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666 » 《后汉书》 » 卷六十五 皇甫张段列传 > 皇甫张段列传 白话文翻译

皇甫张段列传 白话文翻译

皇甫规,字威明,安定郡朝那县人。祖父皇甫棱,曾担任度辽将军,父亲皇甫旗,曾担任右扶风都尉。

顺帝永和六年,西羌大肆寇掠三辅,围攻安定郡,征西将军马贤率领沿边数郡汉军,前往镇压,不能取胜。皇甫规是布衣,看到马贤不谙军事,预测马贤此次出征一定会以失败告终。皇甫规上书,陈述己见。不久,马贤果然被西羌打败,全军覆没。郡府汉军将领,知道皇甫规懂得军事,善用谋略,任命皇甫规为功曹,令皇甫规率领八百戴甲武士与羌寇交战,斩杀多人,逼退羌寇。之后,郡府举荐皇甫规担任上计掾。再后来,羌寇又聚集起来,攻打陇西郡,朝廷深感忧虑,皇甫规向朝廷上疏,主动请战。皇甫规说:“近些年,臣针对羌寇扰乱陇西,多次提出对策。羌寇未发动叛乱以前,臣就已经预测到,将会有羌乱;马贤出征之前,臣就已经看出,此战必败无疑。不幸被臣言中,这些事均有案可查。臣常思忖,马贤等率军出征,四年征战,靡费军饷达百亿计,未见功效。这些花费,全部来自赋敛,很多钱财落入奸吏手中。百姓不堪赋敛沉重,很多人被迫沦为盗贼,青州、徐州连年灾荒,百姓扶老携幼,沿街乞讨,流散各地。羌寇叛乱,不应该是太平盛世所致,大多因为边将举措失当,疏于安绥。羌戎原本安分守己,循规蹈矩,由于边郡官员不断侵犯羌戎的利益,为了些许小利,横加盘剥,酿成大祸。之后,边将又以小胜冒功请赏,汉军战败,却隐匿不报。汉军战士辛苦哀怨,又受困于奸猾官吏,进不能速战邀功,退不能温饱活命,许多战士饿死在沟壑,骸骨暴露于野外。徒见王师频繁出征,不闻捷报高奏凯旋。羌戎首领泣血,惊惧连年发生变故,边郡即使有片刻安宁,也难以持久。臣之所以叩心顿足,徒增浩叹,全在于此。臣奏请,愿率领两营汉军战士,驰骋于沿边两郡,再加上屯守边郡的五千战士,出其不意,与护羌校尉赵冲,互为犄角。边郡山川土地,臣已经了然于胸,用兵之策,臣也熟悉。臣不用方寸之印,尺帛之赐,上可以荡涤边患,下可以招降纳叛。如果朝廷认为臣年少,职务卑微,不堪重用,那些丧师辱国的败将,并非官爵不高,年岁不长。臣以至诚之心,冒死罪自我推荐。”顺帝不能征用。

冲帝、质帝年间,梁太后临朝称制,皇甫规被举荐为贤良方正。在对策时,皇甫规陈述己见:

臣想到,孝顺帝即位初,夙兴夜寐谋划朝政,为治理天下竭尽思虑,几近获得成功。奈何又受到邪佞误导,朝廷权威移至臣下。顺帝积蓄财货,荒嬉游乐,宫中戏谑时有所闻,加上嬖臣售卖官、爵,官员招揽宾客,结党营私。天下纷纷扰扰,很快又陷于混乱。每当天下有事,汉军出征,很少有不损兵折将者,军民均感到疲惫,中央及地方,财政空虚。臣在萧关以西,常听到这样的传闻,国家不能选贤任能,作威作福的官员大多出自权贵、幸臣。陛下摄理朝政,智慧纯茂。摄政之初,即选用贤良之士,维护纲纪,对朝政多有改进。远近听闻者,莫不翕然称颂,企盼天下太平。最近,地震之后,雾气弥漫,日月昏暗,旱魃肆虐,贼寇横行,流血碧野,荼毒地方。吏民不安,谴责、抱怨之声不绝于耳。均以为,这是朝中奸臣把持朝政所致,中常侍尤为无状。陛下应该罢黜奸臣,扫除凶党,杜绝用财物贿赂之路,以抚平百姓哀痛,回答上天告诫。

