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666 » 《后汉书》 » 卷七十三 刘虞公孙瓒陶谦列传 > 刘虞公孙瓒陶谦列传 白话文翻译 > 第2节

刘虞公孙瓒陶谦列传 白话文翻译 第2节

公孙瓒,字伯珪,辽西郡令支县人,其家族世代有人为二千石官员。公孙瓒的母亲出身卑贱,公孙瓒只能在郡府担任小吏。公孙瓒长相英俊,声音洪亮,能言善辩,做事情讲究策略,很聪明。郡太守欣赏公孙瓒,把女儿嫁给公孙瓒为妻。后来,公孙瓒跟随涿郡人卢植在缑氏县山中学习,略微懂得经书,被举荐,担任郡府上计簿吏。郡太守刘君因为某事犯法,被逮捕,用槛车押送至洛阳。按照法律,官员犯法,属下官吏不得亲近。公孙瓒改换衣服,诈称是伺候的吏卒,随身护送,跟随槛车走到洛阳。郡太守被流放至日南郡,公孙瓒准备猪肉、醇酒,在北邙山上,祭奠先人,先把酒洒向地面,祝祷:“过去为人子,今日为人臣。我将要前往日南郡,日南郡多瘴疠,恐怕不能活着回来,谨向祖宗坟茔告别。”慷慨悲泣一番,再拜离去,旁观者莫不叹息。押解队伍出发,在途中,朝廷大赦天下,太守得到赦免。

公孙瓒返回本郡,被举荐为孝廉,担任辽东郡属国长史。公孙瓒曾经率领数十名骑兵,在塞下巡视,遇上数百名鲜卑骑兵。公孙瓒退入一座空亭子,对部下讲:“今日不奋力死战,就只能死在此地。”说罢,公孙瓒手持双刃长矛,率领部下冲向敌阵,杀伤数十人。公孙瓒的部下,死伤一半,公孙瓒脱险。

灵帝中平年间,灵帝派公孙瓒率领乌桓骑兵,与车骑将军张温讨伐凉州贼寇。公孙瓒所辖乌桓反叛,与叛贼张纯等攻打蓟中县。公孙瓒率领所部追杀张纯等,立下战功,升任骑都尉。张纯再次与叛胡丘力居等,寇掠渔阳郡、河间国、渤海国,攻入平原郡,一路上烧杀抢掠。公孙瓒追击贼寇,在属国石门大战。贼寇战败,抛弃妻子、儿女,仓皇间逃出塞外。公孙瓒将贼寇丢下的男女,全部俘虏。公孙瓒深入叛贼腹地,被丘力居包围在辽西郡管子城,前后二百余日,粮食耗尽。公孙瓒斩杀战马,战马吃完,又将盾牌、弓弦煮熟充饥,自始至终,力战不退。公孙瓒与士卒们诀别,让士卒们分散回家,当时,天上下雨雪,撤退的军队,有十分之五六在饥寒中死亡,贼寇也饱受饥困,遁走柳城。灵帝下诏,拜公孙瓒为降虏校尉,封为都亭侯,兼领属国长史。公孙瓒的职务是统率兵马,抵御边寇,每当听到警讯,公孙瓒都会慷慨激昂,疾言厉色,如赴仇敌。望见贼寇的踪影,公孙瓒指挥麾下,穷追猛打,与贼寇日以继夜地激战。贼寇听到公孙瓒的消息,忌惮公孙瓒的勇猛无畏,不敢犯境。

公孙瓒经常与数十名善射士人,一律骑乘白马,分为左右两翼,演习骑射,公孙瓒自称“白马义从”。乌桓人相互告诫,避开骑白马的汉军长史,而且画出公孙瓒的图像,众人骑上马,弯弓搭箭,瞄准图像,射中者高呼万岁,此后,胡虏远离边塞。公孙瓒决心扫清乌桓,刘虞主张以恩信招抚胡人,二人的安边政策有冲突,逐渐有了隔阂。献帝初平二年,青州、徐州的黄巾军,有三十万人流窜至渤海郡,欲与黑山军会合。公孙瓒率领步骑两万人,在东光县南面迎击黄巾军,大败黄巾军,斩杀三万余人。贼寇舍弃辎重车辆数万乘,四散奔逃,欲渡过黄河。公孙瓒趁着贼寇半渡,指挥军队掩杀,再次大败贼寇,死者数万,鲜血染红了河水。公孙瓒生擒七万余人,缴获的车辆、甲胄、财物难以计数,从此公孙瓒威名大震。献帝拜公孙瓒为奋武将军,封为蓟侯。

