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甫张段列传 白话文翻译 第2节
当年冬天,朝廷征召皇甫规,拜为议郎。论功行赏时,皇甫规本应该受到封赏。中常侍徐璜、左悺索取贿赂,多次派门客向皇甫规询问立功之事,皇甫规始终不肯回答。徐璜等人愤怒,又以此前的流言蜚语诬陷皇甫规,把皇甫规交予司法官吏治罪。将军幕府僚属欲凑一些钱,为皇甫规讲情,皇甫规严词拒绝。最后,以余寇还未剿灭,判皇甫规有罪,送往廷尉署监狱,又送往左校服役。朝中公卿及太学生张凤等三百余人,来到阙门下,为皇甫规鸣冤。遇上大赦天下,皇甫规回到家中。
不久,皇甫规又被征召,受拜为度辽将军,来到军营几个月,皇甫规上书,推荐中郎将张奂代替自己。皇甫规说:“臣听说,人无常俗,但政治有治世、乱世之分;兵无强弱,但将军有能与不能之别。臣注意到,中郎将张奂,文武兼备,应该在军中领军,担任主帅,以发挥其才能,此乃众望所归。至于谈到愚臣,不过滥竽充数,臣祈求辞去度辽将军职务,担任张奂的副手。”朝廷准奏,令张奂代替皇甫规,担任度辽将军,皇甫规担任使匈奴中郎将。及至张奂转任大司农,皇甫规重新担任度辽将军。
皇甫规为人精明能干,善于谋划,自以为多次担任要职,欲退身辞官,返回家乡。皇甫规多次上书称病,请求退休,朝廷没有批准。恰逢友人上郡太守王旻在任上病逝,家人把灵柩送回家乡,皇甫规身穿缟素,跨过地界,在下亭迎候。皇甫规欲乘此机会,让门客暗中告诉并州刺史胡芳,说皇甫规擅自离开军营,违反军法,应该弹劾皇甫规。胡芳说:“皇甫规欲远离仕途,故以擅离职守来暗示我。我为朝廷爱惜人才,怎么能中了这小子的奸计!”遂不肯过问此事。及至朋党案骤起,天下有名的贤士,大多受到牵连,遭到逮捕。皇甫规是名将,但是在士人中影响不大。皇甫规自以为是西部俊杰,耻于不与士人同列,又自我弹劾。皇甫规上疏朝廷:“臣此前推荐原大司农张奂,可以认定为张奂的同党。臣被罚往左校服苦役,太学生张凤等人上书,为臣鸣冤,这正是臣阿附党人的证据。臣应该连坐。”朝廷知道,皇甫规与朋党案并无瓜葛,没有查问。当时人认为皇甫规勇于担当,是一位贤者。
在度辽将军任上数年,北部边郡安宁祥和。桓帝永康元年,朝廷征召皇甫规,拜为尚书。当年夏天出现日食,桓帝下诏,诏令朝中公卿举荐贤良方正,谏言朝政得失。皇甫规对策:“上天对于帝王,犹如帝王对于臣子,父亲对于儿子。逆德者,以妖祥灾异示警;有德者,以福瑞嘉祥勉励。陛下登基八年,三次审理冤狱,一次清除宫中嬖臣,两次诛杀无德、危害地方的官员。然而,灾异依然频繁出现,这表明人心尚未安定;朝廷招贤纳士、斥退奸邪仍有不足;监狱审理案件,仍有不按法理、枉法断案的弊端。原太尉陈蕃、刘矩,为国家尽忠,才学俱佳,依然困顿在民间;刘佑、冯绲、赵典、尹勋等官员,为人正直,招致奸臣怨恨,横遭诽谤,被逐回家乡;李膺、王畅、孔翊等官员,洁身自好,坚守节操,却无宰相之缘。结党营私、寻衅滋事、伤害贤良、诬陷忠臣、伤及无辜的奸臣,反而能够长袖善舞,荣登显位。朝中群臣,闭目塞听,畏惧获罪,左顾右盼,不敢放胆直言。臣奏请陛下,保持圣明,容纳谏臣直言,才能消除灾祥,终获福佑。”对策后,没有回音。
后来,皇甫规出任弘农郡太守,受封为寿成亭侯,享受食邑二百户,皇甫规辞让,不肯接受封赏,又转任护羌校尉。灵帝熹平三年,皇甫规身患重病,朝廷征召,还未抵达京师,在谷城县病逝,享年七十一岁。皇甫规生前著有赋、铭、碑、赞、祷文、吊、章表、教令、书、檄、笺记,共计二十七篇。
评论如下:孔子说:“大言不惭者,难以获得荣誉。”从皇甫规的上书、谏言来看,心中坦然,并无愧怍之意!对待自身,皇甫规敢于大胆自荐;身处高位,又能见贤思齐,主动让位。享受朝廷俸禄,不为私心;主动让贤,不为名誉;上书表功,不会顾忌被当作自我夸耀;推贤让位,不会担心被认为是矫情。在平定羌乱时,皇甫规能够从容应对,屡立战功;稍后,在朝臣倾轧时,又能够保全自身。
