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杜列传 白话文翻译 第2节
顺帝永和年间,荆州盗贼蜂起,数年间,祸乱蔓延至荆州属下郡县,难以平定。朝廷拜李固为荆州刺史。李固上任,派遣官吏在境内抚慰百姓,赦免此前误入贼寇者,让他们改过自新。贼寇的首领夏密等率领党徒六百余人,自我绑缚,前来自首。李固为他们解开绑绳,全部赦免,送回家乡原籍,让他们相互转告,向百姓晓谕朝廷法令。半年间,其他贼寇相继投降,荆州境内恢复平静。李固在任上,向朝廷弹劾南阳郡太守高赐等贪赃枉法。高赐等人畏罪,共同贿赂大将军梁冀,以求得减免罪责。梁冀在千里之外向李固移送公文,李固抓住此事不放。梁冀只好奏请朝廷,让李固改任泰山郡太守。当时,泰山郡盗贼肆虐,祸乱县邑,达数年之久,郡府派出上千汉军征剿,难以平定。
李固到任,将郡府派出的军队全部撤回,让士兵返回家乡,稼穑务农,只留下善战者一百余人,用恩信招降贼寇。不到一年,贼寇瓦解。
后来,李固转任将作大匠。李固上疏,就朝政谏言:“臣听说,气之清者为神,人之清者为贤。养身者,以练精气神为宝,安国者,以汇聚贤士为道。在往昔,秦国欲图谋楚国,王孙熊圉在西城门建造高台,楚国名士站在高台上,秦国来的使者顿时收敛,随后罢兵。魏文侯以卜子夏为师,以田子方为友,对贤士段干木以厚礼相待。因此,天下贤士,争相汇聚魏国,一时间,魏文侯的名气超过齐桓公。秦人看到魏国的贤士云集,不敢再对魏国的西河郡用兵。陛下拨乱反正,继承大统,登上皇位,首先聘请南阳郡人樊英、江夏郡人黄琼、广汉郡人杨厚、会稽郡人贺纯。在策书中,陛下对贤士赞赏不已,朝廷虚位以待。因此,住在民间的士人,凡怀有仁智之术者,莫不弹冠振衣,乐意为陛下所用。四海士人欣喜,愿意归服陛下圣德。杨厚等人,身处庙堂之上,虽然并无奇计妙策,也是毕恭毕敬,恪尽职守,志在为国分忧。臣此前在荆州,就听说过杨厚、贺纯等,因为有病免职,不禁怆然,为贤士流失深感惋惜。一日朝会,看见朝中侍臣,多为年少之人,没有一个宿儒在陛下身边顾问,为之叹息。陛下应该征召杨厚等返回朝廷,以符众望。黄琼在朝中担任议郎,已有十年,众人皆感到奇怪,最初,陛下对黄琼厚礼有加,如今冷落一旁。光禄大夫周举,才学茂盛,品行雅正,应该在朝中担任要职,以供陛下随时垂问。侍中杜乔,学问渊博,为人正直,是当今良臣,长期托病在家,也应该得到起用。”李固又推荐陈留郡人杨伦、河南郡人尹存、东平国人王恽、陈国人何临、清河国人房植等贤士。在同一天,顺帝下诏,征用杨伦、杨厚等,提拔黄琼、周举。顺帝拜李固为大司农。
此前,周举等八位使者,奉皇帝诏命巡视天下,弹劾了很多官员,其中有些是当朝宦官的亲属。宦官为这些受到弹劾的官员,向顺帝讲情。顺帝下诏,不再追究。还有,按照旧例,三公府选拔掾史,光禄勋录用尚书郎,都是特别委任,不再参加考试。李固与廷尉吴雄上疏,认为被八位特使弹劾的官员,应该按照国法予以惩治;选拔官员,应该由有关部门负责,认真遴选。顺帝认为李固的谏言有道理,重新下诏,免去八位特使弹劾的州部刺史、郡府二千石官员;朝廷不再特别委任官员。顺帝明确告知三公,要严格考察所录用的官员,朝廷上下认为这项措施好。李固又与光禄勋刘宣上疏:“不久前,选举州牧、郡守,有很多并非合适人选,有些地方官员横行无忌,侵害百姓。朝廷要严禁荒嬉怠政,诏令官员专心于政务。”顺帝采纳谏言,诏令各州部刺史,凡受到弹劾的郡太守、县令以下官员,政绩差,不能施惠百姓者,一律免去职务,有作奸犯科者,一律逮捕,送入诏狱关押。
