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666 » 《后汉书》 » 卷六十三 李杜列传 > 李杜列传 白话文翻译

李杜列传 白话文翻译

李固,字子坚,汉中郡南郑县人,是司徒李郃的儿子。李郃的传记,在《方术传》有记载。李固的相貌奇特,额头发际处隐隐突起,脚底有龟文纹路。李固从小好学,步行千里,到远方向老师求学,通读文献典籍,结交俊杰士人。四方有志之士,大多仰慕李固,前来与李固讨论学问。京师人感叹:“这又是一个李郃。”司隶校尉、益州部让李固所在郡举荐李固为孝廉;司空府征召,欲让李固在司空府担任掾史。李固一概拒绝,不肯应召。

顺帝阳嘉二年,山崩、地裂、火灾等灾异频繁发生,朝中公卿举荐李固前来对策。顺帝下诏,向李固诏问,当前施政有哪些缺失,该如何应对。李固对策:

臣听说,帝王把上天比作父,把大地比作母,把山川比作国宝。帝王以王道治理天下,阴阳和谐,一旦朝政乖谬,山崩、地裂等灾异就会发生。这反映上天的关心,以灾异形式表现。帝王向民众推行教化,由官员完成,官员须由贤者担任。在古代,凡担任职务者,朝廷要考察是否有德,再授予官职;今天的官员,凭借财力,就可以担任官职。臣听说,陛下诏书要求征求宽厚、博学士人;厌恶苛刻、残暴之徒。如今,很多官员以杀伐树威,声名狼藉,仍然得到朝廷赏识,既而升迁。宽厚治民的官员,反而得不到重用,甚至横遭罢黜。淳厚之风,遭人厌弃,苛刻、鄙陋,却能够横行无忌。用繁苛的刑罚治理百姓,会有怎样的结果?此前,孝安帝改变旧典,为阿母封赏爵位,造成祸乱;樊丰之流,以邪谋侵夺君王的权威,更改继嗣。陛下作为嫡嗣,却遭受贬黜,狼狈不堪。最终,陛下龙兴即位,历经坎坷,天下人喁喁,希望能看到陛下弃旧图新,清除前朝弊政,再造中兴,陛下诚当谋划善政。对当下政事,士人议论纷纷,朝廷的施政与前朝又何等相似。臣身份微贱,为此而忧虑,伤悼不已。汉朝建国,已有三百余年,历朝皆有圣贤,前后十八位皇帝,哪一代皇帝,没有阿母乳养?岂能以封爵让阿母尊贵?对上畏惧天威,对下考查经典,这样做于义不合,陛下不该这样做。宋阿母对陛下有抚养之恩,应该赏赐,陛下的赏赐足以酬劳阿母的辛苦;至于裂土封国,违背旧章。臣听说,阿母秉性仁厚,会谦让推辞,陛下应该恩准,让阿母享受万安之福。

皇后的外戚,很少有保全终身者,为何会这样?因为恩赏过于厚重,又操持朝廷权柄,天道厌恶盈满之人,不懂得自我贬抑,让其有颠仆之祸。先帝宠幸阎氏外戚,封赏爵位太急,反而蒙受祸殃,这仅是瞬间之事。老子讲:‘进得快,退得也快。’如今,外戚梁氏的女儿位居椒房之宠,梁商享有不臣之礼,位居高爵,这些还说得过去。梁氏子弟同样享受荣华富贵,即使永平、建初年间,也不能这样。应该让步兵校尉梁冀及担任侍中者,退出黄门所任官职,把权力交还国家,岂不很好!

陛下诏书讲,禁止侍中、尚书、朝中大臣的子弟担任考察孝廉的官员,是因为他们手中握有权力,很容易私人请托。中常侍在皇帝身边,威势震动天下,宦官子弟享受的俸禄、职位,他人不能相比。对外,宦官仍然保持谦逊、缄默,并不干预州郡事务。然而,谄谀邪佞之徒,仍然会望风举荐。陛下应该建立制度,严加禁止,让近侍与朝中大臣一样,不得违反禁令。

在往昔,馆陶公主为儿子谋求郎官职务,明帝不肯答应,只是赐予金钱千万。明帝用赏赐代替拜授职务,是考虑到国家使用人才,一旦失误,会危害到百姓的利益。臣听说,长水司马武宣、开阳城门候羊迪等,并无德能,刚经过试用,就正式拜授官职。尽管是小失误,也会破坏制度。先圣制定法令,要贯彻始终,一旦遭到破坏,百年难以恢复。《诗经》讲:“帝王不守法令,小民百姓遭殃。”这是讽刺周历王擅自更改祖宗成法,使得百姓深受其害。

