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666 » 《后汉书》 » 卷七十三 刘虞公孙瓒陶谦列传 > 刘虞公孙瓒陶谦列传 白话文翻译

刘虞公孙瓒陶谦列传 白话文翻译

刘虞,字伯安,东海国郯县人。刘虞的祖父刘嘉,曾担任光禄勋。最初,刘虞被举荐为孝廉,后升任幽州刺史。在任上,刘虞以善政对待治下的百姓,包括夷狄,都能感受到刘虞善政带来的恩惠,愿意服从教化。鲜卑、乌桓、夫馀、秽貊等民族,皆愿意向朝廷贡献财物,不敢侵犯边郡,幽州百姓歌颂刘虞。受朝廷征召,刘虞离开幽州,灵帝中平初年,黄巾军作乱,攻陷冀州属下郡、国,灵帝拜刘虞为甘陵国相,刘虞在甘陵国抚恤安绥百姓。刘虞生活俭朴,以蔬菜佐餐,率身垂范属下。再后来,朝廷征召刘虞,拜为宗正。

车骑将军张温讨伐贼寇边章,征调幽州三千乌桓轻骑兵,因为克扣军粮、拖欠军饷,招致乌桓人反叛,返回乌桓。前中山国相张纯,私下里对前泰山郡太守张举讲:“乌桓叛乱,袭扰边郡,凉州贼寇蜂起,朝廷不能制止。洛阳一户人家的妻子,生下有两个脑袋的儿子,这些异象均显示,汉室福祚将要走到尽头,天下会有两个君主。希望郡府能与我们共同起兵,率领乌桓人造反,或许能成就大事。”张举同意张纯的看法。灵帝中平四年,张纯等与乌桓君长结成联盟,攻打蓟县,焚烧城郭,掳掠百姓,杀了护乌桓校尉箕稠、右北平郡太守刘政、辽东郡太守阳终等。叛军聚集十余万人,驻扎在肥如县。张举自称“天子”,张纯自封“弥天将军安定王”,向各州郡发布文告,声称要取代汉室,逼迫天子让位,让朝中公卿奉迎。张纯又派乌桓峭王等率领步骑五万,攻入青州、冀州,攻破清河国、平原国,杀害吏民。朝廷以刘虞此前曾在幽州任职,对百姓有恩信,第二年,再次拜刘虞为幽州牧。刘虞到达蓟县,撤去镇压叛军的汉军,广施恩信,又派遣使者,告诉乌桓峭王等朝廷圣德仁厚,允许叛军投降,给予出路。刘虞又悬赏购买张举、张纯的人头。张举、张纯逃出塞外,其他余众或降或散。张纯被门客王政杀害,将头颅送给刘虞。灵帝派遣使者,就地拜刘虞为太尉,封为容丘侯。

及至董卓掌控朝政,派遣使者授予刘虞大司马职务,加封刘虞为襄贲侯。献帝初平元年,朝廷征召刘虞代替袁隗担任太傅,由于道路阻断,朝廷诏命未能送达。在以往,幽州需要应对边郡防务,花费巨大,朝廷每年须征缴青州、冀州的赋税多达两亿,用以补充幽州经费不足,赋税常常接济不上,时断时续,运输也常常中断。刘虞上任后,对内实行仁政,劝勉百姓垦殖、稼穑,对外打开上谷郡要塞,与胡人互市,开展贸易,发挥渔阳郡生产盐铁的有利条件,百姓生活变得富裕,粮食连年丰收,谷米卖到每石三十钱。青州、徐州的士人、百姓,为躲避黄巾军,逃往幽州依附刘虞者,有一百余万口,刘虞全部收留,加以妥善安置。由于幽州生活安定,流民不愿意再返回故乡。刘虞身为朝廷上公,仍然以俭朴律己,敝衣绳履,吃饭没有肉菜也行。远近豪杰、才俊,一向生活奢靡者,莫不向心归附刘虞,当地风俗为之改变。

最初,献帝诏令公孙瓒讨伐乌桓,受刘虞节制。公孙瓒私下里招兵买马,扩充势力,而且纵容部下骚扰百姓。刘虞为政,务求以仁爱向民众施惠,心中常想着百姓的利益,刘虞与公孙瓒之间有矛盾。献帝初平二年,冀州刺史韩馥、渤海郡太守袁绍及崤山以东诸将,认为皇帝年幼,受到董卓胁迫,又有关山阻隔,不知道是否还活着。大家都认为刘虞是汉室宗亲,年龄最长,欲拥立刘虞为皇帝。原乐浪郡太守张岐等,带着大家商量好的结果,前来为刘虞奉上尊号。刘虞看着张岐等,声色俱厉呵斥道:“如今天下大乱,陷入崩溃,皇上流亡在外,朝不保夕。我等蒙受朝廷厚恩,未能替国家洗雪耻辱,诸君占据州郡,本应该同心协力,尽心辅佐,反而欲造反谋逆,还要拉我下水!”坚决拒绝众人的请求。韩馥等人请求刘虞暂时兼领尚书职事,按照程式接受职务,刘虞仍然拒绝,将来使诛杀。之后,大家推举将军幕府掾史右北平郡人田畴、幕府从事鲜于银,冒着风险,沿小路带着使命来到长安。献帝正在考虑东归洛阳,看到田畴等人,大喜过望。当时,刘虞的儿子刘和在朝廷担任侍中,献帝派遣刘和,从武关悄悄出关,告诉刘虞率领军队,迎接献帝东归。刘和途经南阳郡,袁术听说此事,羁押刘和,派人告诉刘虞,让刘虞与自己一起率领军队西进。刘虞派了数千骑兵,前来接应刘和,奉诏迎接天子,袁术将派来的骑兵也一并留下。