张奂,字然明,敦煌郡渊泉县人。父亲张惇,曾担任汉阳郡太守。年轻时,张奂在三辅游学,跟随太尉朱垄学习欧阳《尚书》。最初,牟氏为《尚书》撰写《章句解析》,浮辞繁多,有四十五万余言,张奂减少至九万言。后来,张奂接受梁冀大将军幕府征召,担任掾史。张奂上书桓帝,将自己删减的《章句解析》奉上桓帝,桓帝下诏,让张奂在东观研究经学,张奂因病辞去职务。后来,被举荐为贤良,对策评为第一,受拜为议郎。
帝永寿元年,张奂转任安定郡属国都尉。刚上任,南匈奴左薁鞬台耆、且渠伯德等七千余人寇掠美稷县,东部羌人举兵响应。张奂军营只有二百余人,听到消息,张奂整顿兵马,出营迎战。军吏认为兵少将寡难以御敌,叩头劝止张奂,张奂不听。张奂进军,驻扎在长城边,继续招募士兵,又派遣部将王卫招引东部羌人。之后,王卫占据龟兹,迫使南匈奴不得与东部羌人勾结。各路羌人豪杰,随后与张奂和解,共同对付南匈奴左薁鞬部,连战连胜,大败南匈奴。且渠伯德恐惧,率领部众投降,安定郡恢复平静。
羌人君长感谢张奂有恩信,献上二十匹宝马,先零羌君长又送来金 八枚,张奂一起收下。而后,张奂召来主簿,当着羌人的面,将美酒浇洒在地上。张奂说:“即使马匹像羊群一样多,我也不会拿来充实马厩;即使黄金像粟米一样多,我也不会拿来藏在怀中。”张奂把羌人献上的宝马、金器全部归还给羌人。羌人性情贪婪,但是对于汉人官员的廉洁依然尊敬。此前八位都尉贪财好利,羌人深受其害。及至张奂担任都尉,正身律己,边郡一带教化风行。
后来,张奂改任使匈奴中郎将。当时,南匈奴休屠各及朔方郡的乌桓人反叛朝廷,烧了度辽将军的营门,还烧了屯驻在赤坑的营地,两地之间,烟火相望。驻守汉军恐惧,准备撤军。张奂坐在帷帐中,向弟子们讲诵经书,泰然自若,军士们这才安下心来。而后,张奂秘密联络乌桓,与汉军联合起来,杀了南匈奴休屠各及其他首领,又袭击匈奴余众。其他胡人相继投降。
桓帝延熹元年,鲜卑寇掠边郡,张奂率领南单于反击,斩杀数百鲜卑人。
第二年,梁冀被杀,张奂因为在梁冀幕府曾担任职务,被免职,遭到禁锢。张奂与皇甫规关系很好,张奂被禁锢,其他老朋友不敢出面讲话,只有皇甫规七次举荐张奂。张奂在家里赋闲四年,重新担任武威郡太守。在任上,张奂平均徭役、税赋,召回流民妥善安置,是边疆各郡做得最好的,河西很快安定下来。武威郡的风俗,有许多禁忌,每年二月、五月出生的孩子,与父母同月出生的孩子,都要杀掉。张奂以义劝谕百姓,明确赏罚,风俗得以改变,百姓为张奂建立生祠。朝廷举荐良吏,张奂转任度辽将军,数年之间,幽州、并州恢复平静。
桓帝延熹九年春天,朝廷征召张奂,拜为大司农。鲜卑听说张奂要离任,当年夏天,勾结南匈奴、乌桓,多路侵入关塞,或五六千骑兵,或三四千骑兵,大肆寇掠沿边九郡,杀害抢掠百姓。到了秋天,鲜卑又有八九千骑兵,侵入关塞,还勾结东羌,订立盟约。上郡沈氐羌、安定郡先零羌联合起来,寇掠武威郡、张掖郡,沿边郡县惨遭荼毒。朝廷深感忧虑,再次拜张奂为护匈奴中郎将,以九卿职务,督查幽州、并州、凉州及度辽、乌桓两将军,同时监察州部刺史、郡府二千石官员是否称职,给予张奂厚赏。匈奴、乌桓听说张奂再次上任,相继投降,共计有二十万人。张奂只是惩罚匈奴、乌桓首恶,对其部众予以安抚。鲜卑被赶出边塞。
桓帝永康元年春天,东羌、先零羌五六千骑兵寇掠关中,围困祋祤(duì yǔ)县,抢掠云阳县。当年夏天,又攻陷两座军营,杀死一千余人。当年冬天,羌人岸尾、摩蟞等部落,胁迫其他羌人部落再次寇掠三辅。张奂派遣军司马尹端、董卓,率领汉军迎击叛羌,大败羌寇,斩杀羌寇君长,俘虏羌寇一万余人,三个州安定下来。战后论功行赏,张奂因为没有向宦官行贿,错失封爵良机,只得到赏钱二十万,此外,家中有一人被补为侍郎。张奂谢绝赏钱和侍郎任命,奏请朝廷将家眷迁至弘农郡华阴县。按照旧制,边郡人不得向内地迁徙,因为张奂有军功,获得批准,张奂的家人,此后成为弘农郡人。
本篇未完,请继续下一节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