朝廷设置尚书,犹如天上的北斗。北斗是上帝的喉舌,尚书是陛下的喉舌。北斗斟酌元气,运行四季。尚书秉承王命,负责中枢,拟定诏书,颁布四方,位尊权重。如果尚书不能出于公心,会给朝廷带来灾难。辅弼陛下,一定要慎重选人。如今,与陛下共同治理天下者,外朝是公卿和尚书,内朝是常侍和黄门。譬如一门之内,管理一家之事。朝廷安宁,天下共享福庆;朝廷危殆,天下共担祸殃。州部刺史、郡府二千石官员,是重要的地方官,执行朝廷法令,治理百姓。犹如日晷,一旦杆子倾斜,影子也会倾斜;源头的水清澈,下游的水才会干净;大树摇动,枝叶就会晃动。《周颂》讲:“薄言振之,莫不震动。”意思是,朝廷发出声音,下面的官员响应。由此来看,朝廷发出的号令,岂能有误?缝隙一旦出现,邪佞之人就会蠢蠢欲动;利益的大门敞开,仁义的道路就会堵塞。刑罚不起作用,教化也难以发挥作用,这是朝廷纲纪所系,是当今施政要务。陛下应该打开石室,阅览经典,召集群儒,询问得失,指出施政中的问题,以符合天意。凡谏言有理者,针对问题予以采纳,对谏言者还要表彰。这样,陛下每日都会有新的见闻,忠臣也可以尽其所知,奏报陛下。陛下还要罢黜部分宦官,削减宦官的权力。宫中只需安排常侍二人,常侍要行为端正,秉持德行,在陛下身边服侍;再安排小黄门五人,这些宦官要有才智,举止文雅,在殿中担任给事。妄议朝政者,就会无话可讲,朝廷的升平气象,就会再次显现。臣敢于表达愚陋,冒昧上达天听,这是皇天欲令微臣,帮助陛下省悟。愿陛下深思臣的谏言,赦免臣的敢言之罪。

顺帝看了李固的对策,有许多建议在此后得以施行。顺帝把乳母送回弟弟家,宫中的近侍宦官,也有所收敛,向顺帝叩头请罪。朝廷上下,风气肃然。顺帝欲拜李固为议郎。乳母、宦官忌惮李固在朝中直言进谏,暗中用匿名信诬陷李固,顺帝将此事交予内廷处理。大司农黄尚等人奏请将此事交予大将军梁商处理,仆射黄琼也在为李固辩护,不久,顺帝拜李固为议郎。

后来,李固出任广汉郡洛县令,走到白水关,李固解下印绶,交还朝廷,回到家乡汉中郡,杜门谢客,不与他人交往。过了半年,大将军梁商奏请顺帝,让李固在大将军幕府担任从事中郎。梁商是梁太后的父亲,在朝中辅政,性情温和,处事保守,对朝政出现的问题不能纠正,再加上灾异频发,朝中有很多大臣权势膨胀。李固建议梁商要注意风俗教化,让出权力。李固说:“《春秋》褒奖仪父,打开仁义之路;贬斥无骇,封闭贪婪之门。仁义之路闭塞,贪婪之门就会敞开;贪婪之门敞开,仁义之路就会堵死。此前,孝安帝在宫内重用伯荣、樊丰,在朝中重用周广、谢恽,这些人,都是贪婪无耻之徒,公开收受贿赂,任用官员不分好坏,天下士人一片哗然,怨愤之声载道。最初,朝廷的选官制度还比较严谨,不到数年,制度就变得松弛。皇上身边的近侍,常有人结交朋党,有很多人得以升迁,那些坚守节操、饱学士人,却没有进身之路,对此,朝廷迟迟拿不出办法。陛下即位以来,已经有十余年,太子尚未确立,群臣仍在企盼。明公在宫中采选嫔妃时,应兼采卑微、能够多生儿子的女子,进御陛下,以求得上天帮助,早生皇子。有了皇子,由母亲乳养,不再委托保姆、巫医,以免再遇上赵飞燕害子之祸。明公德高望重,在朝中权位显赫,应以天下为忧,崇尚谦虚俭朴,垂范四方。将军新建的祠堂,花费达亿计,这不是昭明圣德、崇尚俭朴之举。近些年,灾异频发,久旱不雨,天气阴沉。臣担心宫中禁闼之内,会有阴谋发生。孔子讲:‘智者见变思刑,愚者睹怪讳名。’天道不讲亲疏,需要保持警惕。近来,月食在端门侧结束。月亮,象征大臣。至高则危,过满则溢;月盈则亏,日中则移。凡此四种现象,是自然之理,天地所推崇,重视谦卑,忌讳过盛。贤达之人,应该功成身退,以保全名节,安心养寿,消除恐惧之念。一旦朝纲得以整顿,大道畅通,忠臣在位,明公应该追随伯成之高行,保全不朽之名誉,岂能像某些外戚,只懂得享受富贵,贪图高位!臣原本驽钝,此乃狂夫之言,所言不识大体,正像古人所言,仅为一饭之恩,更何况,臣蒙受明公厚遇,弃敢有言不肯尽诉!”梁商看了李固的建议,不置可否。

本篇未完,请继续下一节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