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傅盖臧列传 白话文翻译
虞诩,字升卿,陈国武平县人。祖父虞经,曾在郡县担任狱吏,以仁恕对待犯人,执法公平,每当冬季来临,要对死刑犯定案,在呈送材料时,虞恒都会涕泗交流。虞经说:“东海郡于公,执法公平,于公加高居住的里门,他的儿子于定国,后来做了宰相。我断讼决狱六十年,虽然不敢与于公相比,也相差不会太多!子孙为何不能升任九卿?”因此,为孙子虞诩取字“升卿”。
十二岁时,虞诩已经通读《尚书》。虞诩幼年丧父,由祖母抚养成人,虞诩对祖母很孝顺。县里举荐虞诩为顺孙,陈国相对虞诩的笃孝颇为惊讶,欲任命虞诩为官吏。虞诩推辞道:“祖母已经九十岁,虞诩还要奉养祖母。”国相只好作罢。祖母去世,虞诩为祖母服丧完毕,才接受太尉李修的征召,受拜为郎中。
安帝永初四年,西部边郡羌胡叛乱,荼毒并州、凉州,大将军邓骘认为军费损耗太大,国力难以支持,欲放弃凉州,集中力量守护北部边郡。在朝会上,朝中公卿廷议,邓骘说:“譬如说衣服已经破旧,拆毁一件,用以缝补另一件,还可以有一件完好的衣服。如果不这样做,两件衣服恐怕都难以保住。”廷议者大多同意邓骘的建议。虞诩听说后,对太尉李修讲:“臣听说,朝中公卿在廷议时决定放弃凉州。依臣愚见,这项决策未必好。先帝开疆拓土,历经千辛万苦,才有今天的局面。如今,因为经费不足,就轻言放弃。凉州一旦放弃,就只能以三辅作为京师的屏蔽;三辅作为屏蔽,先帝的陵寝庙园,就会暴露在外。这样草率决策,实在不应该。人们常讲:‘萧关以西出将,函谷以东出相。’凉州人从小练兵习武,战士们作战顽强、勇敢,超过其他州郡。而今,羌胡之所以还不敢侵犯三辅,成为汉室的大患,是考虑到凉州就在后面。凉州战士之所以手执锋锐,义无反顾,冲锋陷阵,是因为他们仍然属于汉朝。朝廷一旦放弃凉州,百姓离开故地,将不得不扶老携幼,远走他乡,而多数百姓安土重迁,留在当地,一定会心生异志。凉州的豪杰聚集在一起,席卷而东下,即使有孟贲、夏育那样的骁勇之士,有姜太公那样的良臣猛将,恐怕也难以挡得住。廷议者只是考虑衣服破了,可以缝补。虞诩担心,一旦痈疽溃破,恐怕要侵蚀肌体,到那时,连生命都难以保住。放弃凉州,绝不是上策。”李修说:“我没有考虑到这些。不是先生提醒,几乎坏了国家的大事。有什么好主意,可以献出吗?”虞诩说:“如今,凉州扰动,人心不稳,臣担心会有不测发生。为防止有非常之变故,可以安排四府九卿官员,各自征召凉州豪杰数人为掾属,把州牧、郡守、县令、县长的子弟,全部授予官职。对外可以劝勉官员,奖励他们勤政为国,对内则以官职限制,防止他们有邪念萌生。”李修同意虞诩的看法,重新召集四府(注:四府为太傅、太尉、司徒、司空)官员讨论,大家赞同虞诩的意见。四府征召西部州郡豪杰,任命为掾属,朝廷拜州牧、郡守、县长的子弟为郎官,加以抚恤安慰。
邓骘兄弟认为这样的决策由一个小官吏提出,心中颇为不快,欲用法律中伤虞诩。朝歌县贼寇宁季等数千人聚集起来造反,杀害县长、县吏,时间长达数年,州郡不能剿灭,邓骘奏闻朝廷,任命虞诩为朝歌县长。虞诩过去的朋友前来送别虞诩,说:“到朝歌去做县长,太危险啦!”虞诩笑着说:“志不求易,事不避难,这是臣的志愿。不遇到盘根错节,怎么能知道斧头锋利?”虞诩上任,拜谒河内郡太守马棱。马棱勉励一番,问虞诩:“君是一位儒者,应该在朝廷做官,为何外放到朝歌?”虞诩说:“最初任命时,朝中士大夫也这样讲。以臣看来,贼寇宁季等已经是穷途末路。朝歌县地处韩、魏交界,背依太行,面对黄河,距离敖仓一百里。青州、冀州的流亡百姓,有上万人。贼寇没有抢占敖仓,开仓放粮,在流民中招兵买马,抢夺武库的兵器,据守城皋。一旦这样做了,可以斩断天下右臂。