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666 » 《后汉书》 » 卷五十九 张衡列传 > 张衡列传 白话文翻译

张衡列传 白话文翻译

张衡,字平子,南阳郡西鄂县人。张氏是南阳郡的名门望族,祖父张堪曾担任蜀郡太守,从少年起,张衡就善于写文章,年轻时,张衡在三辅游学,后来到京师,在太学求学。张衡熟读《五经》,精研六艺,虽然学问高于世人,但并无骄矜之志,处事为人恬静自如,不喜欢结交世俗。和帝永元年间,张衡被举荐为孝廉,没有担任职务,三公府连续征召,张衡不肯任职。当时,天下太平已久,从王侯以下官员,莫不僭越制度,追求奢侈淫靡。张衡模仿班固写的《两都赋》创作《二京赋》,通过辞赋,讽谏时政。在创作时,张衡精心构思,广采博引,花费十年时间,几经删削,由于辞赋很长,此处不再引述。大将军邓骘很欣赏张衡的学问,多次征召,张衡不肯应召。

张衡巧于构思,精于机械,特别在天文、阴阳、历法、算术方面,花费心思很多。张衡痴迷于扬雄写的《太玄经》,有一次,张衡对崔瑗讲:“我读了《太玄经》,才知道扬雄对于道术,竟然有如此深的研究,《太玄经》堪与《五经》相媲美,绝非传记之类书籍可比。这本书对于阴阳讲得很透彻,汉室拥有天下二百年,才有此书问世。再过二百年,汉室福祚将会结束吗?扬雄谈到的历数,在一个世纪内会受到重视,这是扬雄认定的符验。汉家四百年,《太玄经》讲得很清楚。”安帝早就听说张衡懂得方术,学问渊博,诏令公车署特召张衡,拜为郎中。再后来,张衡担任太史令。在任上,张衡研究阴阳,竭尽思虑,制造天文仪器,譬如“浑天仪”。张衡著述《灵宪》《算罔论》,在学术上有很大成就。

顺帝初年,张衡两次改任其他职务,后又担任太史令。张衡对做官不感兴趣,所任职务也多年得不到提拔。被免去太史令五年后,重新担任此职,张衡以答客问形式,著作《应间》,以此表明志向:

有客人问我:据说前代哲人,首先要下学上达,以学问辅佐国君,治理百姓,努力有所作为。早晨听到好的建议,晚上就要实践,立功立事,传予后世。伊尹辅佐商王,帮助商汤建立尧舜般的功绩,百姓生活安定祥和,犹如生活在唐尧、虞舜。难道这些都是虚拟传说,妄加粉饰?一定有所根据。咎单、巫咸,是殷商时的贤臣,辅佐商王守成。申伯、樊仲,是周室的贤臣,辅佐周王,功绩卓著,他们身穿衮服,手持笏板,建立的功绩垂范后世,莫不令人钦佩!他们的学问并非为了谋求私利,或富贵等身。贵以行令,富以施惠,《易经》称他们的功绩为“大业”。施政通过文章,文辞华美,器械通过雕饰,光彩耀目,士人穿上衮服,无比荣光。我以为,先生奉行道德,笃信仁义,对自己要求甚严,博学多识,各种学问烂熟于胸,思路广阔,考虑的问题深远!在以往,先生淤滞于史官。如今,先生又官复原职。老子讲有曲有伸,有进有退。士人采取行动前,要看是否符合需要。有学问,还要学以致用,精通道术,还要有人欣赏,否则,就是临川欲渡,不备舟楫。先生只顾潜心思考大道,内心昭然,智慧超群,这些都符合需要吗?因此,先生才会遭受腐儒的讥讽。没有渡船,只能撩起衣襟,涉水渡河。人活在世上,要学会顺应时事,有所改变,何必留恋无用的屠龙术?先生制造的指南车,可以转动自如,先生制造的木制雕龙,可以自由飞翔,先生为何不考虑一下,利用学问飞黄腾达?在往昔,周室有文王,自求多福。人生虽贵于勤奋,但不求索取,又何以获得?先生为何不能屈身事人,以美言获取荣誉?嘤其鸣矣,求其友声,然而还要有乔木才行,鸟儿站在枝头上,才能欢快鸣唱。先生应该用所学,洗雪不合乎世俗的旧习,既刚且柔,以此应对世人的嘲笑。

答客问:为何观者相同,认识殊异?君子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厚;不耻禄之不崇,而耻智之不博。因此,才要通过学习获取知识,通过实践砥砺品行。天子授予高爵,能否得到在于命,不在于追求。得到爵位,受人艳羡;迟迟未得到,追求也无益。面对封爵,智者坦然。冒着危险,希冀侥幸成功,此乃贪夫所为,还未得到,就会命丧黄泉。枉尺直寻,饱受世人讥讽。为满足欲望,不惜抛弃志向,不觉得可耻?于心有愧,即使钟鸣鼎食,也不屑于赴宴,旌瞀就是这样的人。看准方向,有黄金满箧,也绝不推辞,孟轲就是这样的人。士人中,有些脱下裋褐,改穿黼黻,有些放下臿筑,步入朝堂。朝廷按照德行封赏爵位,按照能力授予官职,而后劬劳勤政,报效国家,享受这些,才是理所应当。