最初,公孙瓒知道袁术奸诈,坚决阻止刘虞派兵,刘虞没有听从。公孙瓒又暗中劝袁术羁押刘和,夺去刘虞派去的骑兵,从此以后,刘虞与公孙瓒的怨恨加深。不久,刘和寻找机会,从袁术处逃出,返回北方,又被袁绍羁押。公孙瓒多次被袁绍打败,仍然不断向袁绍挑衅。刘虞认为公孙瓒这样穷兵黩武,担心一旦得志,将难以控制,所以阻止公孙瓒继续用兵,而且减少供给公孙瓒的粮草。公孙瓒勃然大怒,屡次抗命,还多次侵扰百姓,刘虞用来怀柔蛮夷的赏赐,也被公孙瓒多次夺去。刘虞已经失去对公孙瓒的节制,于是,刘虞派出使者,通过驿站向献帝上奏,弹劾公孙瓒残酷暴虐,荼毒百姓。公孙瓒也上奏,说刘虞扣押军粮。二人交互上奏,相互诋毁,使者在路上往来不绝,朝廷对此莫衷一是。后来,公孙瓒在蓟城修筑城墙,以防备刘虞。刘虞多次请公孙瓒来见,公孙瓒称病,不肯来。刘虞密谋,决心讨伐公孙瓒,将此事告诉东曹掾史右北平郡人魏攸。魏攸劝谏:“如今,天下百姓引颈仰望,把公作为领袖,公身边应该有谋臣和爪牙,不可或缺。公孙瓒有文武之才,可以托付重任,此人虽然有些小恶,还是要忍耐一下。”刘虞这才作罢。

不久,魏攸去世,刘虞与公孙瓒之间矛盾加深。献帝初平四年冬天,刘虞率领诸路大军,共计十万人,攻打公孙瓒。大军将要出发,州部从事代郡人程绪脱下盔甲,向刘虞谏言:“公孙瓒虽然有过错,然而罪名并未确立。明公不事先告知,敦促公孙瓒改弦更张,而是祸起萧墙,兵戈相向,这样做,绝非国家之利。加上胜负难以预料,不如休兵,以武力逼迫其就范。公孙瓒一定会悔罪、谢罪,这是所谓‘不战而屈人之兵’。”刘虞以大战当前,程绪扰乱军心,将程绪斩首祭旗。刘虞号令全军:“不要伤害他人,仅诛杀公孙伯珪一人。”当时,州部从事公孙纪,与公孙瓒同姓,曾经受到公孙瓒厚遇。公孙纪知道刘虞要讨伐公孙瓒,连夜告知公孙瓒。公孙瓒的部队当时在外边驻扎,分驻多地,仓促间迎战,公孙瓒担心会一败涂地,于是,公孙瓒欲挖开东城逃走。刘虞不懂得军事,又爱惜百姓,在交战前命令属下,不准焚烧百姓的民居,部队包围公孙瓒,久攻不下。公孙瓒挑选精兵锐卒数百人,顺风纵火,大火直扑向刘虞的军营。刘虞大败,与部属仓皇间向北逃窜,直奔居庸关。公孙瓒在后面穷追不舍,仅三日,攻陷居庸城,公孙瓒将刘虞及其妻子儿女,全部擒获,带回蓟县。公孙瓒仍然让刘虞负责州部文书,恰逢天子派遣使者段训前来增加刘虞的封邑,并诏命刘虞,掌管六个州的政事;同时,拜公孙瓒为前将军,封为易侯,持符节,掌管幽州、并州、青州、冀州军事。公孙瓒向献帝诬陷刘虞,说刘虞此前与袁绍等人密谋,欲夺取帝位,妄图上尊号,公孙瓒胁迫使者段训,将刘虞在蓟县集市上斩杀。公孙瓒坐下来,赌咒发誓:“如果刘虞能成为天子,上天会刮风下雨,前来相救。”当时旱情严重,赤日炎炎,公孙瓒斩杀刘虞,将首级送往京师。刘虞原来的部属尾敦,在途中劫下刘虞的首级,送回安葬。公孙瓒上表,举荐段训为幽州刺史。刘虞在州牧任上以仁厚赢得民心,以德政施惠北部州郡,听到刘虞遇害的消息,百姓莫不为之流泪,对刘虞遇害,深感惋惜。

此前,刘虞生活俭朴,严格要求自己,所穿戴的衣服、冠冕,多年不换,能补就补。及至遇害,公孙瓒的士兵搜查刘虞的宅邸,看到刘虞的妻妾穿着绫罗绸缎,佩戴的首饰非常艳丽。有人对刘虞此前的俭朴表示怀疑。刘和后来归顺袁绍,向公孙瓒复仇。

本篇未完,请继续下一节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