现在贼寇已经错失良机,不足挂虑。如今,贼寇的气焰正盛,难以与其争锋。兵不厌诈,恳请太守给予臣专断的权力,不要加以限制。”及至抵达县衙,虞诩命令,按照三个科目,招募壮士。从县衙掾丞以下官吏,各自推荐熟悉的亲友,有过抢劫前科者为第一等,有过偷盗前科者为第二等,举丧服孝期间不事生产者为第三等,招募一百余人。虞诩设宴招待他们,免除他们此前犯下的罪过。而后,让他们深入贼寇,引诱贼寇抢掠。虞诩埋伏官军等候,伏击杀伤数百人。又暗中派出能缝补衣服的贫民,为贼寇缝制衣服,用彩线缝在贼寇的大襟上,作为标识。这些贼寇到集市上采买,官吏随即收捕。贼寇很快瓦解,四散逃亡。当地人称县长神明。再后来,虞诩改任怀县令。
羌人寇掠武都郡,邓太后认为虞诩有将帅之才,改任虞诩为武都郡太守。临行前,太后在嘉德殿召见,厚加赏赐。当时,有数千羌人在陈仓、崤谷一带拦截虞诩。虞诩按兵不动,对外宣称,已经上书朝廷增派军队,待援军来到再整装前进。羌人听说后,分头掳掠周围县邑,虞诩趁着羌人分散之际,日夜兼程前进一百里。而后,虞诩命令士兵准备两倍炉灶,每天多增加一倍,羌人不敢逼近。有人问虞诩:“孙膑用兵减灶,而君用兵增灶。兵法讲一日行军不超过三十里,以防备不测发生。如今,君每日行军二百里。这是为何?”虞诩答:“羌虏人多,我军人少。行军缓慢,容易被贼寇紧逼;行军急速,贼寇不明我军底细。看到我军每日增加炉灶,贼寇必然会以为郡府的援军已到。我军行动迅速,贼寇一定会有所忌惮。孙膑以弱示敌,我反其道而用之。面对的形势不同罢了。”
抵达武都郡,郡中可以调动的士兵只有三千人,而羌人有一万余。此后,羌寇围攻赤亭数十日。虞诩命令军中准备好强弩,暂时不要放箭,只用小弩放暗箭。羌人以为虞诩军中的箭矢力弱,杀伤力小,攻势更加猛烈。此时,虞诩命令战士,用二十把强弩共射一人,箭无虚发。羌人大为震惊,慌忙撤退。虞诩率领汉军乘势出城杀敌,杀伤无数。第二天,虞诩命令所有战士从东郭门出,从北郭门入。出入时更换衣服,往返多次。羌人不知道汉军有多少,心中更加恐慌。虞诩估计羌寇很快就会撤退,暗地里派出五百余人,在浅水设伏,等候羌寇。羌寇果然仓皇撤退,汉军伏兵骤起,掩杀羌寇,大获全胜,斩杀缴获无数。羌寇瓦解,四散奔逃,向南溃入益州。虞诩按照地势,筑起营垒一百八十所,召回在外流亡的百姓,向贫苦百姓赈济粮食、借贷钱款,武都郡很快安定下来。
此前武都郡道路艰险,舟车运输不便,只好用马、驴驮载重物,一路消耗,粮食运抵目的地,只剩下五分之一。虞诩亲自率领汉军将士沿途考察,在深山峡谷间穿行,从沮县到下辩县沿途数十里,焚烧巨石,砍伐树木,开辟出漕运的航道。虞诩雇用当地百姓共同参与开发,将水路打通,每年可以节省运费四千余万。虞诩刚上任时,武都郡户籍人口只有一万余户,及至安绥百姓,那些流亡在外的百姓,陆续返回家园,二三年时间,户口增至四万余户。食盐、粮食充足,价格适宜,数量超过此前十倍。因为某事犯法,虞诩被免职。
顺帝永建元年,虞诩代替陈禅担任司隶校尉。几个月时间,虞诩纠察太傅冯石,太尉刘熹,中常侍程璜、陈秉、孟生、李闰等多人,朝中百官为之侧目,都说虞诩为政苛刻。三公弹劾虞诩在盛夏期间逮捕无辜之人,已经成为官员、百姓的大患。虞诩上书申辩:“法律是防止犯罪的堤防,刑罚是惩治罪人的羁绊。如今州部将罪责归咎于郡,郡府归咎于县,相互推诿,百姓求告无门。而官员仍然以苟且为贤,以尽节为愚。臣所弹劾的官员,其贪赃罪不止一二件,宰相、司空担心受到臣的弹劾,遂对臣加以诬陷。臣只能追随史鱼,以死谏诤。”顺帝看了奏章,免去司空(御史大夫)陶敦的职务。
本篇未完,请继续下一节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