浑元开基,天道尚未步入正途,吉凶祸福,人类处于蒙昧。黄帝为此而忧虑,此后,黄帝任命风后为大臣,负责观察天象,考察天体运行,风后对上观察三光,对下查验吉凶,经纬历法。从此以后,人们知道天体如何运行,这是风后的功劳。在少昊氏末年,有奸人乱德,人神混淆,无从辨明是非。重、黎辅佐颛顼帝治理天下,日月按照常轨运行,这是重、黎的功劳。人各有志,因为才能,拜受职位。在当时,鸟师是官员的名称,尧帝有四个儿子(羲仲、羲叔、和仲、和叔)担任三正官,官员职不兼任,事无二业。昼长夜短,太阳南移,晷影延长。天体不能兼顾,更何况于人。玄龙飞升,夏天到来,腾云驾雾,奋其鳞甲,这是在迎接夏至;到了冬天,玄龙钻入泥沼,潜形隐踪,这是躲避冬至之害。周公旦正道直行,建立典章制度,以礼仪治理天下,仍然担心教化不足,人民难以治理。仲尼没有遇到圣王,故编辑《六经》,以等待后世君子。孔子担心很多事情难以明白,有些没有规范;所考据的历史,不够详尽,该如何解释清楚?

到了战国,诸侯纷争,战车驰骋,国君犹如冠冕上的旒珠,受到大夫愚弄,人民无所依归。郑国大夫烛武,翻越城墙,充当说客,说服秦穆公撤军;鲁仲连射箭附信,燕国驻聊城守军投降。诸侯合纵,联合抗秦,秦国诱使诸侯连横,秦军称雄天下。国无常态,面对危殆,国君手足无措,说客遂得以横行。得到人才,国家即可成为枭雄;失去人才,国家就会陷入危亡。樊哙披坚执盾,闯入营帐,保护高祖,申斥霸王;高祖倨傲洗脚,又以客礼善待郦生。在当时,可谓鼋鸣而鳖应,故能够同心协力。英雄驰骋沙场,也能够体恤百姓;高祖拥有天下,登上帝位,帐下谋臣纵横捭阖,贡献智慧。谋士一策,即可建立功业。司马迁将此载入史册,英雄豪杰的功绩,何其辉煌。在远古,女魃败北,应龙飞翔,洪钟鸣响,军容整肃;大暑结束,鹑火栖息,寒冰凝固,鼋鼍蛰伏。如今,皇恩浩荡,海内一统,万方勾连,百姓安宁,士人不能修身,又如何建立功业!古人讲,立事者有三,立言者为最下;最下之事尚且难有希望,还希冀以上两种!

现如今,缙绅如云,儒士成林,能跳过龙门者,风光无限;遭遇挫折者,退隐林下;遇到挫折,恰逢际遇者寥寥。时移势易,时事变迁,不能通达顺应变化,仅以揆度猜测判断时事,犹如刻舟求剑、守株待兔。有些士人不顾廉耻,妄图达成所愿。仁者不会为之,有道学者不屑于此。越王勾践践行此道,国运难以长久。通过捷径达到目的,我绝不会做这种事;有些士人苟且世间,钻营富贵,我绝不会低眉胁肩,屈身事人。即使有坚固的舟船,留给他人摆渡,与我无关。我怀有志向,坚守道义,笃守忠信,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为他人所称道,仍然保持清醒。居下位,不感到寂寞,以上德修身,地老天荒,矢志不移,像高人一样,俾倪一切,高谈阔论。帝孔甲不足以欣羡,更何况殷室彭祖,周室老聃!我的志向不同于世人,独孤求败。先生担心朱泙曼之技一无所用,我却恨轮扁之艺无后人继承。先生看到木雕的苍鹰飞翔,劝我收拢翅膀,暂栖于孤枝;我哀叹先生犹如蛙鸣,依附于鸱枭,何等可悲,先大笑,而后哀号。

斐豹诛杀督戎立功,晋平公为其焚烧丹书;礼至诛杀邢国大夫建功,国君为其镌刻铭文;郑国商人弦高用黄牛慰劳秦军,迫使秦军退兵;墨翟以腰带比喻,破解公输班攻城技艺;贯高以凛然正气,彰显志节;苏武以保全汉符,显示忠诚;蒱且以神箭,展示射艺;詹何以钓术,表现技能;弈秋以棋艺,博取名誉;王豹以歌声,扬名四方。鄙人进不能建立功业,退不能仿效贤者。哀叹三坟五典之荒废,惋惜《八索》书籍须整理。看到前人的经验需要总结,愿意像柱下史一样,甘于淡泊。明珠置于韫椟,等待沽价之人,像颜渊一样,修身养性。不羡慕晋、楚之富贵,谨以此告诚自己。

本篇未完,请继续下一节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