及至冲帝刘炳即位,梁太后拜李固为太尉,与梁冀一起,兼领尚书职事。第二年,冲帝驾崩。梁太后认为扬州、徐州盗贼猖獗,担心天下大乱,派中常侍诏令李固等,欲等候征召的诸侯王到达京师,再为冲帝发丧。李固谏言:“幼帝虽然年幼,也是天下人之父。今日驾崩,人神感动,岂有臣子隐瞒丧事之理?在往昔,始皇在沙丘驾崩,胡亥、赵高隐瞒消息,最终导致扶苏被害,秦朝亡国。此前,北乡侯去世,阎太后及兄弟、江京等,也是隐瞒死讯,随后有孙程动刀杀人。这是天下大忌,秘不发丧,绝不可行。”太后采纳李固的谏言,当天晚上发丧。
李固认为,清河王刘蒜年龄较长,而且有德行,谏言拥立刘蒜即位。李固对梁冀讲:“如今要拥立皇帝,应该选择年长、聪明、有德之君,能主持朝政。愿大将军认真考虑,借鉴周勃、霍光拥立文帝、宣帝的先例,不要像邓太后、阎太后为了个人私利,拥立年龄幼小的皇帝。”梁冀没有采纳谏言,还是拥立乐安王的儿子刘缵,刘缵即位,年仅八岁,这就是质帝。当时,冲帝的陵寝,在洛阳北边卜得一块吉地。李固谏言:“如今,贼寇活动猖獗,朝廷花费在军费上的开支成倍增加。为顺帝新建的宪陵,需要花费的开支不止一项。皇帝年龄幼小,可在宪陵墓园起陵,按照康陵规制。这样,可以减少花费三分之一。”梁太后决定采纳李固的谏言。当时,太后认为汉室不幸,连续几位皇帝驾崩,遂将朝政委托李固掌握。李固对朝政多有匡正,谏言大多得到采用,黄门宦官被大量逐出宫门,天下人盼望会有一个新气象。可是,梁冀性情猜忌,专权跋扈,忌恨李固。
在顺帝朝,朝廷各部门选用官员,大多不按照规章制度,及至李固在朝中当政,上奏太后,罢免了一百多个官员。这些人对李固怀恨在心,也希望借梁冀之手公报私仇,遂共同伪造匿名信,诬陷李固:“臣听说,君不重视古人的经验,无以奉天承运;臣不重视旧有典章,无以侍奉君王。在往昔,尧帝驾崩,舜帝服丧三年,每天在御座上仰望墙壁,犹如看到尧帝,每天吃饭看着汤羹,犹如看到尧帝的影子。这是慎终追远,谨奉孝子之心,不失臣子之节。太尉李固,假公济私,貌似忠贞,实为奸诈。李固离间皇室宗亲,培植党羽。表面上,李固举荐贤才,实际上,是在网络党羽,李固所征召的士人,莫不是旧属或学生。有些士人是富家子弟,通过贿赂得到征召,有些士人是子婿,通过裙带获得录用。这些人在朝堂上,列入官牒,有四十九人。李固还在商贾中网络党羽,用以补充县令、掾史。长久以来李固募求好马,征集珍玩,亲自临窗查验。李固出入僭越,奢侈淫靡,乘坐的马车,曜日辉煌。大行皇帝在殡殓期间,路人皆掩面而泣,李固却梳妆打扮,搔首弄姿,从容漫步,俯仰旋转,极尽丑态,毫无惨怛悲哀之心。大行皇帝的山陵还未建成,李固就诋毁旧政,善则归己,过则归君。李固排斥先帝的旧臣,不允许参加丧礼。李固作威作福,无以复加。臣听说,三公之位,重在调和阴阳,统御朝纲,有贼寇奸轨,责任在太尉。李固接受重任以来,东南地面贼寇猖獗,两个州,多个郡,千里萧条看不到人烟,百姓处于水深火热,教化难以推行。李固将责任归咎于先帝,诋毁先帝,咆哮狂悖。先帝在世时,李固没有当廷谏诤之忠;先帝驾崩后,李固却有大肆诽谤之能。儿子罪恶莫大于诽谤父亲,臣子罪恶莫大于诋毁国君。李固的罪恶,应该处以死刑。”诬告书呈上太后,梁冀也向太后谏言,奏请惩治李固。太后没有理睬,李固才得以免祸。
梁冀忌惮质帝刘缵早慧,担心日后会加害自己,命令身边人向质帝送上掺有鸩药的食物。质帝吃了食物,烦躁不安,派人召来李固。李固疾步上前,问:“陛下是怎么得的病?”质帝当时还能讲话,说:“吃了饼,腹中胀满,想喝口水,还可以活。”当时,梁冀站在身边,说:“喝水会呕吐,不能喝水。”话未讲完,质帝倒地驾崩。李固伏在质帝的尸体上放声大哭,命人找来侍医询问。梁冀担心事情败露,更加厌恶李固。
本篇未完,请继续下一节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