公孙瓒劝阻刘虞派兵与袁术联络,又担心袁术怨恨,派堂弟公孙越,率领一千骑兵前往袁术处,私下里与袁术联合。袁术派公孙越作为孙坚部将,攻打袁绍部将周昕(xīn),公孙越在战场上被流箭射死。为此事,公孙瓒怨恨袁绍,派军队驻扎在盘河,决心为堂弟报仇。公孙瓒上疏:“臣听说,在古时,伏羲氏君臣有道,提倡礼仪,教化人民,设置刑法,禁暴止乱。如今,车骑将军袁绍,依仗先人功业受封高爵,职位显赫。袁绍本性顽劣,奢靡淫乱,为人浅薄。此前,袁绍担任司隶校尉,在国家危难之际,太后秉持朝政,大将军何氏辅佐。袁绍不能举荐正直,贬斥邪恶,反而以谄佞,阿谀何氏,招来乱臣董卓,致使汉室社稷倾覆。丁原焚烧孟津,董卓朝中作乱,这是袁绍的第一宗罪。董卓无人臣礼,劫持皇帝为人质,袁绍不能建言献策,以行动帮助君父,反而放弃责任,丢弃符节,仓皇遁逃,玷污封爵、职务,背弃人主,这是袁绍的第二宗罪。袁绍在渤海郡,准备讨伐董卓,暗中调集兵马,却不预先告知父兄,致使太傅一门被董卓杀害,不孝不仁,这是袁绍的第三宗罪。袁绍举兵以来,历经两年,不能为国家赴难,只知扩充势力,树立党羽,筹集粮饷,专务不急之事,欺压百姓,令亲者痛,仇者快,志士仁人莫不摇头叹息,这是袁绍的第四宗罪。袁绍逼迫韩馥,侵夺韩馥的冀州,矫制君命,私刻金印,每当袁绍有图谋,就会用锦囊密封文书,谎称诏命,效仿王莽篡汉之伎俩,以逞其狼子野心,其所作所为,必将祸及天下,这是袁绍的第五宗罪。袁绍令术士观察妖祥,用钱贿赂术士,欢宴聚会,约定日期,攻略郡县,如此恶行,背离朝廷大臣所为!这是袁绍的第六宗罪。袁绍与原虎牙都尉刘勋举兵,刘勋降服张杨,多次立功,袁绍以小忿,滥施淫威,杀害刘勋,信用邪佞,以逞其无道,这是袁绍的第七宗罪。原上谷郡太守高焉,原甘陵国相姚贡,袁绍出于贪婪,向他们索取钱财,钱财还未备齐,袁绍将二人杀害,这是袁绍的第八宗罪。春秋大义,子以母贵,袁绍的生母为贱妾,地位卑贱,袁绍位高权重,享受荣华,只有苟且、僭越之心,并无谦卑退让之义,这是袁绍的第九宗罪。长沙郡太守孙坚,此前代理豫州刺史,为国家讨伐董卓,清扫皇陵宗庙,竭尽忠诚,功勋卓著。袁绍派部将断绝孙坚的粮草,致使孙坚不能清剿残贼,殄灭董卓,这是袁绍的第十宗罪。在往昔,周室衰弱,王道陵替,天子被迫迁都,诸侯相继叛离。齐桓公在柯亭会盟,晋文公在践土会盟,齐桓公讨伐荆楚,指责楚国不向王室进贡菁、茅,晋文公讨伐曹、卫,谴责诸侯不能尊奉王室。臣(公孙瓒)身份微贱,没有先贤之名,然而,臣蒙受朝廷厚恩,肩负重任,愿率领义军,讨伐逆贼,在此与诸将、义士,誓师讨伐袁绍。期望大功告成,捷报频传,重续齐桓、晋文之忠义。”公孙瓒举兵,进攻袁绍。冀州属下郡县相继背叛袁绍,归顺公孙瓒。

袁绍恐惧,将佩带的渤海郡太守印绶授予公孙瓒的堂弟公孙范,而后,袁绍送公孙范前去渤海郡,欲借此缓和与公孙瓒的矛盾。公孙范背叛袁绍,率领渤海郡军队,支持公孙瓒。公孙瓒安排手下将领,担任青州、冀州、兖州刺史,又为郡县安排太守、县令。之后,公孙瓒与袁绍在界桥大战,战事不利,公孙瓒退回蓟县。袁绍派遣部将崔巨业,率领数万人围攻故安城,没有攻下,袁绍率军南撤。公孙瓒率领步骑三万,穷追至巨马河,大败袁绍军,斩杀七八千人,乘胜南下,攻陷沿途郡县,直抵平原郡,派遣部将青州刺史田揩,占领齐地。袁绍派出数万人,与田揩激战二年,双方粮食耗尽,士卒疲惫。之后,双方抢掠百姓,野外一片焦土,满目疮痍。袁绍又派遣儿子袁谭担任青州刺史,田揩与袁谭再战,田揩战败,撤出青州。

这一年,公孙瓒打败并擒获刘虞,占领幽州全境,志得意满。此前,有童谣唱:“燕地南陲,赵地北际,中央不合大如砺,唯有此地可避世。”公孙瓒自以为易县就是歌谣唱的地方,遂迁往易县,修筑大量营垒,几十个楼观,治所靠近易河,直通辽宁、渤海。

刘虞的将军幕府从事渔阳郡人鲜于辅等,联合起来,欲为刘虞报仇。鲜于辅认为燕国人阎柔一向对胡人有恩信,推举阎柔为乌桓司马。阎柔招募胡、汉士兵数万,与公孙瓒安排的渔阳郡太守邹丹,在潞河北岸大战,斩杀邹丹四千余人。乌桓峭王怀念刘虞在世时的恩德,率领族人及鲜卑七千余骑兵,与鲜于辅一起,南下迎接刘虞的儿子刘和,与袁绍部将麹(qū)义合兵一处,共计十万,攻打公孙瓒。献帝兴平二年,双方在鲍丘河大战,联军大败公孙瓒,斩杀二万余人。公孙瓒退兵,守卫易京。之后公孙瓒开始屯田,财政稍微缓解。双方相持一年多,麹义的军粮耗尽,士卒陷入饥困,余众还有数千,麹义退兵。公孙瓒在归途拦截麹义,缴获其全部车辆辎重。

本篇未完,请继续下一节的阅读..