大将军梁冀、河南郡大尹梁不疑,位尊爵显,担任周公、邵公之任,可谓社稷重臣,加上与皇室姻亲,受封显爵,尊贵无比,更应该勤修谦逊之德,辅以儒学修养,减少游戏娱乐及宅邸无益装饰。古人讲君王为舟,百姓为水,群臣是乘坐舟船之人,将军兄弟,在船上操舟使舵。如果能够尽心竭力,渡过大河,可谓天下人之福。如果松懈怠惰,玩忽职守,大船将会被波涛吞噬,对此不可不慎重!古人常讲德不称禄犹如挖去地基,增高墙垣;爵不称位,又岂能安享富贵?凡奸猾、酒徒、戏客,都是满耳邪声,满嘴谄言,专事嬉戏,做些不仁不义之事,这样的官员,陛下都应该罢黜,以儆效尤。要让梁冀等人懂得,得到贤士之福,失去贤士之累。尸位素餐的官员,消极怠惰的尚书,不能尽责的监察,导致陛下只能听到谄谀之声,听不到户牖之外的传闻。臣知道,阿谀之人得福,直言进谏得祸,臣不敢隐瞒心中所想,回避责任!臣生长在边远之地,很少涉足王庭,惶恐战栗,书不尽意。

梁冀读罢对策,深恨不已。梁冀认为皇甫规把矛头对准自己,把皇甫规的对策判为下等。后来,皇甫规受拜为郎中。皇甫规称病,被免职,州郡官员秉承梁冀的旨意,多次陷害皇甫规,欲置皇甫规于死地。之后,皇甫规以《诗经》《易经》在家乡教书授徒,有学生三百余人,前后十四年,直到梁冀被杀。十几天后,朝廷以礼征召皇甫规,有五次之多,皇甫规不肯应召。

当时,泰山郡贼寇叔孙无忌骚扰属下县邑,中郎将宗资率领汉军镇压,不能制胜。公车署征召皇甫规,拜为泰山郡太守。皇甫规到任,巧施方略,很快荡平贼寇。桓帝延熹四年秋天,零吾、先零羌寇掠关中,护羌校尉段颎应对不力,被朝廷召回治罪。先零羌又蠢蠢欲动,攻陷汉军驻地及坞堡。皇甫规熟悉羌人事务,愿意为国家效力,主动请缨。皇甫规上疏:“自从臣上任以来,尽心竭力,为国家奉献愚忠,幸赖兖州刺史牵颢为政清廉,中郎将宗资为人信义,臣谨守职责,未曾犯下过大错。如今,泰山郡猾贼已经荡平,郡界恢复平静。臣听说,羌戎再次叛乱。臣出生在西部,在邠、岐一带长大,今年已经五十九岁。在往昔,臣在西部担任郡吏,曾两次经历羌戎叛乱,也曾经向朝廷上书进谏,有误中之言。臣一向患有痼疾,担心犬马齿衰,不能再报效朝廷,奏请辞去太守职务,作为朝廷使臣,乘坐一辆单车,来往于三辅,向百姓宣示国恩。以臣对地形的熟悉和西部民情的了解,协助汉军平叛,必有成效。国家处于危殆,汉军平叛,已经有几十年。从鸟鼠山到东部泰山,汉军出征所犯的毛病,大同小异。全力镇压,不如抚恤安慰;以孙、吴兵法征剿,不如劝勉百姓奉公守法。前车之覆未远,臣真的希望,在治民问题上朝廷能够改弦更张。臣在此越职谏言,略表拳拳忠心。”

