位,张纲不幸去世。张婴等人,为张纲治丧,缞绖丧杖,如丧考妣,朕甚为感动!”之后,顺帝拜张纲的儿子张续为郎中,赏赐丧葬钱一百万。
王龚,字伯宗,山阳郡高平县人。王龚家族原本是当地的豪门大姓。最初,王龚被举荐为孝廉,稍后,升任青州刺史,在任上,王龚弹劾贪官污吏、二千石官员数人。安帝对王龚的工作颇为欣赏,征召王龚,拜为尚书。建光元年,安帝擢拔王龚为司隶校尉,第二年,转任汝南郡太守。在任上,王龚施政谦和,好才乐士,举荐引进汝南郡人黄宪、陈蕃等。黄宪为人倔强,不肯屈就,陈蕃应召,担任官职。陈蕃性情高傲,负气任性,初次来见太守,王龚没有及时接见,陈蕃留下条子,谢病而去。王龚勃然大怒,欲除去陈蕃的名字。郡府功曹袁阆谒见太守,说:“臣在典籍中读到:‘人臣得不到明君理解,不敢立于朝堂。’陈蕃以贤士被引见,不应该以不守礼节被斥退。”王龚听罢,改容谢道:“这是我的不对。”重新召见陈蕃,礼遇优渥。从此以后,王龚举荐引进的士人,莫不向心归附。袁阆,字奉高,多次请辞三公府任命,不拘小节,在当时享有名气。
本篇未完,请继续下一节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