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666 » 《后汉书》 » 卷五十七 杜栾刘李刘谢列传 > 杜栾刘李刘谢列传 白话文翻译

杜栾刘李刘谢列传 白话文翻译

杜根,字伯坚,颍川郡定陵县人。父亲杜安,字伯夷,年少时,杜安即怀有远大志向,注重品行修养。十三岁时,杜安进入太学学习,被人称为“神童”。京师的达官贵人,敬慕杜安的名气,有人写信给杜安,杜安并不打开信封,将来信统统塞在墙的夹壁里。后来,这些达官贵人因事而获罪,朝廷追捕达官贵人的宾客,杜安打开墙壁,拿出书信,印封如故,因此没有受到牵连,当时人认为,杜安有先见之明。后来,杜安担任巴郡太守,在任上有政绩。

杜根为人方正,做事认真。安帝永初元年,杜根被举荐为孝廉,担任宫中侍郎。当时,和熹邓太后临朝称制,外戚把持朝政。杜根认为,安帝已经长大成人,应该亲理朝政,杜根与其他郎中上疏谏言。邓太后看了奏疏,勃然大怒,诏令收捕杜根等,把他们装进缣帛编织的袋子里,在大殿上活活打死。执法者同情杜根,暗中告诉行刑者,手下留情。此后将尸体运出城外,杜根从昏迷中苏醒。邓太后派人来检视尸体,杜根躺在地上诈死,三日后,眼睛里生出蛆虫,杜根这才逃出生天。后来,杜根在宜城县山中做酒保,时间长达十五年,酒家知道杜根是一位贤者,以礼厚待杜根。

及至邓氏家族败亡,安帝身边的人讲,杜根等人是忠臣。安帝说:可惜杜根已死,下诏布告天下,寻找杜根的子孙,准备录用,杜根这才回到家乡。后来,公车署征召,安帝拜杜根为侍御史。最初,平原郡的官吏成翊世,也曾上疏谏言,奏请邓太后归政,被免官抵罪,此次,与杜根一起被征召,受拜为尚书郎,得到重用。有人找到杜根,问:“在以往,你遭遇横祸,天下人都很佩服你的忠勇气节,你的朋友也不少,为何要隐居在山里,自讨苦吃?”杜根答:“我在民间隐居,又不是躲在荒山野外无人烟处。我担心猝然露面又会连累到家里的亲人,想想还是算了吧。”在顺帝朝,杜根升任济阴郡太守,后来辞官回家,在家中去世,享年七十八岁。

成翊世,字季明,从少年起,成翊世努力学习,深明大义。安帝延光年间,中常侍樊丰、安帝的乳母王圣,一起谮毁皇太子刘保,皇太子刘保被贬为济阴王。成翊世接连上书,为皇太子鸣冤,又说樊丰、王圣肆意诬陷,蒙蔽皇上。安帝不肯采纳成翊世的谏言,而樊丰等人,则借机诬陷成翊世,结果,成翊世被判成重罪,投入监狱等死。安帝下诏,免官抵罪,将成翊世遣送回家乡本郡。及至济阴王刘保即位,就是顺帝,司空张皓征召成翊世。张皓认为,此前成翊世为太子鸣冤遭免职,推荐成翊世为议郎。成翊世认为,自己做的是分内之事,算不上什么功劳,耻于接受职务,自我弹劾,返回家中。三公府再次征召,成翊世不肯应召。尚书仆射虞诩很看重成翊世,欲引荐成翊世,共同参与朝政。虞诩上书推荐,顺帝征召成翊世,拜为议郎。再后来,尚书令左雄、仆射郭虔举荐成翊世为尚书。成翊世在朝中担任尚书,坚持原则,受到百官尊敬。

栾巴,字叔元,魏郡内黄县人。栾巴喜欢经术。在顺帝朝,栾巴以宦官身份,主管掖庭事务,升任黄门令。这并非栾巴想担任的职务。栾巴为人耿直,熟悉经典,虽然在宫内担任官员,与其他宦官不同,很少与他们交往。后来,栾巴的生殖器功能通畅,栾巴上书,乞求退出内宫。顺帝拜栾巴为郎中,四次升迁,栾巴担任桂阳郡太守。桂阳郡地处边陲,人们不熟悉汉朝的礼仪、制度,栾巴为当地官吏制定婚丧嫁娶礼仪,兴办学校,以文化促进当地风俗转变。即使是衙门里的低级官吏,栾巴也会经常检查他们的学习、功课,还要考试,根据能力、成绩,决定升迁。栾巴处理政事,明察善辨,在任上七年,以身体有病,乞骸骨,请求退休。