当年冬天,羌人联合起来大肆寇掠,朝廷为此而焦虑。三公举荐皇甫规为中郎将,持符节,监督萧关以西汉军,讨伐零吾等羌戎,汉军大败羌寇,斩杀八百人。先零羌等敬慕皇甫规有恩信,相互劝降,有十余万人投降汉军。第二年,皇甫规征调投降的羌人骑兵平定陇西叛乱,道路阻隔,军中发生瘟疫,因瘟疫死亡者有十分之三四。皇甫规深入营帐,探视患病的军士,三军为之感动。东部羌人派使者请降,凉州日渐平定,道路恢复畅通。

此前,安定郡太守孙儁接受贿赂,声名狼藉,属国都尉李翕、督军御史张禀多次滥杀已降羌人,凉州刺史郭闳、汉阳郡太守赵熹年迈体衰,不能履行职责。这些人依靠朝中权贵,漠视法律。皇甫规抵达州界,向朝廷分条弹劾他们的罪行,有些人被免职,有些人被诛杀。羌人听说后,松了一口气,凉州恢复平静。沈氐县豪门大姓滇昌、饥恬等,率领十余万氐人,向皇甫规投降。

皇甫规担任中郎将数年,此次奉命持符节在西部担任将军,拥兵众多,立有战功。皇甫规返回家乡安定郡,没有为私人请托,还多次弹劾举报贪官污吏,加上对朝中宦官深恶痛绝,不肯与权贵交往,因此朝廷内外,许多人忌恨皇甫规,群起而攻击,诬陷皇甫规,说皇甫规贿赂羌人,让羌人向朝廷诈降。天子以玺书谴责皇甫规,皇甫规知道早晚会被免官治罪,上疏辩解:“延熹四年秋天,羌戎丑虏蠢蠢欲动,祸乱西部州郡,战火蔓延至泾阳县,长安震动,朝廷不得不西顾,派出汉军平叛。陛下明诏,不以臣驽钝,派臣领兵出征。幸赖陛下圣德,汉军武威,臣不辱使命,羌戎各部叛军,稽首投降。朝廷移送公文,询问各郡,此次平叛花费,包括叛贼投降及被歼数量,节省费用在一亿以上。臣怀忠义之心,不敢向朝廷告劳,耻于在奏折上谈论功绩。然而与此前平叛相比,臣并无惨遭败绩之罪。臣在西部州郡巡视,弹劾郡守孙儁、属国都尉李翕、督军御史张禀。臣率军南征,弹劾凉州刺史郭闳、汉阳郡太守赵熹。这些地方官员治民无方,贪赃有据,均已伏法受死。以上五名奸臣,其党羽遍布郡县,还有一些墨绶官员、衙门小吏受到牵连者,有一百余人。受到惩治的官员及家属,挟私怨报仇,带着金钱财物,奔走于权贵豪门,肆意造谣诽谤,诬陷臣联络羌戎,收受贿赂。如果臣真的收受贿赂,臣的家中,并无一担米的积蓄;如果臣借机贪婪,臣的将军幕府,有文簿可以查证。然而,臣仍然困惑,即使像诽谤者所言,前代西汉时,朝廷与匈奴和亲,送去宫姬、大量陪嫁,武帝时,把汉室公主下嫁乌孙,如今,臣为了平叛,仅花费一千万,用以怀柔叛羌,这正是平叛之良谋,兵家之所重,臣又有何罪?这样做,难道有负义理?安帝永初以来,有多少将领出征,劳师靡费,五位将领丧师辱国,动辄花费上亿军费。撤军之日,军车载满财宝,送予权贵豪门,事后功成名立,加官进爵。如今,臣返回故乡,督查本土,为朝廷纠察奸邪,甚至与亲朋断绝交往,与故旧翻脸,却遭到如此多诽谤、陷害,这也是臣咎由自取!臣为国家尽忠,默默无闻;廉洁之名,却蒙受污秽。臣覆亡有日,可谓痛心疾首。《左传》讲:‘鹿死不择音。’臣谨冒死罪,呈上奏章。”

本篇未完,请继续下一节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