荆州刺史李固推荐栾巴,认为栾巴治理地方有政绩,朝廷征召,拜栾巴为议郎,代理光禄大夫。栾巴与杜乔、周举等八人,作为朝廷特使,巡视州郡。

栾巴出使徐州返回,出任豫章郡太守。豫章郡有许多山川,常闹鬼怪,小民百姓要花费很多钱财,祭拜鬼神。栾巴懂得道术,自称能够驱使鬼神,于是将祭拜的庙宇拆毁,对带头装神弄鬼的巫师,严加惩治。从此怪异之说烟消云散。刚开始,百姓感到恐惧,后来安下心来。再后来,栾巴改任沛国相,所任职务均有政绩,朝廷征召栾巴,拜为尚书。恰逢顺帝驾崩,需要营建宪陵,陵寝周围有许多百姓的坟墓,负责营建陵寝的官员,欲将这些坟墓统统铲平。栾巴接连上书,苦苦谏诤。当时,梁太后临朝称制,下诏诘问栾巴:“大行皇帝晏驾已经有些时日,占卜选择陵寝庙园,务求从简,注意简省,陵寝所占用的地面,不过二十顷。栾巴上书,妄言主事者大肆毁坏百姓的墓冢,上书与事实不符,被搁置,没有交予朝臣廷议。栾巴仍然坚持己见,再次上书,诽谤朝廷,狂悖愚昧,此风断不可长。”为此事,栾巴被捕入狱,以免官抵罪,在家中遭到禁锢,不得出仕为官。

又过去二十余年,灵帝即位。大将军窦武、太傅陈蕃在朝中辅政,征召栾巴,拜为议郎。陈蕃、窦武被杀,栾巴以同党受到牵连,被贬出京师,担任永昌郡太守。栾巴以自身有过失,自我弹劾,又称身体有病,不能赴任,而后上书谏诤,为陈蕃、窦武鸣不平。灵帝震怒,下诏严加惩治,栾巴被投入廷尉署监狱。在狱中,栾巴自杀。栾巴的儿子栾贺,后来官至云中郡太守。

刘陶,字子奇,又名刘伟,颍川郡颍阴县人。刘陶是西汉济北贞王刘勃的后人。刘陶为人简易,不拘小节,凡与刘陶交往的朋友,一定是志趣相投者。喜好相殊,即使富贵,刘陶也不肯与他们交往;志趣相投,即使贫贱,刘陶也不会嫌弃。同族人刘恺,以注重品行修养而闻名,特别器重刘陶。

当时,大将军梁冀在朝中专权跋扈。桓帝一直没有子嗣,国家连续几年遭受灾荒,百姓饥困,灾异频现。刘陶在京师太学游学,向朝廷上疏,提出谏言:

臣听说,人没有天地,无以为生,天地没有人,无以为灵。帝王没有人民,无以成为帝王,人民没有帝王,无以享受安宁。上天之与帝王,帝王之与人民,犹如头脑之与手足,手足之与头脑。陛下年轻,圣德隆厚,继承大统,继续永存之福祚,遵循不易之典章,目不视鸣条之战事,耳不闻兵车之隆隆。对于天灾,不会有切肤之痛,地震、日食,也不会伤及陛下之圣体。因此,陛下蔑视三光异象,轻视上天震怒。当年,高祖起兵,不过是一介布衣,高祖铲除暴秦之弊政,追逐亡周之麋鹿,救死扶困,最终创立帝业,功绩昭显于后世,可谓辛苦备至,福祚延续至今。陛下继承大统,不能增加祖宗之圣德,却忽视高祖之艰辛,将国家利器假手于人,授邪人以权柄,使得群丑刑虏,虐害小民,祸乱华夏,流毒遍布远近,因此,上天降下灾异,以警示陛下。陛下没有省悟,反而让虎豹在麋鹿奔跑之地筑窟,让豺狼在苑囿哺乳。这样做,与唐尧重用大禹、后稷,益掌管朕虞,为民众谋利,相距何其遥远?如今,州牧、郡守、县长、县吏,上下交并,犹如封豕长蛇,吞食天下。商贾小贩,沦为冤愁之魂,贫病冻馁者,沦为饥寒之鬼。高门大姓,蒙受东观之辜,家室富裕者,触碰无妄之灾。死者悲愤于坟冢,生者涕泣于朝野,愚臣对此不免长吁短叹。当年,暴秦将要灭亡时,直言谏诤者遭到诛杀,谄谀奉承者得到奖赏,有嘉言善谋者不敢进言,主持朝政者信口雌黄。阎乐在咸阳骄悍跋扈,赵高以车府令耀武扬威。权柄下移,二世懵懂无知;权威失去,二世不知省悟。古今一样,可谓成败之势已成。愿陛下远观强秦之颠覆,近察哀帝、平帝之变故,得失昭然,祸福可见。

臣听说,国家危殆,非仁者不能扶持;天下大乱,非智者不能匡救。因此,商王武丁得到傅说,得以消除鼎雉之祸,周宣王重用申、甫,得以挽救夷、厉之乱。

本篇未完,请继续下一节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